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正文

杜威( John Dewey )教育哲学新探

(2009-03-03 18:36:28) 下一个

杜威( John Dewey )教育哲学新探    

今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 150周年,恰好也是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现代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诞生150周年。他的教育哲学和关于民主主义的社会哲学应该说是形成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奠基石,甚至促进了整个西方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发表于1915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书,这本书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The Republic》、18世纪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Rousseau)的《爱弥儿-论教育》《Émile: ou De l'éducation》一并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教育理论瑰宝。从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对古希腊文化传统及教育思想和近代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启蒙思想及教育理论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发扬光大。从它对于美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变革进而完善、巩固和发展美国社会政治体制的实际贡献来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用 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多产、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的奥斯卡·汉德林 (Oscar Handlin) 的话来说: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转折时期,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爆炸性的(见《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不仅仅在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对于欧洲大多数国家,也包括亚洲和中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程度不等的实际推动作用。

本文中笔者试图借重温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基本观点,结合进化论许多新的进展和笔者对进化论新的理解,站在今天的角度进一步沿着杜威教育哲学观点的基本方向,并且结合中国文化传统思维倾向的一些主要特点,进一步理解、分析并探讨有关教育、有关社会、有关人类的自我认知等一些基本观点方面新的认识和进展。

首先,综观杜威教育思想的全部主要观点,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理论所依据的基础。 正像他自己在本书序言中所说:“ 本书所阐明的哲学,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旨在指出这些发展所表明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变革。”笔者认为, 认真思考并深入理解本书序言中作者所阐述的这个指导思想是能否正确并逐步深入理解杜威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的关键,也是能否正确客观地评价他的成功,认识他的局限性,沿着杜威教育哲学的基本方向继续努力,进一步在更深入的层次和更复杂的程度上继续实践的关键。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已经形成传统的科学上的实验方法和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指导。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几个重要基本观点的重温和进一步认识

教育是生活的必需( Necessity

本书首先谈到的是生活,其中特别反复提到的是生活的更新、经验的传递和沟通或通信( communication)。 从生命个体生活经验的更新到社会群体生活经验的更新,杜威的直觉一上来就点到了关键之处,但 现在来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杜威首先从指出生活(生命)的更新通过传递开始,生物维持个体生命的正常状态必须通过新陈代谢,即这里所说的“更新”。进而由生命个体组成的群体即社会,与生命本身一样也必须通过“新陈代谢”——社会生活的更新或杜威所说社会经验的更新来维持社会的正常状态。而社会经验的更新同样是通过组成社会的个体或团体之间的沟通或通信,即所有人之间经验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经验的传承是社会经验更新的必要条件。杜威认为沟通和通信对于人类社会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特别强调“ 社会不仅 通过 传递、 通过 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 在 传递 中 、 在 沟通 中 生存。”今天我们可以对此有更多更深切地理解。 像前述从生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社会)一样这里也可以再反向回溯到个体,生物个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通过血液、神经、肌腱等等的沟通和通信将各部分组成个体生命有机的整体,也包括中医学说中的经络其基本功能也是沟通。比如有许多气功锻炼追求的“气”通小周天、大周天即个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与社会经验的沟通本质上是一致的。再进一步深入到微观,细胞学说中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微观上的交换(沟通)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正是耗散结构学说中的开放系统与外界经由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沟通)维持系统有序的观点。因此可以说生命个体的“活”的状态就是通过沟通(交换)维持一种有序,生命群体(社会)也必须通过沟通(交换)维持社会的有序状态。今天可以推而广之,小到一个细胞、一个生命个体直到人类社会群体要想维持正常生命或社会正常运转,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与外界发生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只是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沟通形式以及不同的界面。这里的“外界”与“内部”的界面在细胞是细胞膜,在人体是全身皮肤和所有感官。在社会则形式大不相同了,首先应该是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体通过各自的“界面”与自然界的交换和沟通。然后粗略地说应该是各种传媒包括文字、语言等和各种物质交换“界面”和形式,或者概括为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所有不同形式的交换。由于沟通和交换是维持系统有序的基本必要条件,则封闭就是扼杀有序,增加混乱的有效手段。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的出现能获得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急剧扩展的速度,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实现更灵敏、更有效沟通或通信的新的技术手段,是现代社会得以保持正常有序并且更快节奏运行状态的基本条件。杜威在本书中论述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就是社会经验的沟通或通信。因为社会生活永远没有完结,因此教育也就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笔者认为生活是显示一种生命的存在,但是生活只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包含了有序和无序的全部可能性,而教育就是经由交换、沟通和通信维持生活的不断更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引入负熵的过程。尽管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球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熵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教育就是在交换、沟通中不断创造、生成生活中的有序,避免、剔除生活中的无序,尽可能地减缓地球生物系统某些局部(人类社会)环境熵的增加。对于个体生命则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但,“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准确地说是“益寿延年”。因此笔者认为, 教育无论是对于生命个体——自省(自我教育),还是对于社会群体本质上都是创造、生成有序而消除、避免、防止无序的积累和扩散。因此教育是生命个体生活的必需,也是人类群体社会生活的必需。

这里应该指出,以往(可能主要在中国)人们在总结杜威的教育哲学时一般都认为“教育即生活”是对他的基本观点之一最简明扼要的概括。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学生——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生活即教育”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发挥。实际上,重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原著,其中对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有着非常明确的描述:“ 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像营养和生殖与生理意义上生命的关系。”即教育并不等于生活本身而是生活的必需,正如营养和生殖并不等于生理意义上的生命本身而是维持生命和生命的延续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笔者认为,进一步澄清、明确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杜威教育哲学有重要的意义,也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所创新。(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容待以后专文论述)

教育即成长(生长 Growth

杜威从教育是生活的必需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自然得到教育即成长(生长)。他认为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教育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杜威在本书中专门辟出章节详细论述进而批驳了与此相悖的、当时甚至直到现在仍然相当流行的三种其它观点。(1)教育即准备;(2)教育即开发;(3)教育即官能的训练。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这三种观点的具体内容和杜威对它们的批驳了。在笔者看来这三种观点共同的缺陷是对生活没有更深入更明确的理解,有意无意地违背了生物进化的事实,或者说对什么是教育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不是在进化论的指导下来认识的。进化论考察的是地球生物几百万到几千万年的演化过程,经过达尔文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向人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宏观图像和内在机制。然而或许人们在考察其它生物的进化和考察人类以往的进化时却忽略了人类其实仍然处在进化过程中,特别就在今天、现在、每日每时就发生在我们人类自身。今天的生活就是进化过程的一部分,人类自身正参与其中。因此生活即进化,生活即成长,教育是生活的必需,教育也就是持续不断地维持生活的更新从而维持生活的有序状态。任何没有进化论的指导认识教育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有缺陷的。如杜威所说:这些理论都使人忽略了生活——忽略了现在“有机体的趋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以静态的观点看待教育和受教育对象。杜威关于教育的这些基本观点在笔者看来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具有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甚至更为严峻的意义。他在近100年前发表的本书中所批驳的这三种当时流行的观点在今天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甚至还应该说是“先进”的,因为这些还仅仅是忽略了现在“有机体的趋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的现实存在和成长变化。令人极为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其实更要严重,是干脆完全忽略了人本身,是简单肤浅地把教育完全当成了以往知识的灌输,而把人——受教育者——当成了“储存”这些知识的容器或工具。最糟糕的情况是中国的教育甚至只是在拼命追求这种容器和工具的“标牌”——文凭和学历!很多时候到了几乎连这些容器和工具中是否真的装进了知识,以及装进了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不去认真追究的程度了!结果就是屡见不鲜的徒有一个耀眼华丽的标牌——文凭或头衔却是一肚子垃圾。当下就又有一个文怀沙现象的生动实例。当然中国教育理论和体制的问题与中国文化整个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是更大也更严肃的话题,不是本文的内容。

今天看来,由于进化论也并非一成不变,初创时期主要观察到和详细分析论述的大多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渐变现象,随着不断新发现的事实进化论本身也在逐渐发展。笔者以今天的视角在这里应该说杜威批驳的三种观点并非一无可取,而是在某些情况下是补充,甚至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这些同样是现实生活即进化过程的一部分,尽管它们有缺陷、有错误在许多情况下对某些局部或个体甚至是有害的。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R econstruction and Reorganization

杜威教育哲学中受到质疑最多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教育无目的”,他确实明确地指出:“既然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和生长相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是自己的目的。”这种观点来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笔者认为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教育无目的”,其实它是指教育本质上没有绝对的目标或目的。因为教育是生活的必需,教育即成长(生长)。生长就是生活的有序更新(笔者今天的理解)而生活就是进化。进化并没有目标或目的,这是生物进化论揭示并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的规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没有外在的、绝对的目的。

但是杜威在本书中反复论述教育有相对的、与过程一致并相互转化的目的。他说:“教育永远有一个直接的当前的目的 ….. 经验质量的直接改造。”并更进一步地明确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笔者认为, 杜威关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进化的 主要 基本内容之一,或者说指出了进化的本质。每一代人实际上都是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生活永远处在变化之中,也就是永远处在进化之中。由于人的大脑和全部感官及其他器官的进化虽然在每代人身上都在随时发生,但是却并不为人们所察觉。因为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宏观世界的常用时间尺度相差过于悬殊,两代人之间似乎看不出有多大的不同,进而两代人或几代人经历的社会环境似乎也没有很多的不同,但其实细微的差别几乎随时随处都可见,而且随时都在不断积累。哲学上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以及类似的其它极端抽象的说法,强调的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以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所称的“变化”其实就是演化,具体到对于生物世界来说就是生物的进化。因此前人的经验或个人以往的经验都只是“当时”的感受和经历及由此归纳总结得到的经验,也包括理论。他人或个人后来的感受和经历实际上是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的,这种差别多数情况下——在处于缓慢渐变的情况下——过于微小而经常不被人们所注意,或者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只有在渐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系统)或者个人境遇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人们才会明显感到与以往的经验完全不同,也才更容易触发或被迫对以往或他人的经验重新认识或改造,进而对个人和对社会的认知产生更为深刻明确的理解和重组。类似的实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如,“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更有许多文学家用更生动的笔墨展示这种心路历程,如鲁迅:“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又如曹雪芹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再如司马迁遭腐刑而编《史记》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等不胜枚举。

严格地说任何人只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足够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就应该能注意到现在与以往的经验之间细微的差别,注意到个人与他人、前人经验之间细微的差别,注意到个人在不同境况下所获得经验的差别,不断地根据新的感受和经历“改造”、“改组”或重新认识个人以往的或他人及前人的经验,这就是经验的改造,这就是感悟,也就是杜威在此专门给教育下的定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由此,同样如果不理解教育的本质,对前人或个人以往的经验、理论只知道墨守成规顶礼膜拜,不思进取不思改造,或者不懂得如何改造,则可以肯定不会有生活的更新。杜威在近 100年前就指出:“ 把过去的记录和遗物作为主要教材,其错误在于割断现在和过去的重要联系,使过去成为现在的对立面,现在成为过去的或多或少无用的模仿。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成为装饰品和安慰物;变成避难所和庇护所。”笔者今天可以说,这种简单重复模仿的结果只能是不可能或极少获得真正的生长——即生活的有序更新,作为生命个体便失去了大部分以至全部的生存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可能酿成悲剧。作为社会群体乃至民族、国家则一定会处于混乱停顿的反常状态。越是古老的民族和文化越容易为传统所累而长时期不能自拔,到头来便是十九世纪中期古老中国所遭遇的“三千年来从未有之变局”。总之,对于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全盘复古不仅在现实中不可能,也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地球自然环境中生物系统数千万年进化演变的事实和规律。

(待续)

张一凡    2009/3/3

参考书目:

《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威( Dewey , J. )著;王承绪译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0 ( 1997 重印)(其中个别译文名词笔者有所修正)

《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John Dewey ) Publisher: Macmillan. Place of Publication: New York. Publication Year: 19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