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幸福,管理人生

管理幸福, 管理财富, 管理人生
正文

Peter Schiff:《为什么我们不应对金融危机感到意外》(二)

(2010-02-12 22:51:37) 下一个
演讲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
翻译:真相道白

好的,扯远了……现在我们回到刚才说的股市泡沫。之所以有泡沫是因为格林斯潘在90年代的货币政策太松了,不过他也看到了我们在做什么,所以开始升息。1996年格林斯潘曾指出市场存在非理性繁荣,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说了一些负面的、不该说的东西,于是后来干脆闭嘴。

可是升息的步伐仍在继续,最后刺穿了股市泡沫。股市泡沫一破,那些不良投资当然就暴露出来;许多曾在.com公司工作的人迫切需要找到实际的工作,他们原先的工作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摧毁财富,纯粹是浪费时间;许多本不该得到资本的公司得到了资本;不计其数的愚蠢的投资者输了钱。我们本应陷入一场痛苦的经济衰退才对,因为我们需要时间消化所有那些不良投资,需要重新把资本分配到能真正创造生产力的地方去,比如劳动力,比如土地,以及其他所有可支配的资本……但是随着如此多的财富被挥霍——请注意当人们把钱投向那些错误的公司之后,钱就被花了、被挥霍了,而不是被用在能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这些钱就全输光了——人们应该正视自己已经输钱的事实,开始储蓄,开始重新积攒财富。所以当小布什上台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场规模较大的经济衰退。但是我们并没有诚实地接受这一切。现在谁都知道克林顿时代的经济繁荣是虚的,那时走的是上坡路,现在就该走下坡路了。这是个谴责克林顿政府的好机会,人们说:“看吧,克林顿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好的经济,他给了我们一个泡沫,现在这个泡沫破了,我们必须收拾残局。”但布什并不愿意接受衰退的事实,他说:“我们必须刺激经济,赶走衰退!”今天听起来也很熟悉,不是吗?什么是刺激经济?就是赤字消费、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格林斯潘通力合作,把利率降到了1%,大量的货币刺激、大量的通货膨胀。结果如何?我们制造了另一个泡沫,一个比刚刚才破的那个更大的泡沫!

那次衰退显得如此温和,所以布什常常引以为豪,觉得“没有让衰退变得严重”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我们很快迎来了创纪录的汽车销量、创纪录的房屋销量……消费者哪来的钱买房子和汽车?——全都是借的!我们陷入了债务。每个人都形成了消费理念,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消费理念,我们借了数万亿美元!我们在用这些钱做什么?很简单:花了。我们买房子、装修房子、买汽车、买家具、买手机、iPod这些小玩意儿,还有什么液晶电视……等等所有这些。所有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自己做的,都是用借来的钱买的。与此同时,贸易赤字以平均每月160亿美元的速度蹿升,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多年,导致我们的储蓄率变成了负值。要知道即便是在政府操纵之下的储蓄率也变成了负值!他们早就改变了之前计算储蓄率的方法,把很多原先不算储蓄的东西都算作了储蓄,目的是让这个数据看着“舒服”些。要不是这样,我们的储蓄率可能早就到-5%、-6%了。不过话说回来,谁会在意什么储蓄率呢?存不存钱有什么关系,没人认为自己有必要存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要比股市泡沫大得多。

关于这两个泡沫之间的区别我曾经说过很多次,那就是杠杆。要知道在买股票的时候,人们多半用的都是自己的钱,即使通过保证金帐户来买,也至少要付50%的保证金,而许多经纪公司对科技股保证金比例的要求甚至超过50%。因此股市泡沫破灭,其损失无非也就局限于那些赌运不好的投资者自己的钱而已,没有什么“拯救”的必要,我们当时没听说过一个人要去救另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要去救另一家公司。不就是输了钱吗?输了就是输了。没有人因为自己买的科技股价值归零,就去找政府说要把输了的钱要回来。我们也没有听说哪家经纪公司倒闭,因为客户本身就没借多少钱。然而,这次房市泡沫却不同,每个人都在用别人的钱,极少有人100%用自己的钱买房子,许多人甚至首付分文不出就买了房子。当一个人没有任何东西可输的时候,他违约你会感到意外吗?看看房价的上升空间多么巨大,利润多么诱人。2005年有机构对加州房产的升值预期做了一项调查,购房者普遍认为他们的房子在今后10年会以每年20%的速度升值【台下笑】,这就是他们的预期。那时加州的平均房价大约为50万美元,是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0倍。但是那些人坚信,只要买了房子,那么10年之后他们就能“赚”30万美元。这就是他们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那么有人虚报自己的年收入以骗得30万美元的房贷,你会奇怪吗?有了这种信念,当他们签下优惠利率协议的时候,会对三五年之后的利率重置有所顾虑吗?当然不会!因为到那时他们早就富有了,升高一点利率怕什么呢!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买下这套房,这就是致富之路。根本无需为房贷操心,因为房子本身就替你还了。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点,那就是加州购房者对房产升值的预期,甚至超过了他们对工作的收入预期!你们知道吗?在过去,人们相信一个人必须努力工作,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之后才能买房子;但是现在,只要你有房子,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台下传来大笑】在过去,如果一个人失业,就得把房子卖了;但是不不不,如果你现在在加州失业了,就应该马上买一幢度假型别墅【台下大笑】。因为这幢别墅能发给你额外的薪水。房子没有成本,完全是免费的!你50万美元买的房子,每年都能带给你10万到20万左右的收入……没错,最初几年确实是这样,买房的人变富了,而房子的流动性或变现能力也很好,银行无需在这方面操心。有了住房抵押贷款,你甚至不用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就能充分享受升值的收益。你可以把升值的钱借来花,同时自己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这就是赚钱的黄金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房子还在升值,谁会选择卖房?你甚至可以再多买几套……总之那时没有人卖,所有的人都在买房。

当然,在那时我就知道总有一天形势会发生逆转,所以一直选择租房。我目睹了这一切荒谬与滑稽。我在加州租住的房子位于市区,当时的市值大概是100万 ~ 110万美元,而每月租金只有4000到4200美元。租房子住很不错,因为你无需操心物业税、维修费等等这些令人头大的问题。我在那里住了两年。搬出去的时候,这幢房子已经涨到了200万美元。没错,如果当时我就把它买下来,然后两年之后再卖了,确实能赚不少钱。可与此同时,租金却没涨多少,我搬走之后住进来的那个小伙子每月也就比我多出200美元。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我为什么要糟蹋钱租房子,可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糟蹋钱,因为居住本来就是我的需求。同样道理,为什么没人问我要糟蹋钱买食物?【台下笑】或是买其他一些必须的日用品?

这就是购房者的理念,他们认为租房是糟蹋钱,而买房是免费的。他们为什么不觉得像房贷、物业税、物业费、保险费、维修费这些才是真正地在糟蹋钱?而我从不用担心这些。我现在仍然在租房,只要交足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押金就行了,仅此而已。但是相反,据我所知,我付给房东的租金在扣除物业税之后,给他留下的回报率就只剩1%了。这还要求在租房期间不能有任何东西损坏,因为一旦有东西坏了他就必须给租户修好,导致吞噬了最后1%的回报。总而言之,我享受了一切快乐,抛开了所有的麻烦;而房东负担了所有的麻烦,抛弃了一切快乐【台下笑】。

可是,房产商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你知道,房产商他们重新定义了“美国梦”。什么是美国梦?只要你不断储蓄、努力工作,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你未必非要出身于富裕家庭,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打拼成为公司CEO,甚至成为美国总统。这才是美国梦。然而房产商却把美国梦歪曲成了“居者有其屋”:买一幢房子,没必要工作,就能变得富有,这变成了“美国梦”。很明显,这个梦现在已经碎了。在YouTube上你可以找到一部很透彻的视频,我曾经连续两年给西部地区抵押银行经纪人协会做过演讲,分别在2005和2006年,但之后他们就不再邀请我了,我也不清楚是为什么【台下哄堂大笑】,有可能他们那个协会就此解散了,所有的会员都跑了。我在2005年的时候就告诉他们有许多事很快会发生,所以他们2006年又一次邀请我,因为我说的一些事确实发生了。2006年的演讲在YouTube上有,分成了8个部分,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很有帮助。当时我在说那些事情的时候,很多都还没发生,所以现在的我看上去可能还没有那时聪明【听众笑】。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我知道这不只是借款人的麻烦,放贷的一方麻烦更大;我知道一旦泡沫破裂,这个游戏就结束了;我知道那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大量资产全都是IOU,全都是抵押贷款,如果借款人停止付款,那么这些资产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意味着这些银行将失去资本。我知道,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公司早晚会破产,因为他们担保了超过50%的抵押贷款,而相对他们当初担保时的价格,这些资产的市价早已大幅缩水。所有的购房者都是通过贷款买房的,所以只要他们停止交月供,两房就得关门。我知道所谓的“证券化”是怎样一个过程,因为从2005年开始我就在帮一个对冲基金公司的朋友卖空抵押证券,很清楚证券化行业的内幕。我知道很多人都买了这种“结构化产品”,它很有市场。

人们从哪儿借那么多钱买房子?这就是原因——抵押贷款证券化。最早是从两房发起的,如果没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人借不来那么多钱买房子。为什么他们能借?因为美国政府为他们做了信用担保。投资者知道如果某天购房者出了问题,付不出钱了,那么政府也会帮忙付钱。所以人们实际借来的钱要比一个自由市场所允许的多得多。但是,也有一些抵押贷款品种政府没有做担保,这就是所谓的“次级贷”。不过这可难不倒华尔街,他们想出了一个“证券化”的好法子。政府不是不愿担保吗?那我们就把它全部买下来,然后包装在“结构化产品”中,这样风险就降低了。实在是非常神奇,通过各种切割与包装手段,2/3的结构化产品都是劣质贷款,像什么没有首付的、信用分极低的、失业的、进监狱的【听众笑】……反正就是这些人。这些东西的2/3都给了AAA的评级,AAA!这怎么可能!凭什么把这些缺乏信用的贷款评为AAA?因为证券化之后,华尔街就可以把这些破玩意儿卖给海外,像中国人、日本人、对冲基金之类的冤大头,因为他们有需求。为什么他们对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东西有这么大需求?因为美联储的利率太低,使得人们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特别高,哪怕承担“一点风险”也乐意。那么海外央行哪来那么多钱购买抵押债券?答案是来自我们的巨额贸易赤字,以及来自我们过低的利率。所以正因为有政府的因素在里面,危机才会如此严重,人们才会认为房价永不下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