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电影“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2011-02-13 05:59:51) 下一个

女儿知道我很喜欢柯林·费斯(Colin Firth)的表演,所以“国王的演讲”一月七日在影院出笼前就怂恿我什么时候全家一起去看。公映后的第二周周末,我们把小儿子寄放在附近的一个朋友家,我和太座、女儿一起去影院。该影片在英国分级是12A,即12岁或以上者观看不受限制,12岁以下者,需有成年人陪同。没让九岁的儿子一起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影片里面有一些粗口,而小家伙似乎对粗口特别敏感;二是影片中的口吃情节,怕他觉得好玩跟着学,学成结巴再改就麻烦了。这可是我的亲身体会【1】。

影片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乔治五世的儿子艾尔伯特王子(封号约克公爵)有很严重的口吃,特别是发表公开讲话时连几句很简单的话都嗑不出来。后来遇到了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通过一系列治疗、训练两人成为好友,王子的口吃也大为好转。乔治五世驾崩后,艾尔伯特王子兄长王太子继位,即爱德华八世,旋即爱德华八世为了伟大的爱情而退位,时值1936年,欧洲战云密布。1939年英国对德宣战,首相发表宣战声明当天,国王随即也发表了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影片开始那场戏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口吃给王子带来的巨大痛苦。王子需要在Wembley体育场发表一段讲话。体育场巨大的空间里面,黑压压的人群翘首以待,作为观众,都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压力。王子开始讲话,每一个单词都似乎是在调动全身的力量,却多半在喉头卡住,有时还发出那种类似“喀塔喀塔”的声音,似乎再经扩音器放大。那种痛苦心情可想而知,这点被费斯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他说话时,不禁感觉自己也开始喉头发紧(本人口吃严重时的那种感觉:“喉头紧急,胸腹紧急,全身肌肉紧急”【2】)。

虽然口吃是影片要反映的乔治六世的一个主要“外部特征”,但影片更重要地是要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费斯曾说道,他表演的重点是乔治六世的“善良的人性与毫无矫饰的高尚品行”【3】。这反映在王子对父亲乔治五世的尊敬,甚或敬畏(如书房中的那场戏),对兄长的关心(如在小机场迎接他哥哥玩飞机回来)与对国事的忧虑(像那场在Balmoral城 堡中规劝爱德华以国家为重)。特别是几场与两个小女儿的戏,细腻地刻画出一个慈爱父亲的形象。一场戏是,饱受口吃困扰的艾尔伯特王子,晚上回家后,看到两个可爱的女儿,全身心的放松与释然,哄孩子睡觉说话也利索了许多。另一场戏是加冕典礼后结束后,看到女儿,伸出手去,想和平时一样抱抱女儿。但倆女儿看见 他全身披挂,都稍一愣神,然后行礼,口称“陛下”。这下该轮到国王一愣神,心中的百感交加,尽在眼神中表现出来。

当然影片的重头戏还是乔治六世和治疗师罗格之间的治疗与交往。罗格半路出家,表面上看起来老奸巨滑,其实是世事洞明,贫困落魄却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开始就声明他和王子之间必须平等,这没得商量。他的性格特征和王子的拘谨、自卑、焦躁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之间对手戏,从情节到表演,都非常精彩,可说得上是“华山论剑”。特别是对话,充满了典型的英式幽默,这让整部影片虽然严肃却不显沉闷。曾在公映前就被媒体广泛渲染的粗口(F words)其实在影片中占的场面非常之小,就因为这点,影片在英国先是被分类为15岁以上,后来才降为12A。遗憾的是,这点似乎对影片是很关键的,是罗格“非典(型)”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费斯所言,这不是只为制造一点“喜剧”效果,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愤怒,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非常压抑的人用这些禁忌的语言来获得短暂的释放【4】。还有些治疗手段,如说不出就唱【5】,也让影院中笑声不断。随着治疗和交往的深入,王子口吃逐渐好转,而他性格中更深层的坚韧、坦诚与机敏也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影片的高潮还是最后的演讲。那是1939年九月份的一天,先是英国首相对德宣战的广播,之后需要国王发表演讲,这无疑对鼓舞英国国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国王急诏罗格“救驾”。匆忙排练一番,时间太紧,效果佳,让国王的家人与群臣(当然也包括观众)捏了一把汗。直播开始,狭小的演播间,几米见方。国王手里拿着演讲稿,站在悬挂的麦克风前,对面是罗格,手里也拿着演讲稿。他像乐队指挥一样,“指挥”国王呼吸、放松。静默片刻,国王的演讲开始了。演讲说不上很流畅,你能感觉到国王的那条“气道”好像随时都有“纠结”的可能。但整个演讲没有停滞,演讲中的缓顿倒反产生了一直奇特的庄严与决然的效果。背景音乐随着演讲有些不易察觉地响起。让人感觉犹如涨潮的前奏,浪涛不大,却是执着地一波接一波的涌进,显示着它蕴藏的力量。画面上交替出现了英国军民们在不同场景倾听广播,不列颠民族那种面对危机处变不惊,不事张狂,力量内敛的特质充分地体现出来。而音乐则是由沉稳执着而一浪高过一浪,我胸中的感觉也是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演讲的最后一句“正义必胜,天佑吾民”,心中的感动也如此时磅礴的音乐一样铺天盖地而来,我不禁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起立鼓掌,但随即意识到这是在影院而非剧院(后来看BBC上的有些留言,还真是有些观众在看这场戏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本人音乐修养十分有限,后来在网上查电影Soundtrack才知道这段音乐是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第二乐章。

这部影片,没有眩目的特技,却有精湛的演技,没有直接强力的视听刺激,却带来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没有宏大场面的铺张,却有近乎完美的精致。对于喜欢“老式”电影,特别是历史题材【6】,不太与时俱进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优秀影片。

注:

1】 我在一个大杂院里长大,有一年,搬来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大概是以前在什么文工团待过,做过歌唱演员。人很随和,和邻里关系都出得很好。但患有严重的口吃。那时,成都市到处都成立革命大院,我们这个革命大杂院也经常开会,而每次开会此君都踊跃发言,但口吃实在厉害,简直是惨不忍听。我们一帮小孩觉得好 玩,时不时都学他。家里大人听见,都要呵斥制止,因为这的确很不礼貌。同时大人们也吓唬我们说,学结巴,就会成结巴。而我们当时把这些都当成了耳旁风。但不幸的是后来我真的开始结巴了(而其他一起学的好像没有),有段时间还很严重。

2】借用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后发的一则通电中那句“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3】“There's a humanity and an unassuming decency about him which I tried to focus on”,(http://www.bbc.co.uk/news/entertainment-arts-12093065)。

4】“The swearing wasn't just there for comic effect, it wasn't just there to express rage. It was there because we see a very, very repressed man using forbidden words to have a moment of release.”(http://www.bbc.co.uk/news/entertainment-arts-12093065

5】童年口吃严重时,被邻居取笑,还半真不假地给我讲故事。说是某家老妈炒菜,炒锅烧热了,老妈突然发现找不到清油(菜油),急切中问口吃的儿子,儿子一急,更说不出话,老妈说,你说不出,就唱。于是乎,儿子引吭高歌:“清啦那个油,清油放到柜柜儿头”。 

6】历史上乔治六世以及爱德华八世(即温莎公爵)的演讲录音可在BBC网站上听到。http://www.bbc.co.uk/archive/ww2outbreak/7918.shtml (乔治六世的宣战演讲),http://www.bbc.co.uk/news/entertainment-arts-12020794 (BBC archiv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