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游西逛东没事找事

与朋友分享生活中的趣闻。热烈欢迎转贴最好注明出处
正文

春晚也太埋汰海归了:冯巩金玉婷小品“暖冬”有感

(2009-01-26 19:29:27) 下一个

         之前连续两个春节都是在国内过的,今年的春节没能回去。

        2009年的春节就在多伦多自己的家里过了。

        屋外天寒地冻,厚厚的积雪压满了屋顶,盖满了前院,两侧院还有后院,几只憨憨又肥胖的野生小浣熊不知在后院的什么地方躲着。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打开了客厅里的壁炉,看那通红的火苗在北国的清晨舞动,享受那冬日难得的融融暖意。



        早上6点55分,打开电视机,看到CCTV-4上全是眼花缭乱的广告节目,心里边盘算着牛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开始的时间。算上时差,当时国内的时间应该是年三十的晚上7点55分了。突然意识到,距离春晚正式开始只有5分钟了。赶紧如约叫醒了孩子们和孩儿他妈,全家一起来看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以前在国内看春晚直播都是在晚上,现在却是在这星期日的大清早。

        星期日本来就是闲散犯懒的时间,而这天的早上,全家4口人围着火炉,围着春晚火热的舞台,兴致勃勃完完整整地看完了晚会。算来,这也是我出国10年来的第一次认真地看完了整个春晚的节目。

        今年的春晚太好看了,节目一个赛一个地精彩。可以说,牛年央视春晚是给全球华人送来的一份文化大餐。
        我们华人生性内敛,到了春节,喜悦的心情需要表达和发泄的地方。春晚,正是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舞台。春晚热闹的舞台,展示的是我们内心的喜悦,节目主持人也在煽情地替我们说着憋在心底对亲友的问候。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春晚短期内不会在除夕消失。春晚,已经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年夜饭”。
        如果还有人对今年的春晚大叹失望,抱怨的话,那恐怕是这些人对春晚的期望值过高地缘故了。

        言归正传。我今天想说地是,春晚节目里冯巩和金玉婷表演的“暖冬”。

        每年的春晚,好像都会有反映“出国人员”的内容。今年的“暖冬”就是这样的一个节目。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对这样的节目好像更为关注些。节目里,出国11年的留学生,在美国金融风暴的打击下,被国内飞速发展的大势吸引,“海归”了。她找到以前的男朋友冯巩,决心一起在北京的秀水街练摊儿,在国内过“暖冬”。

        “出国人员”海归的落寞形象,就这样在春晚的舞台上流传。

        其实,大多数的海外“出国人员”的状况,并不是这个样子。这实际上是国内对出国人员的一种误解。且不说30年来,海归的比例只占总数的20%几,70%几的人用脚投票,把票投给了“不归”,即便是那20%几海归了的,只有比例不高的人数,才属于走投无路,在“经济风暴”的打击之下,灰溜溜地回国寻找“暖冬”,要重回“秀水街”继续“摆摊”。也并没有很多的海外华人,因为买不起回国的票,躲在货轮的集装箱里遛回国,要国内的人开着“卡迪拉克”到天津新港去接船。

        正像许多海外人士对国内日新月异的新形象并没有清晰的了解,海外出国人员对国内的现状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那么,这种误解又是怎样产生的哪?

        过去的两年里,本人回国6次,在国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国内许多人对海外“出国人员”落寞的描述,要比春晚的“暖冬” 还要夸张得多。

        回到国内,有时候会突然发觉,自己就像传说中井底的那只青蛙,突然从自己的那口井里跳到了另外的一口井里。看到了别人头顶上的那片天,开阔了视野。

        记得一次在北京的某个餐厅里,两个多年没见的老友关切地问,“不做一等公民,出国去做二等公民。说说你在外边遇到的种族歧视吧。”听到这样的问题,还是有些吃惊。不过,二位朋友直直的眼神后面,似乎在等待着声泪俱下的控诉。我回答他们:“海外华人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中国大使馆,不知道什么叫种族歧视'。”听完回答,二位吃惊的表情显得特别夸张。 

        还有一次,国内的有个亲戚对我说,“很多出国的人,在外边活得很惨,甚至有的不想在外边混了,要回国,却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你们可别不好意思,该张口就张口,这点忙我还是有能力帮你们的。”话里话外,透着真切的关心,让俺感动了好一阵子,虽然他自己的手头也不宽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井底之蛙,每个人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井底里,抬头看到的都是自己头顶的一小片天。如果能到别人的井底里走走,看看别人井口上的那片天,我们的天空会变得更为广阔。

        误解总是难免的。但愿像春晚节目“暖冬”所描述的,对我们海外“出国人员”一叶障目似的误解,越来越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铁匠 回复 悄悄话 想一想傍大款象臭豆腐的一样流行;就可想象各种形势的阿Q精神:自己过的不好,祖上的远房邻居显要过;自己从不锻炼,只好寄托要命和溜像;穷大国苦民众,可怜海跪盼留洋,比不过国民收入,GDP就成了永恒的主题,这全是新闻联播30分钟的杰作:
头十分钟,领导会议;
中十分钟,祖国大好形势(连续60年,吉尼斯记录绝对保持者)
后十分钟,海外一片灾难,(四分之三的人民真的在受苦啊!)
知不足,才可能改进...改革开放路漫漫。。。
baoanl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雪花漂飘的评论:还好,“暖冬”里的女海归长得挺好看的,要是让冯巩演海归,咱们得组织队伍到领事馆示威去。
雪花漂飘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看是也有同感。 觉得冯巩也挺可怜的。
baoanl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晓青的评论:谢谢提醒。当时为了改图改标题等就又发了一遍。
baoanl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爱蓝的评论:国内很多的人是一叶障目似的,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他们总把国内挣得最多的人和这边普通的人比,能不盲目吗。
爱蓝 回复 悄悄话 “暖冬”里里外外透着幸灾乐祸及义和团式的自我陶醉

记得九几年我刚上学时,遇到有一位刚从国内以F2出来的同学,她人挺聪明的。有一天我俩聊天儿,说起我以前打工的经历,她马上笑着说,是不是像相声里说的,
‘见了圆的都想刷?’当时我听了既反感又不解,打工劳动没有任何可耻的地方,
对此国内“同胞”何笑之有?后来她为生活所迫也去帮人家看小孩,不知是不是担
心遭到别人耻笑,一再嘱咐我不要告诉别人她在帮别人看小孩。

总觉得很多国人心理不健康也不健全,其价值观不敢苟同!所以我就是在这边破产
也不会“海归”去“暖冬”的,受不了!!!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感同身受。这篇文发了两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