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文

道德经聚会交流问答(4)

(2013-01-10 21:05:15) 下一个

关于悟性与名类(上士闻道篇)

此章谈到上士,中士和下士。有人提出,由于人的悟性不同,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在此我想补充几点。人的基因是不同的,所以这个世界就有了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肯定是相关的。但是这种独特性是否就一定会导致某种结果,我想并不一定是这样。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人的独特内在情况和周围环境综合造成的结果。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都可以在自己身上体验到这种不断上升的生命过程。虽然我不知道到底哪个因素占据的比例成分比较大,但是每一个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环境,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如果我没有经历过某些特殊的环境,我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我,因为我在中国的时候也曾经尝试过,但是我没有找到如此的道路。但是有趣的是,之所以走入这样的环境,又是因为我个人的性格。似乎在我的心中,自小就有某种天性在驱使着我,去寻求不断的突破和生命的延伸。这就如蛋与鸡的问题,似乎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鸡与蛋的问题,it is beyond current form and it seems coming from the natural expansion of life. Life just is so I am.

关于悟性,我觉得悟性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悟性与一个人已经存在的内在神经记忆和体验相关。悟性就像一个高级厨师,但是这个厨师也需要各种良米和原料。还有人们往往将悟性与一个人的头脑思考关联起来。其实由于一个人的内在独特性,每个人成长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精神成长不一定只来自于思考。比如有的人是通过虔诚的奉献来成长的;有的人是通过音乐和舞蹈来理解生命;而有的人是通过文字和理解等等。所以有的人看起来没有任何悟性,他只是“痴痴的”,专一的做着别人看来疯狂的事情,但是他却超越了很多用头脑去分析,去悟出智慧的人。所以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应该互相合作,我们用文字传递生命,用艺术呈现生命,用行动去实践生命。以此,我们开拓出一丰富的华人精神生命世界,而不仅仅是娱乐生命世界。

上中下这样的名类是重要的,但是不要只从这种名类中去比较不同人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体会到这种从下往上行的过程,根据这样的描述,我们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而不是为了和别人去比较什么。根据这样的位置,我们知道该采取什么行动,以改变既有的状态。还有一点,根据这样的描述,我们知道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知道针对不同的人,可能需要改变所说的话,以便能更有效的沟通。

但是严格的说,我们无法确定其他人处在如何的一个层次,即使知道,我们也不能确定是否他会突然超越,以致于我只能仰望。所以这种名类不是ego用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即使其他人的确处在一个下士的位置,但是从精神视角来说,名类只是the manipulated object of mind, it is created by mind and it has no its own eternal nature. All life is beautiful and they are grounded on truth and power. Life is like light so there is no high light or low light. You are light and shine above names and categories. Even all minds have similar structure so the differences are the experiences, the neuron complex we created in our brain. These different neuron connections prevent us from seeing our true life. And when this limited neuron complex is projected into this physical world, we feel it as loneliness, sadness, and even tragedy. Our true life nature is hidden and we use category and names to differentiate people. But the fact is that you are beautiful, you are powerful, and you are the image of the immortal.

关于今天的内容与道德经的关联性

今天似乎谈了些与道德经无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针对上次谈到的“得一”。“昔之得一者”篇的主要难点是一,如果没有对一的理解,那么这个“得一”篇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一,这就是个问题了。所以今天特增加了一些内容来强调某些观点。

心态与效果

我曾说过这是我第一次严肃的阅读道德经。其实几年前我曾经企图阅读道德经,后来也一直企图去深刻理解这本据说是世界著名的文字,但是我一直没有体会到预期的效果。难道是世界夸张了道德经?还是我的方法不对?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这次是我第一次想换个方式来学习道家思想。

阅读文字难道还有什么方式吗?在聚会前的一个月,我花了一些时间来准备自己的态度,因为心态决定效果。文字就是文字,但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文字,那就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角度和过程了。特别是心态,心态决定了角度和过程,从而心态决定效果。这是我此次阅读道德经的第一个转变。我是大笑之?还是若存若亡?还是勤而行之?我是坐在既有的思想牢笼中,阅读万物的影子?还是站起来看见立体的实物和篝火?我是在洞中走动,还是走出洞穴,看见万物之源和道之光芒?

旅程尚未开启之前,这种心态已经决定了最终结局的架构。所谓的阅读只是在这种架构中填充细节和体验。当然,我们也可以什么心态也不准备,这正如我过去曾经做过的一样。但是这种没有心态,其实是一种缺省的心态,而所谓缺省的心态就是我既有旧的心态,而这种既有的心态就已经决定了,我只是将既有的成见投放出去,然后在道德经中将其重现出来,我很难获得大量新的理解,更不用说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transformation。而我所希望的是一种Self-transformation,而不是在既有的mind中,再增加几个概念。

如果我们想砍伐树木,首先,我们不是上去就砍,而是应该首先考虑使用什么工具。心态是我们攀登精神高峰的一重要工具,所以在此次聚会中,特意强调态度的重要。几年前的尝试,我只是上来就读。但这次,我将道德看成是the book of Life. So this time I have to forget in order to remember.

体验与思考

这次我谈一点与此章无关的内容,那就是体验和思考。这是我再次尝试探索道德经的一个转变。几年前的尝试,我花了很多时间企图去understand,就如我想通过地图去理解城市。而这次尝试,我是走入城市,然后手里拿着地图。所以我用Karate Kid 的片段来强调这一点。犹如人的情感,我们不能用逻辑和分析去建立情感,情感是体验。体验中的情感和文字上的逻辑情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情感需要人们用heart,需要去 get in touch with life and then be merged with life.精神成长也是如此。

所以阅读道德经有2个方式,如果用CPU来代表intellect,用memory and disk 来代表记忆神经,情感和其他神经连接,那么很多人的阅读就如将文字送到CPUCPU处理以后,并没有在整个大脑神经世界中留下一个系统的impression.顶多是在临时memory区留下了几个几乎看不清的足迹。这种方式是将intellect看成是核心。另一种方式是,intellect只是工具,我们只是利用这种工具,将世界的真实影像投射到整个大脑记忆,情感,和其他神经系统之中(memory and disk storage),以此希望我们可以看见our true self which is lifeIntellect 并不是这种方式的核心。这就像银行会计软件,我们存了一笔钱,CPU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但是我们要的结果并不是CPU的计算, 而是账户余额的真正改变。所以此次我特意强调体验在阅读道德经中的重要性。道德经是一高度概括和抽象性的文字,它与圣经和其他宗教典籍不同。所以道德经的阅读更需要通过体验性的实践来支撑其文字和逻辑意义。否则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活出道德。只是通过CPU(intellect)处理一遍文字的过程,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效果不是那么的好。

所以希望我们在学习道德经时,注意到这种the shift of focus, we eat the food of wisdom so that we can transform ourselves from caterpillar to butterfly but not for the purpose of gaining weight with the same body.

关于精神成长的关键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似乎这是段简单的文字,似乎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来强调这么简单的几个文字。回忆我自己的人生,我大笑了5次,我也勤行了5次,我被这种奇特的经历震惊了。其实只要有一次勤行就不枉此生。这些经历让我体会了精神成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那就是open ourselves

精神成长的难点不是文字难懂,而是我完全将自己封闭在一个既有的生命之中。这种封闭不是我们特意的,它是在一种无知的情况下,被conditioned self自动隐藏的。即使学习了open our self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还是无法帮助我们open ourselves。正如那个the story of angrywe know everything about angry, we know every word what the monk has said, we think we already understand the monk. But the fact is that we are still angry. 所以open ourselves is not something we need to understand, but it is something we need to struggle with in our whole life. 敞开既有意识的束缚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

成功的另一半是:open ourselves again。我们从一个世界走入另一个世界,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意识,但是我们经常停滞于这个新的意识。Because we think we have been transformed, we are stuck in a new form of illusion. 虽然这个新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我们停滞于这种美好,这种美好会逐渐的衰败。也正是我们还有这种transformation的记忆,所以我们更加固执于这种新的意识束缚。这是人类所走过的道路,一条不断的突破,又不断走入悲剧的过程。希望我们能不断的提醒自己,open ourselves so that we can always accept the light and breathe the fresh air. Life is a free spirit and you are free.

所以这次聚会提出了几个似乎与上士闻道稍微偏离的话题。我们刚刚开始学习道德经,我想借此机会提出几个重要的感想。那就是 ignite our heart (attitude), get in touch with life (experience), and open ourselves。至少我希望我能够用这几个关键来指导我自己的这次学习。

关于未来聚会的方式

有人提出了一些建议,所以我们稍微改变将来的学习方式。我们将每周聚会2次,现暂定于星期二和星期四中午。另外希望每次学习大约两篇文章,一些重要的,有关学习方式的感想我已经提出,所以在以后的交流中,我将不再重复这些内容,我也不再延伸由道德经引出的额外内容。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理解道德经的第一层意义和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加快速度,可能会在5月份左右结束学习。虽然我们将重点放在道德经的第一层含义,但是如果可能,我会在每次聚会时,提出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供大家回去反思。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快速阅读文字,找出其基本含义,然后找出一些困惑和矛盾的问题,简单商讨,然后我们可以带着问题自己回去反思。

道德经是一敞开的文本,它可以有着很多层次的内容,暗含的指向,所以任何结论都是暂时的,都是一个open ending。我们的学习只是刚刚开始,希望在结束时,大家都能有所收获。然后在未来生活中,再去重新的理解和实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