个人资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大使记

(2008-12-06 13:40:01) 下一个

 

刚考上高中那年的暑假和表哥俩人乘火车在苏南几个城市到处游历。在回程的车上我和表哥讨论,这段时间来因为到处玩平均两三天就坐一次火车,频率从来没那么高过……十多年前听到这样的话或许有人会认为有点秀,毕竟若在乡下,这样的经历已是奢侈。我们邻座的两个人十有八九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他们操一口京腔,接着就以比较响的声音聊起来。大致的意思是罗列了一下上周的“大使记”:“我周一和XX国大师一起吃饭,周三和XX国大使打羽毛球,周四……”听得我和表哥心里咯噔咯噔的,原来旁边坐的不是一般人啊!是北京的高管要员来着。好高尚啊,整天和各个国家大使打交道……

 

对大使的最初印象是那时留下的,一个尚品之位。再后来大学毕业了,去上海的法国领事馆签证。之前在网上查了很多参考“文献”,关于签证面试什么的。也读到了很多人对大使馆领事馆的牢骚怪话。总之概括起来讲,外国大使馆领事馆里的外国人还算有礼,倒是在那儿工作的中国人都拿着鸡毛当令箭,连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也自视高人一等。于是大使馆想起来是个“生人勿近”的衙门。

 

和别人描述的情况似乎并不一样,无论在法国使馆还是之后的英国使馆,办理签证时我都几乎没说过话,没有面试没有问答,交材料然后拿签证走人。顺利地让人对大使馆来不及留下什么印象,似乎就是一个发证窗口。倒是后来回国前去中国使馆教育处开证明文件,才有机会和中国使馆的官员有所对话。在时不时路灯会自动熄灭的走廊上排队等了3个多小时,队伍几乎感觉不到前进。轮到我时,官员极其不耐烦得在纸上填表格,不断地催促我赶快,他要去吃饭了。在“尚品官员”的皱眉与不断喝令下我变得紧张,有点痴呆似的手哆嗦,材料整理似乎也不顺了,就想拿到证明赶紧走人,不让自己成为尚品之碍眼的人……财务科收钱的阿姨倒还算和气,总共收了几块钱还问问你家乡,祝你旅途愉快啥的。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使馆中,中国衙门远比外国衙门要“高尚”。

 

来到喀国,北京的朋友介绍了喀国驻京大使给我认识,然后该大使又介绍他喀国会讲中文的儿子给我认识。初次在教堂看到,大使儿子是个个子矮小,上衣、裤子、鞋子全是LV30多岁的人。后来去过大师家,见过身形是大师儿子几倍的他的老婆。所以,喀国驻华大使也不过尔尔,挺平易。中国驻喀大使馆就不一样了,明明近在咫尺,且每晚散步几乎都会经过,但铁门高强,从未有机会进去过。要进去也是公司高层进去,那是高层与高尚之间的对话,我们这些平民喽罗只有在外仰望祖国政府机构的份儿。这更加坚定了之前我得出的,在使馆中,中国衙门远比外国衙门要“高尚”的结论。

 

可能赤道几内亚的同事与大使馆的交道打的比较多,国家也小,所以在那儿时比较融洽,与使馆人员时有联谊。感觉那是个官员外派疗养的地方,没啥事儿,日子清闲。

 

昨日庆国庆,参加中国领事馆的活动。领事致辞,从年初大雪讲到西藏暴乱,从汶川地震讲到北京两奥……应邀宾朋有其他国家的总领,有当地高官,还有军方要员。在一个讲法语的国家,我们的领事用柔柔的声音埋头苦念英文的稿子。台下从一开始的窃窃私语,到后来的谈笑风生。当听到了关于神七的消息后,我开始释然——终于预示着演讲的结束……

 

宾朋走后留下了领事馆的人员与我们一起就餐。总领举杯喜庆招待会的圆满成功。副领细声卷舌,慈眉善目,活似清廷大内,席间亦发出了一些“官方话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