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无所得

(2008-12-04 22:48:14) 下一个
以无所得

文/小平

对佛学,不能参其一二。这样把“以无所得故” 打字出来后,心下是惶恐的。

早年少小的时候,偶尔翻弄一本破旧的刻石拓本集子,只记得黑乎乎的版底,斑驳的字迹,再加上已经卷角的纸页和发酶的腐朽味道,那本集子给我剩余的印象就是“以无所得故” 这五个字了。

这五个字,应该是一方印章的拓本。凭微薄的记忆,和对书画印刻的无知,实在无法查寻那本集子真正的由来和出处。但清楚的记得是篆书。这少许清晰的记忆,源于好奇,好奇篆书的变体,也好奇这五个字的本义。

拓本集子虽然凌乱,但篆书匀整滑润的体态,把这五个字方方正正地圈点在一页纸张的中央。虽然拓本底色里照旧很多的划痕,书页照旧掉了页角,但每每翻到这一页,人就特别平静。所以,特别偏好临摹这几个字。

临摹的时候,除了注重笔划协调,豪尖上的轻重缓急,手腕上的跳脱顺逆,也无他了。

那个时候用的是土黄色的草宣纸,偶尔也用报纸,就这么一页一页的描临下去,这五个字就真的如一枚千年的印章,饱满深刻地拓在记忆里了。

可惜,那么小,怎么懂得这字里墨外的含义?其实,现在不小了,也未必参透哪怕皮毛。

所以打出这五个字之前,先决定去查阅。这在以前,恐怕要泡到什么古文书店或市图书馆熬个一天两夜的也未可知。现在好了,有了网络,所有半瓶子醋的,都可以暂时搞个热馒头锅,现蒸现卖了。

我就是!

有一天,上网查阅,很容易地,知道一些由来和字面的意义,比如:这是佛经某心经里的一句,至于是具体的哪段心经,网上也说的很清楚,在我的半瓶子醋还没有晃当出去之前,我就不一一缧述了。

至于这五个字的含义,我摘录了一个我觉得比较白话的解释。如下:

以一起无所得的缘故,所以无智慧所得,所以无受想行职可得,所以无色声香味触法可得,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可得,所以无眼界可得,所以无意识界可得,所以无无明可得,也无无明尽可得,所以无老死可得,也无老死尽可得,所以无苦集灭道可得。。。所以没有生灭,所以没有垢净,所以没有增减。。。此乃贯穿及连结心经所要诠释的一切宇宙实相。

忽然对佛家的四大皆空似乎有了些许明了。想起了李叔同与佛家的缘起缘终。以他彼等超人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又家境殷实,不必有生存的辛苦,我曾经想过,如果不是最终皈依佛门,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不知道怎样感慨。

我想,外人如我,是无资格评论和思想的。这与红搂开篇《石上偈》中的“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的叹息是否可以彼此相知相识并相惜了呢?

作为大俗特俗的我等,生命里的苍凉和寂寞并不显然,当然伟岸和彰显也不突出。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追求的,盼望的,依依不舍的,也许就是这些貌似寡淡的日子里的一份平静和安乐。

这种心态,很有可能在当下被视为颓废。我不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y小平 回复 悄悄话 嗯?在哪一行?呵呵。。。我都是打字完了,就万事大吉了。。。谢谢指出。
呆霸王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有味!

只是误键一字:

是“受想行*识*”吧。


你得诗也很有韵味。 等待更多佳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