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名情结 – 兼“守静斋”之来历
一提到给书房起名,我的朋友们也许会想到我多此一举吧:你又不是名人,有几个人会在乎你的书房名,干吗要赶那时髦?可我不这么想,因为我的书房名情结由来已久。
我这个人还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我读书通常没什么目标,纯属好玩,心血来潮时,逮到什么读什么,流行什么读什么,而且读完一本书,从中得到的东西往往跟作家本身的意图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比如说当年《曾国藩》一书流行的时候,我读完以后,印象最深的不是曾国藩如何善用兵,善做官,而是他给他的书房起的名字 - 守缺斋。当时我跟我的朋友聊天时还说到:守缺,这两个字用得太好了,充分反映了曾国藩的性格和一生都很成功的哲学思想,水满则盈,月满则亏,不追求完美是完美的最高境界。怪不得曾国藩一生能够百战百胜,虽然功高震主,却依然不被主子所烹,得以安享天年。我顿时喜欢的不得了,恨不能立马把自己的书房名也叫个 - 守缺斋,但心里还是有点不忍心,好象是盗窃别人家的东西来装点自己的门面的感觉,想改成“守亏斋”吧,念起来有不那么好听。从那时开始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我一心想着给自己的书房起个好名字,好卖弄风雅,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直到前段时间重读老子的《道德经》后,因特爱其中:守静笃,致虚极。受到启发,总算是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出处的书房名 – 守静斋。
我曾经把我的书房名叫 – 始终居,这个名字来自我年轻时,曾撺掇我一帮朋友办过一本自娱自乐的文学杂志,名字叫《未入流》,但只出版了一集就停刊了,我的朋友们老是嘲笑我说我的杂志名应该叫《始终集》,因为始终就一本,我就将错就错把我的书房名叫 – 始终居,用于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后来我又把我的书房名叫做 - 守智斋,但当我得知我喜欢的作家章诒和女士的书房名叫 – 守愚斋时,我推测是来源于她的小名:小愚。也许是她的父亲希望她长大后大智若愚,愚乃智也,守愚亦守智,所以我就放弃了“守智斋”这个名字,我怕亵渎了章女士的书房名。因为我想要起的这个名字 – 守智,是有点嘲讽的意味,来源于曾经有人经常表扬我“大愚若智”。但这些名字终究不合我意,也就没有正式启用。
大概是两年多前,我在一个朋友的家庭聚会上跟朋友的丈夫聊天时,他谈到他每天读一遍《道德经》当作修行,想通了人世间很多想不通的问题,而且每一天读都有新的体会等等。我听了以后有点将信将疑,因为我多年以前就很认真地把《道德经》当作一本哲学著作来读过,读完之后,我把她和孔子的《论语》归为一类:都是当时的有志之士写给统治者用以治国安邦的谋略。虽然从中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但好象并没有他所说的那种玄而又玄的感觉。我这个人对事物总是有一种好奇心,朋友的说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回来后,立即从网上下载了《道德经》来读,也许是受朋友的暗示,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也许是生活阅历的增加,这一次重读《道德经》确实收获很多,我不再认为他只是一本单纯写给统治者的书,而是一本人生智慧的浓缩,她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象是金子在发光,每一句话都是智者对人生,对宇宙的思索。在我这样的年龄不止一遍地重读她,不是一两篇短文可以写得下我的体会的,我想从今以后,这本书肯定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在这里我只是写下我的一点小体会:那就是根据中医的进补理论:缺什么补什么,我想这理论用到读书修身上也适用,那就是你的人生缺什么就补什么,我的性格比较浮躁,我想我的生活中最缺的恐怕就是静。当我读到“守静笃,致虚极”时,我仿佛找回了我生活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所以我立即想到把我的书房名叫“守静斋”,让这个静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弥补我性格的不足。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当我以一颗安静的心来观察宇宙万物,山河大地,以及人生百态,无时无刻不在循环往复地变动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你不过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管你痛苦也罢,烦恼与否,你都无法改变任何东西。于是,你就可以把心里那痛苦的一部分去掉,你的心就变空了,虚了,你就可以用她来装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知识,快乐什么的。我想大作家贾平凹把他的书房起名为“静虚村”,恐怕也是受老子这几句话的影响吧。
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里最精华的两句话就是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想我这次吸取《道德经》之精华而给自己起的书房名“守静斋”,也将会起到提醒我一生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作用吧。
楚江 2009-04-09
这也是我看至一半时想到的,结尾处果然提及。不错。
惭愧的很,你文章里提到的书,我都没有读过,现在也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书了。
问候楚江,祝你新的一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