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文

聚会交流(25)–五色令人目盲

(2013-04-05 08:35:33) 下一个
关于腹
五色使人目盲(12章)谈到无色无味五音等感官之限,对于这样的文字,大家从不同的民族和精神传承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判断。但是用腹来形容精神体验的却是非常少见的。
也许从大的分类上,人主要有两种意识体验,一种是内向的,一种是外向的。而内向的生命体验是极其难以定义和捕捉到的。每个人都可能认为自己有内向的生命体验,但从我的人生过程来看,我是在30岁后才开始朝着内向的人生行走,30岁前我只知其字而不知其实。所以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内向的体验似乎是后天发现的。既然无法用文字详细阐述这种内向的vision landscape,也许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是,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宁心去感(无视无听无触无语等各种外在感知),外感去掉后,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如果只体验到茫然黑無,那么这说明你需要移走黑暗,让内在的世界呈现出来。内向的体验是無,所以人们才去拼命寻找外向的体验。而精神探索就是将一个新的内在生命世界呈现出来。如果这样的文字对你没有什么意义,那么用外向的方式来描述它就是,这种内在世界的呈现是生命进化的标志,它是一种意识和体验的跳跃。在理解了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不同角度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腹。我的理解是,腹并不是在谈外在世界的腹部存在,而是在描述一种内在生命的独特体验方式。一种内在的宁静和信任,并且这种体验似乎不是集中于头部,而是集中在腹部以下。所以此章用为腹不为目来区分这种上下体验的不同。这个题目非常庞大,无法在这里展开,以后再详细探讨。
关于为与爱
13章谈到为与 爱的问题,指出用寄天下和托天下来解决宠辱若惊和大患若身。注意世传本与帛本的不同。帛本强调在行动上,如果用为天下的角度来行为,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这个人;如果有以身为天下之爱,一种unconditional love,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把生命寄于天下,从而将小我上升为大我。这种生命的提升,当然会稀释宠辱若惊和大患若身的迷惑,使人心有所静定。
但是世传本则用用两个以身为天下,强调以己为人。这种仁当然是高尚的,但是这种方式将“己”牢牢的钉在意识之中。在行动上,先有己的意识,然后企图用仁。而帛本则弱化己的意识,而将天下放在意识之中,己同于天下。只有在爱的时候,才有“以身”,因为爱本身就有duality的存在,一种己与对方的分离。所以帛本是在谈超越的世界,而世传本是在强调仁的世界。
关于今之道
14章谈到“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世传本用“执古之道”。道纪,道的纲要和关键。是什么样的神奇能被称为道纪呢?如果是执古之道,御今之有,这是那种可以称为道纪的存在吗?以古而掌控今天,似乎不像是高明之举。
今,是刻也。Using the Dao of present moment to guide the present being, this is the key of Dao。只有present moment是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只是在人的头脑之中。在present moment之中,有一种超越时间的存在,这才是关键。这种永恒的存在可以告诉我们古始,所以才称之为道纪。如果我们离开“是刻”,那么我们只是生活在“知”中,头脑之中,这不是真实鲜活的本质生命。精神探索的目标,就是打通“是刻”之道与是刻之有的连接,从而让智慧和永恒走入我们的生命。
有趣的是,从不同的道德经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一种是走超越的道路,用道德经来引导人们走入一个进化的生命世界;而另一种则是重复现世,然后从道德经中找到一些知识,服务于既有的意识和心理内核。两者皆有其用,服务的对象的不同,所以都有存在的必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