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无边,有生命。人是动物,也是狼。来自远方的狼,在想啥呢?
个人资料
大江川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对“始俑无后”的初级猜想

(2010-12-12 15:51:34) 下一个

1 ,始,初始,开头。

2, 作,制作,施行,运作。

3, 后,就不是前,而是后,有前就有后,就是个顺序与方位。不一定是指“后人”。或不一定就非得指后代,也不一定非得指人。在近现代,后,经常被指后来人,是后生,是晚辈。革命自有后来人嘛。哈哈。

4, 始俑无后之论,是孟子引述孔子的话。孟子与王对话,讨论政治,涉及到人命,人权,兽权,政权,王权,粮食,饥饿,葬仪,礼制,民俗,国运,人性,人心,当时的社会状态。。。至今,对人们还有启发之用。孟子其心良善,观察过社会,也追求民主,渴望人权,关注兽权,想帮助王候改革政治,以救民于水火,使国家强盛。

5,,但是,政治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条件,也要时机。因此,孟子在劝进国王改革政治时,强调政改的重要性,因为不好的政治,陈旧的政治也会陷民于水火,无异于使用刀刃或梃杖杀人。

6, 王们即希望国家政通人和,国势强劲,如我所说,国王们国家的老板们大多都是爱国滴。同时,国王治国都希望“多快好省”,但是政改是个很专业的事情,改好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改不好就血流成河国将不国了。。。因此,国王们都寻求专业的政治人出主意。所以才有阴阳家纵横家道家法家儒家墨家。。。孔孟同属儒家,与道家阴阳家相接近,与法家墨家不忒接近。

7, 孟子教化王们,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就是鼓吹变法,以仁为中心,与民为善,重点关注生命。但是,王们却并不一定非要以民为本,心情很矛盾,实施政改就很犹豫,因循守旧制是有惯性的,孟子于是就借孔子的经典名言来说服王,促其变革政治。

此言的要义应是:既然可以首创用俑来代替活人殉葬,以后就没有(变革)了么?

俑,指葬制,也是礼制,即政治制度。

后,是与始相对,是后来,后续之意,指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不是指人,或后代,或后人。是时间顺序。

乎,是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问号。

孔子为何以俑替活人殉葬来讨论改制?是孔子非常遵从礼,或周礼。周礼,是较比人性化的。所以孔子克己复礼。但是,孔子并非墨守成规,而且,周礼也是从以前的夏商时代演变而来的。其中,就包括葬制的演变,也使葬制进一步文明与先进,就是开始以俑替代活人殉葬。孔子认为,即然此种重大的社会典制都可以改变,那为了人民的福祉,很多不人性的典章制度皆可改也。

当然,孔子的出发点还是崇尚周礼,还是以人为本,还是克己复礼为仁。

因此,孔子才有此说。

因此,孟子才引述孔说,以劝进国王改进政治。

后,与所谓后代,后人无关,无后,也非咒语,更非恨恨之言。

孔子是科学家,不信鬼神,也不以迷信咒骂人。不会出此不智之言,这不是孔子的性格。人们如果以此认定孔子其心恶毒,遇事恨恨不平,发此非理智之言论,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辈也许如此,圣人就是圣人。

关于孔子是科学家,以后再发些议论哈。

此为初步猜想,是为记。

补充关于葬制。
中国先人最初是来于自然,回归于泥土,入土为安。易经所谓:不封不树,深埋地下,地表不留痕。后来,人们相信天地神灵,生有另界,人不存在死亡,死亡就是去往另界,另界冥冥,在地下。至今,还有地球,月球中空说。大西洋底有世界说。我不置可否,等待科学新发现。
因为,人类先是畏天畏地,后来就想与天地共始终,于是就更加认定人能够与天地永远同在。这按照物质不灭定律,倒也大致副和。因为,人由物质组成,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体现,肉身消散,其物质不灭,只是转化成新生命而已。地球物质,最终都回落于地球,除非你带往火星。
这些思考,带动催生了陪葬与殉葬制度。因此,人们就修大墓,或者将生前的用物随葬。而人生存是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的,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极其复杂,与人的关系最大,所以,为了到另界生存,也要将有用的人带走,于是催生以活人殉葬。
以考古发掘所见,王候死后,多以活人殉葬,平民极少见。这或许与国家的葬制有关,但是,没人研讨此事。
如果,葬制由国家制定,那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礼,或礼制的一部份。
陪葬有器物,生活用具。。。殉葬用活人,或猪马为多,后来改为俑,就是人体的泥塑,或木质塑形,可能还有刍狗等草扎的动物型像,近现代还有纸扎的各种车马人形,可谓俑之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