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歌》前言 中 贞
《英伦之歌》 中 贞
第一篇:感时抒怀词
第二篇:剑河之歌
第三篇:家乡行组词
第四篇:游记词
第五篇:咏叹词
第六篇:人物素描词
第七篇:思故情词
第八篇:唱和词
第九篇:祝词与挽歌
第十篇:文学虚构篇
雷州才子英伦赋,客晋含箫翰水歌(代跋) 北林子
※※※※※※※※※※※※※※※※※※※※※※※※※※※※※※※※※※
前言
-中贞-
本集选录了笔者十六年间(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一年)所作的五十一阙词作,
包括“感时抒怀词”六阙、“剑河之歌”九阙、“家乡行组词”九阙、“游记词”
八阙、“咏叹词”三阙、“人物素描词”二阙、“思故情词”四阙、“唱和词”二
阙、“祝/挽词”二阙及“文学虚构篇”六阙。每一类词所选的代表词在二阙以上
,除了文学虚构篇是为连续体裁而作外,其余的词作基本上反映了笔者这些年间真
实的人生历程以及对现实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认知及态
度。笔者将诗词等文学作品当作人生经历、情感记录、个人思维、生活点滴以及对
时事的感慨等方面的日常记录,最终仍然从文学的形式及语言文学价值的角度对这
些作品加以选汰及升华。每一位的人生各有不同、情感各异、思维有别、生活体验
各歧,因此选录本集的词作较容易代表笔者人生经历的各个侧面,也代表了笔者对
世事认知的变化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政治社会由动荡朝稳定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国民经济
由过去的国营经济走向个体经济转型的年代。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极大地改
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突破了毛泽东时期单调的、脱离实际的、主观武断的大一统
之局面。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极端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否定、
文革中彻底的“破四旧”浪潮、文革结束时对本民族文化的彻底反思到人们重新认
知古典文学中的优美旋律韵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以及现代行文中的重要性
却经过了八十年的反复,终于在八十年代中叶再次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利用古典篇
章中的旋律韵味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美情调以及短促有力的篇章反映急剧变化的社会
侧面。笔者便是在这个时候求学、生活并工作于都城北京的。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在科学界广泛地认识到了由于闭
关自守所带来的严重落后之局面;在文化界认识到了由于文革浪潮的推波助澜使工
农兵文化达到了颠峰所带来的种种愚魅落后的文化现像;在经济界认识到了一个人
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国家所经历并面临的长期潇条及苍黄;在政治上基本否定了毛
泽东的大一统思想及社会主义政治及计划经济格局所带来死寂的社会风尚,人们开
始从反面思考中国所面临的何去何从之政治、经济、科研、教育及文化发展的新路
径。同时,经济的复苏极大地刺激了其他事业的逢勃发展,笔者在一九八六年春节
所作的一阙《贝壳结--沙滩海鸥》便是那个时期社会由动荡到稳定发展中农村生
活侧面的一个写照,引录如下:
晨雾重关依天迭,金光万絮穿云裂。
渐明澈,丝丝细语心头悦。
∏嵊?瑁?筮蟾韬砬逵纸唷?
一线蓝波涌,群鸥白沙边,残月别。
遨翔点点云边列,展翅重重波间雪。
比云月,明轮清景过山绝,
堪如雪,白皑暗消虚景泄。
白衣生风涌,绿海任遨越,共新节。
由于环境部门的努力,海鸥成了保护鸟类,雷州半岛的海滩上常常聚集着数万
乃至于数十万的海鸥。海鸥的驱体之大、雄翅之劲、扶摇博击之猛、迎风俯冲之迅
、姿态之美、活力之强,使得这种鸟类能自由自在地傲翔并生活在亚热带的海滩上
,成为近海上的奇观之一。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影响到城市文化事业的多维复苏。
在北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首推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充份地利用祖宗及三朝帝
宫(元、明及清)的帝、王、将、相以及道、佛等宗教之遗产,为市政开销带来了
可观的收入。一阙作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建军节的《望海潮--谐趣园》便能反
映那些年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词曰:
江南风雅,京西奇艳,山间一串明珠。
荷叶满湖,莲花遍梗,谐调景趣如图。
春竹正含茹,秋丹已添彩,华北江都!
栏外观光,鲫鱼戏雨绕珊瑚。
园中几度兴衰,想长廊十里,五步千屠。
长望国兴,心思世盛,神州大地谐娱。
时代洗尘途,青史垂新策,民富民扶。
最好清平万古,携趣醉山壶。
当时与笔者一块游园的还有太原市诗人李先生及其家人。李先生当时服役于太
原军区,八一建军节期间到了北京,因九年前曾作政治抒情长诗《啊!华主席》(
原载《解放军文艺》一九七七年)而一举成名,以后便在新诗及散文诗的创作上一
发不可收拾。《望海潮--谐趣园》词中描绘了谐趣园中的各种情趣及景物(当天
下午四时左右到了谐趣园,因天公作美而下了一场濠雨,然后雨过天晴,西岭露出
了娇美的斜阳。那种美景必须要亲身经历方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回顾了它那不
堪回首的近代苍斑历史并赞同了当时的政治及经济政策给社会带来的新气象及新局
面。
然而,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极权统治政策一样,这种好景却不能常在。八十年
代末期,由于只管市场经济而忽略了社会生产力根本发展的重要性,使得市场物价
迅速上涨,但研究部门、教育部门、管理部门乃至于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却未能
与物价同步上调。种种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制度以及阻碍社会发展原动力的现像依然
十份严重:某些个人的权力高于任何集体机构;高干子弟利用国家的财库谋私;高
干子弟还能优先利用国家的教育经费出国留学;国营产业开死路之门;教育部门送
出了永不回头的学子;研究部门只有跟踪外国科学研究之能事(八六三大型研究计
划的宗旨之一:跟踪国外的科学研究)。如此种种使得民间怨声盛载于道间、学子
牢骚发泄于校园。随着政治上不得志的前党魁胡耀邦的突然辞世及当局对少数前往
天安门等处悼念的学生的不当处理,便暴发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规模最大、然
而最终遭到了正规部队惨然镇压的所谓“六四学生(爱国)运动”,《水调歌头-
-六四随笔》便是在“六四”期间作于榕城的一阙反映时局的抒怀词:
梅雨锁山甸,浓雾盖溪间。
愁云满腹,江面深锁淼连天。
雨打梧桐凄紧,鹭报山风急远,天意不堪眠。
照取床前砚,挥笔若垂铅。
转画屏,对书卷,独排旋。
人生造物钦定,今世何争贤?
清末公车变法,史有商鞅败绩,传记古留篇。
人贵长清乐,知足可延年。
词中的数句“转画屏,对书卷,独排旋。人生造物钦定,今世何争贤?清末公
车变法,史有商鞅败绩,传记古留篇”表达了笔者对“六四”这种政治事件的叹息
及无奈之情。当时笔者的思想是复杂的、情绪是激奋的、对事件本身是忾然的,但
词中并没有得到充份的表达,这可能是由于笔者长期在那种传统的文字狱气氛下生
活所带来的自觉不自觉的、下意识中所隐含的“逃避现实”的玄学思想影响之结果
。词的结尾“人贵长清乐,知足可延年”正反映了当时笔者面对如此突发性重大事
件的无奈及苦中寻乐的人生态度。然而,当笔者取道西安到达太原时,见到了市井
中的满目苍桑、街头巷尾的各种行藏、文革时人人自危气氛的再现以及一位曾经参
加过百团大战、淮海大战、进军大西北等身经百战、笔者所敬仰的、然而从未得到
重用的老先生的离世,心中对极权统治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十八魂》的第一章《
野魂》(见FHYTK29C)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完成的。
一九八九年七月初,笔者终于回到了北京,校园里一天到晚的政治学习使得脑
海里翻滚不休。《游记词》中的《宴清都--香山寺遗迹》便是这个时期的真实记
录。当年十一月初,笔者终于踏上了离乡去国的道路。在牛津经过了二个月的英语
培训后于次年一月份到了剑桥大学开始了博士学习生涯,但就在当年的三月份迎来
了笔者人生中最暗淡、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因此,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写
下了大量的词作,其中有少数作品祥细地记录着这一人生之不幸。如本集中的《?河之歌》及《思故情》中的某些个别篇章便是此时的情感记录。尽管笔者自幼年丧
父、家贫如洗、学途艰难、长期生活在困境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的坚毅不拔之性
格,极少将此种不幸流露于外表之中,但无论怎样避免,也有少数作品表达了这种
非人的感觉。如一九九二年五月作于剑桥的一阙《水龙吟--暮雨情思》便表达了
这种非人感觉中灵魂深处的原意识,词曰:
为何心底潮伏,七魂八绪无归处?
往年好景,如今冷落,家门已去。
日落湖边,月迁河畔,空吟伤句。
试几回自醉,愁云远去;醒来时,添愁苦。
何恨此天欺误?恨无情,恨无归路。
晚来雨急,终夜风践,叹声无助。
想少年华,不愁风雨,未知离聚。
问苍天造物,悠悠千种,作何平度?
由于当时笔者的个人修为有限及思想境界上尚未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
生活法则,于是,便有“试几回自醉,愁云远去;醒来时,添愁苦”的那种不可自
拔的、自践性的感伤。进而将导致这种感伤之源责难于“苍天”,于是,便发出了
“问苍天造物,悠悠千种,作何平度?”这样无力的呼喊声。但如果将这种词作从
词集中除去,便不能全面地反映笔者的人生历程,因而也就成了躲躲藏藏的、毫无
意义的虚伪之集作了。另一阙《沁园春--中秋祝酒》也有相似的思想境界。然而
可喜的是这类词作在笔者的全部文学作品中仅占极少部份。
一九九二年中旬笔者踏上了回国探亲之路,在本集中有数阙列于《家乡行组词
》的词作便是当时的所见所闻。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农村生活的艰难以及近半个世
纪来农村生活条件极为有限的改善。数十年来,不!应该说是近四百年来(相传:
先祖于明末在福建的闽江以及广东的廉州战败后逃到当地建起了农庄),不要说铁
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就连最基本的牛车道也是半通不通的,农民们只好自己
动手修路了。一阙作于一九九二年六月的《渔家傲--故乡之路》便是这种情形下
的写照。笔调虽轻,含义却艰,兹录于下:
辟壤山乡怀故土,残枝草叶连家谱。
清酒一杯波入肚。
谈笑舞,神狮喜庆丰年户。
庆贺来年年又富,家乡盼望青云路。
莫教子孙知我苦,
齐动鼓,青云路上排排树。
人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笔者也一样。对家乡一点一滴的好的变化也不会不载
录于笔端,《望海潮--雷州今昔》便是一种家乡新旧面貌对比的典型之作。昔日
的雷州有三害:虎狼出没于山林,危害人畜安全;瘴疾经年发生,婴儿的生存率极
低;还有出没于山林中的持枪盗贼等。他们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打家劫舍、滥杀
无辜等(注:笔者“如”字辈的曾祖父母便是双双死于盗贼枪下的。相传国民政府
曾于民国三十一年派二个连的兵力对其进行围剿,遭全军覆没之灾。后改派二个团
才将盗贼剿清)。因此,“申逝酉啼,寅棺卯葬,黄泉路上鸣咽”是昔日雷州所常
见的情形,全词如歌如泣,是笔者感到多少欣慰的文学作品之一,词曰:
雷南金地,琼西银彩,山环水路波连。
湖草绿茵,屏林秀丽,园林万里农田。
苍海绕如烟,货船载如联,渔利流年。
巷井农家,自由度日似无牵。
追思旧日风尘,有虎狼瘴疾,盗害连天。
申逝酉啼,寅棺卯葬,黄泉路上鸣咽。
往事已难诠,时代追潮早,挥墨书篇。
愿有金波美酒,眠醉半山巅。
一个人的人生观往往在其早年便逐渐形成,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地发展及定
型。即使因时、因地、因故及因人而有所改变,普通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
别例案除外)。读者可从本集的五十余阙词作中看到笔者对个人、社会、时事及前
景所抱有的自然观及对世事所持的平常之心。虽然某些词作因为受到了当时极大的
打击而有怨天忧人之感,但并非本集之主流。总体上词作在一九九零年以后更能与
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开始了超越时空的尝试,原发于《枫华园》的《抒怀词六首》
(未收录于本集)及本集中其他同期的词作便能反映此时的著作风格。虽然八十年
代以前笔者以作诗为主,但词作在出国以后的十二年来成了笔者抒发感情的主流文
体,读者也可从中窥见笔者著作风格上的某些改变。
本集中不包括原发于《枫华园》特刊(FHYTK29C)《十八魂》中的二
阙《回波乐》及一阙《山花词》(第三章《追魂》)、《三台令》十阙(第十一章
《安魂》)、《钗头凤》一阙(第十五章《舞魂》)、《石州慢》一阙(第十七章
《劝魂》)、综合正刊(FHY0104B)中的《沁园春》五阙、《永遇乐》一
阙、特刊(FHYTK29A)中的《满江红》一阙以及《枫华诗友》(002)
中的《沁园春》及《锦堂春慢》各一阙等二十四阙词作。本集的词作是以本次整理
出来的前后顺序排列,以著作时间无关。
※※※※※※※※※※※※※※※※※※※※※※※※※※※※※※※※※※
《英伦之歌》
-中贞-
第一篇:感时抒怀词
其一
满江红--感时篇
序:长女将满周岁,经过了近十二年来的耕耘,终于定居了下来,此为喜也;
然千里故国之外能不系魂?此为忧也;海外生活常常如此,杂此而作。
翰水河西,松阴下,层层绿叶。
观小女,玉肤如润,赤唇犹洁。
怀里发声传正韵,园中笑语流清澈。
小溪边,当此景如疑,知足悦。
春景好,清亮月;思半辈,无言说。
想千里故国,万般奇黠。
早把华夏春景变,又将后辈思维夺。
贞未解:如许众生灵,随花蝶。
二零零一年三月十五日于伯明翰
其二
水调歌头--人逢喜事
序:婚礼之日,心胸大开,语辞多有夸张。此为人生的驿站之一,值得一书。
梅雨洒纱飘,丝带扇风腰。
蝴蝶结造,牙白开月望双乔。
头顶金枝花鸟,腰束珍珠环瑁,好似落云宵。
双燕当空叫,比翼共天巢。
宾客笑,孺童闹,最开销。
本来风貌,人逢喜事自生豪。
宝剑何曾出鞘,紫光已临浩渺,才貌始相调。
白头齐肩老,含笑看波娇。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剑桥
其三
扑蝴蝶--反曹组词意而用之
序:从北京经太原、运城、到西安,从榕城到郑州,从洛阳到衡阳,最后到了
广州。中国的农业如不从根本上改良,犹其是山西、陕西及中原大地上,将总有一
天被人为的破坏而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遗憾。
生存竞誉,恃强争自古。
人增千旅,地无加寸土。
三江不尽东流,五岳悄然流失,
君何坐听长府?
众齐举,九州思变,不待时过午。
欢欣鼓舞,惟知社稷主。
待得百艳满楼,那怕三春过了,
雄姿对天三酤!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于广州
附:曹组原词
人生一世,思量争甚底?
花开十日,已随尘逐水。
且看欲尽花枝,未厌伤多酒盏,
何需细推物理?
幸容易,有人争奈,只知名与利。
朝朝日日,忙忙劫劫地。
待得一晌闲时,又却三春过了,
何如对花沉醉?
(注:作《扑蝴蝶》时,笔者还年轻,因此有些语言过于激烈。经过了十五年
的人生历程,再回头看此词,笔者又多同意曹组原词中的意境。真是年代催人老啊
!)
其四
水调歌头--六四随笔
补序:笔者是在当年的六月十一日离开榕城经太原前往北京的,此词应作于六
月五日到十日期间。当时的天气已不记得了,但萦游在脑海里的唯一的念头是:中
国完了、改革开放被当局和学生弄砸了。
梅雨锁山甸,浓雾盖溪间。
愁云满腹,江面深锁淼连天。
雨打梧桐凄紧,鹭报山风急远,天意不堪眠。
照取床前砚,挥笔若垂铅。
转画屏,对书卷,独排旋。
人生造物钦定,今世何争贤?
清末公车变法,史有商鞅败绩,传记古留篇。
人贵长清乐,知足可延年。
一九八九年六月于成都
其五
钗头凤--瞻彭德怀元帅展馆随笔
序:彭德怀元帅富有悲剧性的一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沉浮史一样,将永远
被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犹其是他后半生在政坛及军事生涯上的失意与中华人民
共和国自从他远离政治及军事生涯之后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动乱及经济的几近毁
灭更是他传奇人生的最佳注脚。
分群鸟,离缘鹄。满山黑刺荆枝扰。
黄梁梦,清秋送。
一回直语,几时平恫?
恐!恐!恐!
月光皎,人情渺。梦醒年过青春了。
神州颂,何人共?
岁年消去,月华漂淖。
恸!恸!恸!
一九八七年八月十日于北京
其六
雨霖铃--风雨锁山径
补序:此词的时间题记上有疑点。一九八九年四月笔者在成都,没有词中所描
述的天灾。从词的内容看,如“故地里,十数洪源,设道分闸战骚劣”等句,应是
描写雷州半岛的天灾,但最靠近题记年代的大风大水应是一九八六年的九月。其次
,雷州半岛的四月份一般也没有如此大的天灾。天灾普通发生在六月到十一月期间
。因此,怀疑此词可能真正作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日(北京),是根据家乡的来
信而作。从“怜民自古民心热”这样一句对当地官员的赞词,也可得到此词应为八
六年或以前所作的进一步的佐证。因数次抄搬而误记是可能的。
狂风云烈,万洪当泄,势息危绝。
风卷半百余里,所经稼折,呼嚎声裂。
壮汉平洪,老少妇人暂别诀。
故地里,十数洪源,设道分闸战骚劣。
怜民自古民心热。更喜那,绿水重排列。
油茵驻露何处,溪北望,故园物瞥。
四处兰芽,雨后纷呈,竟放奇悦。
问大地,天胜人乎?自古难评阅。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日
~~~~~~~~~~~~~~~~~~~~~~~~~~~~~~~~~~
第二篇:剑河之歌
-中贞-
其一
永遇乐--康水如幽
补序:此词为应答活跃于《枫华园》中的诗人北林子先生的一首《永遇乐》而
作。因北林子的词中提到笔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博士)、徐志摩及其他贤者,本词
则着重于景物的描述。离开剑桥已有八年之久,期间虽经常回去,但留在脑海中的
印象仍然是十年前的剑桥,好在于剑桥无论外表还是内在都没有特别的变化。
康水如幽,夜光如画,青影无限。
曲巷连连,微波闪闪,处处佳人面。
春花拂荡,秋泉诱惑,一对对千情燕。
更消魂,冬风不度,觉来浑身充电。
桃园世外,流波深处,另一番风景恋。
反复匆匆,匆匆回返,流尽寒香汗。
古藏龙虎,今飞凰凤,还有大家评传。
真奇地,经年此景,为其盛赞。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其二
青玉案--毕业回首
补序:当年的四月下旬,老婆正准备前往剑桥大学准备博士论文考试。此词便
是在老婆博士论文考试之前所作,也兼预祝考试的成功。
光阴四季人生路,一回首,三春去。
浩翰篇章如雨露。
细泉波涌,水穿石釜,
自古成功处。
而今再度康河步,常记桥边爱妻句:
莫做墙间芦苇附。
路遥求索,百转勤斧,
功在千秋塑。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九日于雷斯特
其三
更漏子--春梦
序:历代词家作《更漏子》均采用平仄韵转换格。今试作平仄韵顺叶格,调子
甚雅,可作也。
剑河桥,桥外枣,
林上嫩芽春晓。
河岸路,路边娇,
独眠思柳腰。
春燕叫,画眉闹,
梦断更堪空渺。
思绪乱,艳情消,
起寻书墨描。
一九九二年三月于剑桥
其四
眉峰碧--残月
序:是年初,报载一对上海夫妇的悲剧结局。妻子为了丈夫能出
国留
学,在家肩负全部家务及照顾女儿,在外帮助丈夫找资料,终于
如愿
以尝地将丈夫送到了美国。然而,丈夫却踏上了永无回音之路,
为赋。
残月乌云失,素手重相执。
泪眼汪洋不忍离,
愿此去,千重吉。
红艳投梅枝,闺内空依稀。
独望西窗景物移,
郎君何日是归期?
一九九二年初于剑桥
其五
卜算子--清明悼亡父
夫子在何方? 寂静山花里。
白雪阳春无处鸣,
次第无言语。
君怀旷世才,只惜长眠去。
一叶孤舟万里行,
可有诗书侣?
一九九○年三月于剑桥
其六
眉峰碧--中秋
剑水东归去,明月东方起。
万里山关共此天,
将此酒,荐轩辕。
薄雾如轻烟,晨雾知归人。
堪把憔悴留心间,
谁知更添心头结。
一九九零年九月于剑桥
其七
巫山一段云--剑河锁浓烟
序:是日在剑桥再遇浓雾及小雨,故友亦多离去,诸多感慨,为赋。
雾绕圆堂顶,云飘方寺巅。
剑河依旧锁浓烟,
岁月已含尘。
友散今朝去,花凋明季延。
院堂学子不知年,
愈恋手中篇。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于剑桥
其八
定风波--剑桥好风光
暖沐春风剑水清,
嫩芽新叶岸边萌。
细柳腰裙人儿影,佳景!
断难虚度此时情。
自从少年生此兴,争胜!
剑桥天府不虚行。
怜爱时光休再等,春盛!
饱尝风雨饱尝晴。
一九九二年四月于剑桥
其九
天曹乐--剑桥之春
作者追序:本词在于歌颂剑桥的环景之美,并无他意。
渐春风吹遍剑河畔,层层美景多妖娆。
教堂林中三一体,有神钟声断使魂消。
入街市,宝店珠光琅满目,青黄黑白簇如潮。
遥认灯光圣诞树,似向天府盛会竟消遥。
此处中街凯平顿,各色行车运如漂。
还到中园绿草地,孺童四处彩球抛。
见说:自古剑桥好去处,满目新气象,更胜在天曹。
对青波舟下剑河岸,樱林艳草实难描。
柳枝条条千万态,沐微阵阵艳如娇。
看院墙,入耸云霄宝塔下,天才各地翰林邀。
还见书香淘冶处,更有灵犀一照可成蛟。
院内三一号牛顿,横溢才华一天骄。
远处桥林各有士,销魂处处有神啸。
不说:自古剑桥好去处,佳景常永续,最好赏今朝。
一九九二年早春于剑桥
~~~~~~~~~~~~~~~~~~~~~~~~~~~~~~~~~~
第三篇:家乡行组词
-中贞-
其一
卜算子--访友人未归
序:一九九二年六月回国探亲时曾拜访故友,未果,为赋。
院诼浠ㄖΓ?郾诓刑偃啤? 苍老梧桐迎客来,
只有风尘扰。
老妇送门庭,不便多张嘹。
爱子离乡久不归,
断肠心中晓。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日于雷州
其二
渔家傲--故乡之路
辟壤山乡怀故土,
残枝草叶连家谱。
清酒一杯波入肚。
谈笑舞,神狮喜庆丰年户。
庆贺来年年又富,
家乡盼望青云路。
莫教子孙知我苦,
齐动鼓,青云路上排排树。
一九九二年六月于雷州
其三
双调望江南--家乡好
雷州美,祖国最南陲。
稻谷飘香年四季,扬帆沧海日三炊。
渔汛总相追。
边疆地,隔海望琼辉。
车马如龙街似锦,商摊如海物如施。
南国正逢时。
一九九二年六月于雷州
其四
渔歌子--渔家之歌
晨幕初开露云晖,
扬帆绿海趁鱼肥。
鱼汛至,莫停挥,
蓝波鲜味酒相陪。
一九九二年六月于雷州
其五
水调歌头--红树谣
叠嶂共烟瀚,千里自生涓。
微风吹拂连岸,林动有天泉。
幼干新生滩泮,祠苗攀流泽沼,新老衬奇巅。
回首华丰岭,恰似九重天。
星初现,云稍去,月攀前。
鹊群对对,嬉戏阵阵道无边。
月下清景似画,坡外闲娱如水,时代产幽人。
只有新一代,敢叫史留篇。
一九九二年六月于雷州半岛
其六
望海潮--雷州今昔
雷南金地,琼西银彩,山环水路波连。
湖草绿茵,屏林秀丽,园林万里农田。
苍海绕如烟,货船载如联,渔利流年。
巷井农家,自由度日似无牵。
追思旧日风尘,有虎狼瘴疾,盗害连天。
申逝酉啼,寅棺卯葬,黄泉路上鸣咽。
往事已难诠,时代追潮早,挥墨书篇。
愿有金波美酒,眠醉半山巅。
一九九二年六月于雷州
其七
扬州慢--山村新容
明月初升,夕阳初落,轻烟驻露山峰。
寒梅添绿影,圣树入云重。
田川上,龙桥纵立,涌泉翻滚,惊叹天工。
看车轮,泥土无痕,油柏驰通。
水乡旧地,换新装,郁郁葱葱。
半夜有山歌,同声感慨,词谢盈丰。
巷尾学堂仍在,高楼上,灯火通红。
问村中兄嫂,焉何如此兴隆?
一九九二年六月
其八
贝壳结--沙滩海鸥
晨雾重关依天迭,金光万絮穿云裂。
渐明澈,丝丝细语心头悦。
轻盈舞,唧唧歌喉清又洁。
一线蓝波涌,群鸥白沙边,残月别。
遨翔点点云边列,展翅重重波间雪。
比云月,明轮清景过山绝,
堪如雪,白皑暗消虚景泄。
白衣生风涌,绿海任遨越,共新节。
一九八六年春节
其九
江城子--田园小曲
补序:雷南的老百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全中国第一个受到政府通报挖粮、徵
粮、批判的典型“刁民”,因而在那场大饥荒中有不少家破人亡的典例。在文革期
间又是广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良田变成了荒地;山上到处开荒建梯田;引流渠
道纵横交错。结果还是一把汗水一把泪。
梯田四处嵌高坡,步泉河,引天波。
万亩良田,百姓怨无禾。
暗诉耕夫千载泪,
勤无获,竟如何?
如今个个乐呵呵,小家和,自奔波。
小伙村娥,晚来会月歌。
若问今朝何事喜,
劳有获,不愁喝!
一九八六年春于雷州
~~~~~~~~~~~~~~~~~~~~~~~~~~~~~~~~~~
第四篇:游记词
-中贞-
其一
少年游--岁月依前
一九九二年六月回国探亲时路经北京,重登长城随笔
峰尖西望气如烟,
绝顶搅云天。
壕墩万里,山关无数,姿发更妖翩。
阳关锁道烟如织,
岁月仍依前。
故垒西边,城墙内外,长锁始皇鞭。
其二
忆秦娥--卧云庵
序:“忆秦娥”多为仄声格,在佛门之地用平声格更合佛理。
北华山,云托雾漫悬空庵。
悬空庵,
千年流逝,万古流芳。
玉堂晶碧银钩栏,画梁锦栋牟尼坛。
牟尼坛,
佛尊高雅,智慧神安。
一九八九年六月于太原
其三
凤凰台上忆吹萧--晋祠圣母殿
门挂金环,殿封铜锁,地砖直透潮寒。
叹汉宫佳丽,西晋龙盘。
恩爱螺仙美妇,多少代,晋水如湍。
无生息!周柏贬靠,圣母何安?
朱栏,多年未染,红日总斜排,不照金丹。
念一代佳圣,千载禅安。
惟有栏南泉涌,分晋水,滋荫唐村。
神坛内,何时报恩,略遂神宽?
一九八六年二月于太原
其四
宴清都--香山寺遗迹
古寺依青建,深松里,白云雕彩如练。
青砖合处,红椽散乱,只留佛殿。
沉足漫步孤堂,但见那,山门似践。
香案上,万里禅机,无名智慧神缙。
松林远处幽幽,孤鸿展翅,流梦随远。
丹心半尺,江山万里,有情怀愿。
苍斑有年华夏,路漫漫,何时兴振?
叹寺宇,当年春秋,红光香镇!
一九八九年八月于北京
其五
浪淘沙--通什新景
极目半山中,雾景正浓。
垂杨花草影重重。
繁华似锦知几许?
遍地新容。
城内客如蜂,车马如龙。
香酒菜贩把街封。
一扫往年凄丐景,
正度春风。
一九八六年秋
其六
六洲歌头--峄山奇观
松林苍翠,千里会东山。
丹丸脊,生如柱;状元坛,立如阡。
遥望五华顶,朝天际;
鹦鹉石,入东海;
夫妻座,镇山间。
昔有庵尼,常住金仙洞,夕照依天。
半山亭联语,重岭地奇观。
历代诸贤,各留篇。
看东山近,泰山远;
东海阔,西疆宽;
孔子座,秦皇碣;
汉唐冠,宋元幡。
秉六朝风采,文辞异,句章联。
孤桐木,醇香溢,着歌弦。
满目岩山集锦,非千载,岂此留观?
昔存山门洞,今有洞连天。
泉集流年。
一九八八年秋作于东山
其七
渔歌子--牧童
残月西掩麓山骑,
暖风春草水牛肥。
山涧水,尽神怡,
顽童忘却牧归时。
一九八九年五月作于成都市郊
其八
望海潮--谐趣园
序: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下午四时许,与太原诗人李先生一家同
游谐
趣园遇豪雨,雨后复残阳,景观甚媚,赋词一首以记之。
江南风雅,京西奇艳,山间一串明珠。
荷叶满湖,莲花遍梗,谐调景趣如图。
春竹正含茹,秋丹已添彩,华北江都!
栏外观光,鲫鱼戏雨绕珊瑚。
园中几度兴衰,想长廊十里,五步千屠。
长望国兴,心思世盛,神州大地谐娱。
时代洗尘途,青史垂新策,民富民扶。
最好清平万古,携趣醉山壶。
~~~~~~~~~~~~~~~~~~~~~~~~~~~~~~~~~~
第五篇:咏叹词
-中贞-
其一
水调歌头--秋雨忆别离
秋雨洒江迤,浓雾阻归期。
不知佳丽心里,一日想千时。
遥想桥仙接缔,心望银河引渡,相逢在瑶池。
酒会有仙客,云洞赋新诗。
乌云去,白日来,立原基。
疑情不晓无计,深隐相思眉。
来日相逢欢世,异日清风趁景,情侣总相宜。
俯首思遥路,无语忆别离。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日于雷斯特
其二
红豆曲--悠悠不断情
赏不尽春光明媚满天地,
开不谢花蒂花枝总相宜。
忘不了幽人身影黄昏里,
想不清曾几何时有欢期?
梦不完长夜茫茫忆别离,
看不见银河七月桥仙缔。
挥不掉的愁眉,缩不短的江迤。
呀!正似那遥远星光辉芒闪烁,
遮不断的江水奔驰。
一九九三年五月五日于雷斯特
其三
水龙吟--暮雨情思
为何心底潮伏,七魂八绪无归处?
往年好景,如今冷落,家门已去。
日落湖边,月迁河畔,空吟伤句。
试几回自醉,愁云远去;醒来时,添愁苦。
何恨此天欺误?恨无情,恨无归路。
晚来雨急,终夜风践,叹声无助。
想少年华,不愁风雨,未知离聚。
问苍天造物,悠悠千种,作何平度?
一九九二年五月于剑桥
~~~~~~~~~~~~~~~~~~~~~~~~~~~~~~~~~~
第六篇:人物素描词
-中贞-
其一
行香子--贵妃出浴
娇满腰身,窈窕韵神。
∫狼宄兀?ρ鄯甏骸? 酒窝细隐,胸满高伸。
有天仙福、南仙禄、月仙珍。
清泉似镜,波颖如津。
想当年,流入宫门。
唐家离乱,国土沉沦。
叹天神哀、人神恨、鬼神呻。
一九九七年四月于伯明翰艺术中心
其二
太白曲--红血记
序:五、六月期间,伯明翰的平均气温为近四十年来之最。市中心的喷泉周围
常聚集着数百名几近一丝不挂的游客或市民。五月二十六日,一位刚完成A水平、
准备上音乐学院的女孩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位素不相识的疯汉杀害,此时笔者正
在新街口目睹此景。在姑娘所心仪向往的国际音乐厅传出了《命运》交响曲,悲壮
而苍凉,愤慨而无奈。
脸如皎月,手似轻纱,少女音容犹未忘。
正肌白胜皑雪,眼波似喷泉,暗含春芳。
微隆胸前,稍突股后,远近高低胜婵娘。
虽热浪,姑娘芳香处,一片安祥。
此时正值西阳。国际音厅传来《命运》乐章。
看神情如满月,芳心似野狐,渴望无双。
黄丝微飘,白纱轻动,千百眼神随转随藏。
灾星矣!疯汉白刀进,姑娘红血肠。
二零零一年五月下旬于伯明翰
~~~~~~~~~~~~~~~~~~~~~~~~~~~~~~~~~~
第七篇:思故情词
-中贞-
其一
沁园春--寻故友
序:近中贞拜读先生的新旧作,方知先生重返江湖。近八年矣,诸多变故。请
故友和之,中贞拜谢。
君满愁肠,等待乡音,望断重洋。
讼行间句迫,魂飘剑水;词中意切,梦入长江。
三晋东流,众友西奔,只剩情怀儿女长。
风景在,有千词百赋,万首余章。
犹提旧日京坊,有种种风情,心内藏。
记野宴西山,开襟染酒;高歌岭上,闭袖留香。
岂料无心,谁知永远,飞越英伦学火凰。
往年事,似铁碑铜刻,幕幕难忘。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其二
沁园春--中秋
苑上花繁,细柳招风,梦里觅芳。
望阳台高处,双燕牵舞;山坡觅处,比试争忙。
云淡山清,桃红李白,好似暖流侵韶光。
中秋夜,有婵娟百舞,感慨千端。
当时北院相安,有种种风情,映平墙。
若海盟山誓,著书万卷,岂能似此相处合欢。
走线行针,行藏意远,墨客骚人何处详?
身长健,渐酒酣歌竟,祝酒瑶觞。
一九九二年中秋节作于剑桥
其三
木兰花慢--梦乡曲
对梅花倒影,伫良久,往情追。
甚处风景摧?
木桥旧侣,梦里魂回。
时时:寸心激荡,悔当初不把锁佳姿。
桥上栏杆尚在,却无信息相知。
寻思:旧日逢期,常赋句,对工诗。
尽雅怀意念,只知对仗,不晓欢机。
归迟:小桥北望,有浓烟暮色消弥。
早春寒风索索,方知梦里相期。
一九九零年六月作于剑桥
其四
雪梅香--思悠悠
月初皎,疏光断续入窗来。
惹千重思念,柔肠久久难猜。
索索寒风不堪睡,不如重坐写字台。
有思付,往事悠悠,今世偕偕。
重开:念佳句,字字乡音,款款情怀。
可惜重洋,阻断彼此天涯。
何日相逢尽欢恰,返乡游子好施才。
千重苦,堪把相思,远送天淮。
一九九一年秋
~~~~~~~~~~~~~~~~~~~~~~~~~~~~~~~~~~
第八篇:唱和词
-中贞-
其一
双调采桑子--和北林子先生
序:三月二十一日喜见先生的《采桑子-再寄翰水诗人》,现将李清照的叠句
式《采桑子》变为双调和之。
英伦谁和安湖曲?
斗胆中贞,斗胆中贞。
翰水高歌,白浪亦恭听。
当今坛上笙歌起,
调记豪情,调记豪情。
旧曲新词,诗界闪明星。
春来千树新芽旺,
伫立阶庭,伫立阶庭。
遥望山峦,旧景复峥嵘。
还需杯内添新酒,
再祝群英,再祝群英。
聚会茶园,有兴共诗鸣。
二零零一年三月二十二日于伯明翰
其二
江城子--和张忠孝先生《江城子--六十甲子》,用原韵。
半轮甲子一挥间,
看衣冠,浪潮翻。
年来年去,服带已含尘。
常梦有期归故里,资国策,献良篇。
而今残梦恰如前。
故国天,不相连。
高祖高堂,未免魂难联。
纵使春风送我去,难闯越,鬼门关。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五日
附:张忠孝先生《江城子--六十甲子》原词
六十甲子一瞬间,
浮生事,波浪翻。
时风时雨,心境几曾宽?
黄梁梦白少年头,才想起,去羡仙。
富贵帝卿不可攀。
思故国,天外边。
今生此世,难作衣锦还。
纵然春风为我驭,又怎度,玉门关?
注:张忠孝先生的《江城子---六十甲子》原见载于奕豹《香江词与歌》一
文,是一种变格。如上片第二句末字及下片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韵字,但张词用仄
声字。其他的平仄出入的字很多(与宋词定格相比),达二十三字之多。然而却是
一首可读性高的词作。
~~~~~~~~~~~~~~~~~~~~~~~~~~~~~~~~~~
第九篇:祝词与挽歌
-中贞-
其一
天增岁--生日祝词
序:此为丈人六十大寿时所作的祝词。
天增岁,日日金杯对花鸟,
人增寿,年年春色连春草。
晚年四季惟清高,无为底事求昏晓?
酒会来仙客,云洞会新友。
关河引渡重洋会,祝酒瑶觞百年少。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于雷斯特
其二
亿旧游--挽周蔼模先生
序:周蔼模先生(一九二八---二零零零)行医于雷州一辈子,为一代名医
,以治疗自免性关节炎及其他免疫性疾病著称。然而,世间一切赖以人们生存之事
物最终常常成为人生之克星。周蔼模先生便是死于急发性(药物引发)红斑狼疮。
叹人生苦短,海水茫茫,天地昏昏。
远送先生去,恨沉浮雨落,生死云分。
此时粤调歌远,坡上遍幡陈。
渐山坡聚众,哀声送客,拭泪留坟。
纷纷,落鸿去,疾患有谁知?身寄乡人。
壮岁忙来去,渐山村留遍,足迹烟尘。
念君贡献医业,铸一代医神。
记满目春风,弦歌响处,千万村。
二零零零年六月
~~~~~~~~~~~~~~~~~~~~~~~~~~~~~~~~~~
第十篇:文学虚构篇
-中贞-
∑湟?
望江南--青梅竹马,形影相随
时年少,童语便相知。
好似春苗依露水,犹如杨柳引画眉。
形影总相随。
其二
望江南--八载寒窗,甘苦与共
追星月,求学在长安。
寒暑八秋同茹苦,愁怀一展赖君宽。
甘苦总成欢。
其三
望江南--碧溪情怀,相依相恋
田园里,留迹在泉溪。
流水桃花双织锦,月光清洒两相依。
还恋旧时衣。
其四
望江南--终南携手,丛间弄花
相携手,同步在南山。
月影翠华随云止,丛间人儿弄花边。
肩语对花前。
其五
望江南--太乙誓语,五台梦魂
长城内,魂系五台山。
太乙宫前双誓语,梅花丛后二连肩。
含笑对婵娟。
其六
望江南--别旧筑新,旧情难却
今回首,虚景已冰消。
本是山鸿别旧侣,早将柴梗筑新巢。
新旧总难调。
※※※※※※※※※※※※※※※※※※※※※※※※※※※※※※※※※※
雷州才子英伦赋,客晋含箫翰水歌(代跋)
-北林子-
还未有机会到过英伦三岛。但我知道那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而且,那是一
个让诗情留恋让诗意长存的地方。我最早涉读的自由体诗歌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今天还能记得的自由体诗歌也恐怕只有这一首《再别康桥》了。我对英伦之心
仪,可谓久矣。
中贞的《英伦之歌》将我再次带进那梦一般的画面。通过中贞的诗句,我仿佛
看到那悠悠康水之上,“夜光如画,青影无限。”(中贞:永遇乐)且“曲巷连连
,微波闪闪,处处佳人面。”(永遇乐) 每当二三月间,“渐春风吹遍剑河畔,
层层美景多妖娆。”(中贞:天曹乐)及至中秋,“苑上花繁,细柳招风,梦里觅
芳。”(中贞:沁园春)人说康桥,最是风情之地,果不虚传。 想那雷州才子,携
爱妻,将娇雏,扬青帆,举玉笛,其诗如画,其情可歌,其意踌躇,其乐谁人可比
?!所以,一集《英伦之歌》,让本已诱人的英伦之美变得愈加诱人了。故于我,
这集《英伦之歌》,读一遍时可谓雪中送炭,读两遍时却是火上加油者矣。现在,
我对英伦之心仪,又添了《英伦之歌》这第二大缘由了。
也还真未曾有幸与中贞先生谋面呢!任你纵揽古今之文集,凡为人作序跋者,
无不是熟人熟面。我与中贞先生,虽书来信往,却从未当面对酌共饮。我们是网络
上相识,网络上结友,网络上“煮酒”论英雄。然而,这一点却恰恰是我常为之欢
呼的网络时代之伟大所在。我以为,网络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在文化创作、欣
赏和消费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试观今日,我们在网上出版,我们在网上约(投
)稿,我们在网上编辑;我们在网上论诗,我们在网上结集,我们在网上跋序。且
看《枫华诗友》,刚刚出了三期,吸引了几十名诗歌作者和无数读者,深受好评。
如今,《枫华诗友》又隆重推出个人专辑系列,必将对网络文化生活产生更积极的
的影响。我敢相信,诗友专辑之先河一经率开,后继者未久即可成长队之势。诚如
此,枫华园也堪诩为网络文坛一“元”,网络文化一“源”,网络诗人一“缘”了
。
我与中贞之结识正是籍此“枫华”之缘。今年初我客串枫华园编辑,恰巧收到
中贞寄来的《歌行体组诗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FHY0103D) 和《一
种新文学体裁的探讨 -兼析组词《望江南长相忆》(FHY0101C)。后又拜
读其《十八魂》和其它陆续寄来的作品。中贞在诗词曲赋方面的造诣之深让我由衷
折服,其诗格文格中体现出的崇高人格更让我赞叹不已。中贞自传云:“中者,中
王也;贞者,观音也。......为 讨好中王及观音而取名‘中贞’”。然而我
宁愿取其本意。在我看来,中者,正也,所谓不偏不倚之谓中;贞者,真也,所谓
不阿不变之为贞。读中贞诗文,若以简语评之,此二十六字应当是很好的概括。
中贞诗词,自然洒脱,笔墨娴熟。纵读其全集诸篇,或感时事,或摹人物,或
赠友人,或挽逝者,皆通明达观,且情感鲜明。当然,诗人无不多愁善感,中贞焉
能例外。然而,暮雨晨风之时,秋去春来之际,中贞常常自问的却是“为何心底潮
伏,七魂八绪无归处?”且尝空吟伤句,也“试几回自醉”。中晔巡虐廖铮?次?此“无归”之情独伤,何也?盖因诗人“长望国兴,心思世盛”(中贞:望海潮)
,却远去他国,病在“楚才晋用”也!(参见“中贞文学小传”,FHYSY00
1)。中贞者,雷南人也。(参见“中贞文学小传”,FHYSY001)。先求
学燕园,后奔赴康桥,虽学成业满,但根在华夏,时时未忘。“半轮甲子一挥间,
看衣冠,浪潮翻。年来年去,服带已含尘。常梦有期归故里,资国策,献良篇。”
(中贞:江城子) 读罢此句,不禁呜呼。学子功名,关乎社庙。儒者风范,存于
乡祠。仕之本色,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所以,诗缘情,却贵于言志。而其志愈难酬,则其愁愈难了。所以有此长叹:
“而今残梦恰如前。故国天,不相连。高祖高堂,未免魂难联。纵使春风送我去,
难闯越,鬼门关。”(中贞:江城子) 所以有此低吟:“何恨此天欺误?恨无情
,恨无归路。晚来雨急,终夜风践,叹声无助。想少年华,不愁风雨,未知离聚。
问苍天造物,悠悠千种,作何平度?”(中贞:水龙吟)。但,恨归恨,愁且愁,
【剑河之歌】之后紧接着便是【家乡行
组词】。一写到家乡,看诗人的那份喜悦:“雷南金地,琼西银彩,山环水路波连
。湖草绿茵,屏林秀丽,园林万里农田。苍海绕如烟,货船载如联,渔利流年。巷
井农家,自由度日似无牵。”(中贞:望海潮) 可见,虽是一集英伦之歌,却实
是一腔雷州之情。行笔至此,倒不禁寻思,如果下次还有幸为中贞诗集作跋,那一
定该是跋《雷州之歌》了。
诗句外,皆赘语。时在中秋,明月当头。捡拾几行,志在共勉。
二零零一年中秋夜于多伦多北林子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