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文

聚会交流(22)–不上贤

(2013-03-15 12:48:53) 下一个

关于道沖

道德经第二章谈到相对与永恒,而道沖章,则继续解释这种道,不仅仅是外在的一种概念解释,而是时刻的体现在万物与生命之中。这种能量和智慧,用之不尽,是万物的源头。问题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如何时刻与这种万物之源建立起联系,并且由于这种连接,而经常体验到沖之力,渊之深,这是我们需要去实践的过程。

锉其兑,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尘。也许这也是我们去接近道的方式。放弃tunnel vision,逃脱相对感官混乱世界的纠缠,从而去融入智慧和光明,存在和真理。这些词汇听起来似乎是美好的,但具体实行的时候,每一个文字都是对自我ego的巨大打击。似乎这种孵化于硬壳中的生命,在萌芽的时候,硬壳是一种保护。但是当生命需要走出去的时候,硬壳又是一种致命的威胁。或者说它是一种挑战,正是因为这种硬壳的阻碍,它才磨砺出了一个新的生命。So suffering is the root of enlightenment.

关于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很难被大众接受,所以人们才大笑之。刍狗,草扎的狗,献祭之用。人的一生是否如此呢?

道德经曾谈到自知自爱,而不是自现自贵。在总结时,我也提到过“dont impose self importance because it will disconnect self from the importance”。人的自贵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自贵往往切断了生命与真实之间的连接,从而自贵往往导致separation, ignorance, tragedy and darkness。人生是短暂的,瞬间即过,如何去活出生命,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所谓刍狗,就是将ego献祭给生命。天地和圣人,不会只亲疏远近某一个人,并且圣人不认为ego的短暂存在,就是生命的全部,而是将每一个局限的存在都献祭给永恒和生命,从而让短暂在永恒之中找到智慧,力量和意义。只有在这种献祭之中,人们才能体验到下面几句所描述的人生。人之心,应该跳动于天地之间,“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从而将一鲜活之生命彰显出来。此篇劝诫我们恒守这样的生命,才能用之不尽,回归源头。

所以在聚会中,我们谈到 re-contextualize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life。有一种生命,它以unconsciousness, conditioned self为生命之边界,  然后以ego之心为生命之贵。这种生命是一无明,悲剧之路。还有一种生命,那就是我们意识到了这种condition的局限,从这种ignorant 中醒来,并且以道为界,以德为心,从而体验一种新的生命模式。精神探索的头几年,这种re-contextualize往往是被动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会突然发现,他们已经站到了生命的面前,于是这种transformation变为一种主动的过程。

随着这样的篇章,我们本来应该找到一系列的实践手段,不仅是理解文字,而是使之运行于我们的具体生活。希望在5月份后,我们能够进入实践的过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