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城古迹

(2009-04-25 10:34:09) 下一个
北京,处处都有文物古迹.网上闲逛找到不少我知之甚少的久负盛名的古迹,有些只在电视剧听到过.


      
孔庙------安定门内向南400米路东

       初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明永乐、嘉靖、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因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明代以后享有同皇帝相等的待遇,故孔庙大门外东、西约十几米处各立有一座下马碑””,碑身分别用满、汉、蒙、回、托忒、藏等六种文字刻写官员人等到此下马

  永乐十四年(1416年)丙申科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118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以及清代大书法家张照的草书。

  

        国子监------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首都图书馆)

  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所在地。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在汉代叫太学,晋代称国学,唐代后称国子监。初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作为国子监启用。

  国子监所在的这条街以前叫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得名,国子监街是俗称。

  

  升平署戏楼------西长安街南长街南口路西。

  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称南府,始于康熙年间。南府隶属内务府,曾收罗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以为宫廷应承演出。乾隆时,南府规模较前扩大,直到宣统三年(1911),历时162年。升平署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升平署旧址包括今北京六中和二十八中校舍。升平署戏楼院是保存较好的一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座戏楼院是一组四合院,内有北向戏楼一座,四合院北房前出轩。

  

       贡院------东城建国门大街路北,现贡院东、西街之间。

  明、清两代的考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坐北朝南。院内有高大围墙,大门五楹、七悬、三木匾,中为天井文运,东为明经取士,西为为国求贤,院内建有明远楼,后为至公堂,考官阅卷的会经堂和十八房,以及56排九千多间考棚。明、清两代规定,每隔三年要在此会试一次,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共考九天,考生吃、住都在考棚内解决,不得随意进出。

  

  西四转角街楼------西四工商银行、西四新华书店。

  明代统治者在西四设有西帅府、燕山前卫(亲兵卫)和西城兵马司衙署,并将刑场布置在西四牌楼下,规定斩刑、凌迟(剐刑)分别在西、东侧牌楼下执行。处决人犯由大兴县、宛平县合署承办。大兴县在西四东转角街楼、宛平县在西四西转角街楼。犯人被处决后,大兴县领尸身投漏泽园,宛平县领首级贮库。明天顺元年(1457)保卫北京有功的于谦即被复辟的明英宗杀害于西四。明末杰出军事统帅熊廷弼遭宦官魏忠贤陷害被绑赴西四处斩。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被处磔刑(肢裂)惨死在西四。

  

  大明门------天安门向南

  原来天安门往南有座砖石结构的大门,名曰大明门,清代又改为大清门,民国时期又更名为中华门。在今长安街外当时还有长安右门、长安左门,修纪念堂时均拆除。

        大明门最南端是正阳门,俗称前门,现存城楼及箭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工毕各门制始完备,将丽正门改称正阳门。清乾隆、道光年间曾两度失火,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箭楼、城楼陆续被大火焚毁。现存的城楼是由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的,箭楼的两侧增添了西洋图案花饰。

  正阳门为全城九门中最高大的。当年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正阳门楼已经被大火焚毁,为迎接老佛爷慈禧回京,内务府竟在原地搭建了巨大的纸城楼,成为当时一景。

    

  明清顺天府大堂------东城鼓楼东大街内东公街

        明清两代京师以及附近州县定为顺天府,所管辖地方有大兴(交道口南)、宛平和22个近京州县,主要掌管京府之政令、负有宣化和人,劝农问俗、均贡赋、节征徭、谨祭祀、阅实户口、纠治豪猖、赈恤穷困、清录罪囚的职责。

  要想找到遗址,得到现在教育学院院内,现存原顺天府大堂。虽说其他建筑都走了板儿了,但是大堂仍留着明清建筑风格,不是一般建筑可比的。

  

        北京现存明城墙------崇文门往东路北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1267年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部建筑新城,当时城垣周长六十里,设城门11座。解放以后,城墙全部拆除,仅留存了从崇文门到东南角楼约500米明代修建的城墙。

  明代城墙有典型的马面,俗称凸垛。现在这些东西只有西安或山西平遥还有,但没法跟北京的比。

  北京城东南角楼------从建国门往南

  现如今满北京能找到的城门楼子不过三处,一处在德胜门,一处在西便门,第三处就是全城东南角的角楼。

  楼沿城外缘转角建起,平面是曲尺形,楼内有20根金柱支撑梁架。另外,该地设有画廊,定期展示各流派画作。

    

  皇史宬------东城南池子大街

  明、清两代皇家藏宝训、实录之处,又名表章库,初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皇史宬大殿又名石室无梁殿,殿墙厚达6米,殿内放置152个鎏金铜皮樟木柜,此外珍藏过明成祖时编辑的《永乐大典》,以及有关皇帝登基、立储、殿试的试卷及大、小金榜的皇家档案。

  

  明太医院------纪念堂往东路口历史博物馆南侧

        明太医院在承年门(今天安门)南面,千步廊以东,也就是东交民巷西口路北一带。原太医院占地面积很大,有供奉神农和历代皇帝的大殿。中国古代名医李时珍曾在此行医。

  

        清宝泉局------东四北大街钱粮胡同

        明、清两代负责全国钱币的铸造和发行的衙门叫宝泉局。这里曾是孔子第64代孙,时任明朝监铸官的孔尚任在京办公地,驰名中外的《桃花扇》即诞生在此。

  

        翰林院------东长安街路南公安部院内

  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建翰林院,清初将翰林院并入内三院,康熙年间定为正三品衙门,是国家重要的储才机关。辛丑条约后,翰林院连同南边毗邻的淳亲王府一并划入英国使馆,翰林院从此全部消失了,只留下一座大卧碑。

  

        义和团第一个坛口遗址------东单南面西裱褙胡同

  1899年第一个出现在市区的义和团的活动坛口。到这里的人不知能否从看到的头包黄巾、裤脚裹黄色布带的义和团遗物,联想到义和团的神拳意境。

  

  京师图书馆------东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

  1909年由张之洞奏议开办,1915年从西城广化寺迁馆到方家胡同。京师图书馆是在继承了宋、元、明、清四代皇家部分藏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1928年底图书馆迁至居仁堂后,该地改为蒙藏学校、五小学、十七小学,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任小学校长,现为方家胡同小学。京师图书馆石刻门额已拆下,保留在小学内。

  
    京师大学堂
------景山公园东沙滩后街人民教育出版社

  1898年,清朝京师大学成立。1911年改为北京大学(红楼)。

  

  大清邮政总局------东城区崇文门大街路东小报房胡同西口

      从崇文门内大街进入这条胡同的西口,迎面就是一排很不起眼儿的平房,很难想像,1905-1907这里是大清邮政总局的所在地。1907年,邮政总局迁往东长安街,这里便成了分局,当时胡同口还立着一个牌坊,上书大清邮政分局一排大字,看上去威风得很呢!邮局俗称报房,小报房胡同由此得名。

  

粮仓(禄米仓)------东四十条西南角

  历史上的粮仓一般分为义仓常平仓官仓三种。义仓是农民储备余粮,以备荒年自赈;常平仓则为官府贮粮;官仓就是供应王室文武百官的俸给军队粮饷的禄仓。

  清代实行南粮北调,南方的粮食经由明永乐历时九年疏浚了的南起杭州、北抵通州的运河航道,再运到朝阳门(齐化门)内沿墙而建的仓廒内。

  粮仓由巨大的城砖砌成,高7-8米。墙体厚重,上下通风,听说多少年来仓内从没见过虫鸟出入。

  

  炮局------雍和宫南侧往东,

        原为清朝存放军器及废炮的场所。从雍和宫南侧往东,七拐八弯地就能找着,民间也叫八道弯。现为公安分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