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正文

杜威(John Dewey)教育哲学新探(续)

(2009-03-06 11:02:18) 下一个

杜威(John Dewey)教育哲学新探(续)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从前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在进化论指导下从个体生命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出发来分析和理解的。因此杜威在论述教育时始终坚持教育不是孤立于社会的某种独立的事物、活动或者理想,即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他主要的注意力绝大部分集中于社会生活,主要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引出教育的概念。(笔者新的理解如前面提出的教育是生活的有序更新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个体,引入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自省,后面还要详细论述)由于任何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任何有人类生存的地方一定出现的是人类的群体——各种形式大小不等的人类社会。这些社会要在自然界生存下去必须能够保持社会生活的不断的更新,而这种更新如前面所述只能是通过世代间经验的沟通和传承,即将一代又一代新生的或外来的生命个体通过各种方法使之成长为能够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能够有效管理社会资源的“接班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任务呢,社会必须要具备这样一种职能,这种职能就是教育。接下来,杜威不厌其烦地详细描述了教育这种社会的职能是如何具体实现的,个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经验,与其他人的活动如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和情感倾向等等,甚至具体分析了某个概念某个习惯具体形成过程中非常细腻的心理活动。笔者在这里先提一句,杜威在认识和分析教育的本质时表现了非常接近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维倾向。

  杜威认为,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分为间接的、偶然的、无意识的教育和直接的、正规的、有意识的教育。其中偶然的无意识的教育效果最明显的主要方式,一是语言习惯,二是仪表和榜样,其作用比格言要大的多,三是和谐感和美的欣赏。杜威特别指出:“更深刻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由一个人习惯地参与其中的环境所塑造的,.…一般可以说,凡是我们不经研究或思考而视为当然的东西,正是决定我们有意识的思想和决定我们最终决策的东西。”用今天的话举例说,儿童的第一个教师就是他们的家庭,因为对婴幼儿来说家庭正是他们无可选择地第一个习惯地参与其中的社会环境。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中国人对于祖国的感情,人们常说的血浓于水的感情,以及深藏在潜意识中的许多价值观念正是由这种间接的、偶然的、无意识的社会环境的教育所塑造的,这是不依人们的有意识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感情,是在被某种条件触发的时候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感情。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社会生活随着个体数量的增加日趋复杂,当这种规模和复杂性到达一定程度时,偶然、间接、无意识的教育便开始难以胜任维持社会生活不断更新的职能了。如前面所述,由于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更新必须依赖于社会成员间的沟通和通信,社会规模的扩大结构的复杂使这种沟通和通信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形式作为支持。笔者认为,在人类各民族历史处于蒙昧时期的古代,特别是在文字出现之前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群体的规模是严重依赖于沟通和通信的技术手段和方式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这是世界历史上多个民族划分为多个国家最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许是决定性的原因。因此也就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且规模巨大的国家,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创举发挥了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按照杜威的说法:“大体上说,当社会传统很复杂,相当部分的社会经验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且通过书面符号进行传递时,学校便产生了。”而学校提供的就是相对于前述间接、偶然、无意识的教育而言直接、正式、有意识的教育。学校一经出现便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环境,杜威认为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笔者认为,虽然杜威关于学校的功能的论述一定有它的某种局限性,今天人们尽可以加以补充或发挥,但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仍然是,不管学校环境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它必须紧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她完成的仍然必须是社会的教育职能。用笔者的话说就是学校教育必须是有助于社会生活的有序更新,而不是培养社会的异己力量,培养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如一群“治人”的“劳心者”阶层。因为社会生活的有序更新依赖于社会成员和团体间的有效沟通和通信,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通信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平等。显而易见在一个等级森严、各阶层地位悬殊的社会中不可能有全面的沟通而只可能有各等级内部各阶层内部的沟通,也就谈不上社会生活的有序更新,这样的社会一定是混乱的、停滞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有意思的是早在近100年前,杜威已经有这样明确的描述:“很多势力教育一些人成为主人,却教育另一些人成为奴隶。社会划分为特权阶级和受压迫阶级,社会失却内渗作用。上层阶级在物质方面所受的影响较小,也较难察觉,但他们所受祸害同样是实在的;他们的文化往往枯燥无味,他们的艺术变成炫耀和矫揉造作;他们的财富使他们奢侈豪华;他们的知识过分专门化;他们的仪表过分讲究但并不高尚。”

  
  但是
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异化”的倾向,因此:“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如果所获得的知识和专门的智力技能不能影响社会倾向的形成,平常的充满活力的经验的意义不能增进,而学校教育只能制造学习上的“骗子”——自私自利的专家。”


 今天笔者完全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系列内容,高度抽象概括的表述就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实践出真知,“知”源于“行”。也就是说杜威教育哲学基本观点遵循的方向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也正是由于高度的抽象,人们往往因此忽略甚至根本忘记了这其中应该包含的丰富的内容,忘记了这种完美简洁的抽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源头何在。重温杜威的教育哲学就像是回顾个人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的往事,也更深切更生动地感悟到为什么个人、社会等等会是今天的样子,这长久的岁月中的每一步是如何走过来的。笔者也更加相信,站在这些思想巨人们的肩膀上,沿着他们的方向,可以也应该书写更新鲜更丰富的内容。


2009/3/5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