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电.

夜深人静的时候,心情随音乐起伏.
正文

记忆的片段(图书城)

(2008-11-12 18:53:33) 下一个
实习没多久,为了我上下班方便,我被安排住到位于中关村的职工宿舍里。住的地方附近不远有一个叫做海淀图书城的地方,成了我每个周末必去之处。

所谓图书城,是很多家小书店和小音像店组成,一共大概二三十家吧。当时我每个周末到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一家一家地逛过来,看看买买,每次都买回两三盒磁带和四五本书回来。回到宿舍之后第一件事必是将刚买来的磁带放进随身听里,一边听音乐,一边给其它刚买回来的书包书皮,然后在书皮上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上书名。还有包磁带套,就是用一张A4大小的稍微厚一点的纸折成一个套子,不大不小刚好套下一个磁带盒。我自认为包得还算精致,但挺慢的。每次包好所有的东西之后一盒磁带也听得差不多了。

当时下了班之后从来不想班上的事情,不是因为厌恶工作,而是就是不想。每天下了班之后就看买回来的闲书,一本接一本地看,不急不缓,随时可以停下,也随时可以拿起。有一次停电,我就拿着书到外面靠着电线杆接着看。几个月下来,看完了一本又一本想看的世界名著中译本,看完了大部分的三毛,和几十公分高的蔡志忠漫画,还看了一些看过之后没什么感觉的诗集,剧本之类的。总之随意地买,随心地看。当时我一个月有几百块钱的工资,因此也什么经济上的负担。

有一天晚上看了几百页的《巴黎圣母院》,我至今还记得那种雄伟壮阔的感觉,真是欢快淋漓。后来又看了雨果的《九三年》,同样的惊心动魄。

两三年下来积攒了几个箱子的书和磁带。出国的时候大部分的磁带运回了家里,而大部分的书都送人了,只留下脑子里模糊的记忆。

两年前回到北京的时候故地重游。以前住的宿舍已经被一幢新楼取代。新楼上赫然挂着大大的“俏江南”的牌子。以前骑车去图书城的小路已经变成了北京的四环路。海淀图书城虽然还在,但是已经人丁凋零。所有的小书店都变成了考试书店,专门卖各种应付考试的复习材料等等,让人生厌。以前的小音像店也都不见了踪影。反倒是多了一家的大书店,什么都卖,完全没了那种小店的感觉。十年不到的时光,变化如此之大,似有恍如隔世一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