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听,原来这是另一首参选歌曲,名叫《列宁格勒的晚上》,由诗人马图索夫斯基作词、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不过,词曲作者本人对初次演出效果非常不满意,评审们也不太满意。特罗申知道原委后,便直接去找谢多伊,要求试唱这首歌。
特罗申唱完后,全场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深深地感染。最终,《列宁格勒的晚上》这首歌经过大幅删节后出现在片中。
不久之后,特罗申应邀参加当地电台的“早上好”节目,为其演唱《列宁格勒的晚上》。此次演唱由著名音乐家维多克·克努舍维茨基担任乐队指挥,歌曲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并正式更名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一经电台播出后,迅速走红,成为苏联家喻户晓的抒情歌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飞出苏联、走向全世界是在1957年。当年,在莫斯科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直到开幕前的两个月,联欢节筹委会才决定选送它去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结果,这首当初并非为联欢节而作的歌曲一举夺得了金奖。联欢节结束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依依惜别。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进入中国是在1957年,由我国著名翻译家薛范译介过来。当时,他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5首得奖歌曲都翻译了,但是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传唱至今。
歌曲译成后,在上海的《广播歌选》1957年第9期上发表。随后,全国各省市音乐刊物相继转载。后来得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译成各国语言正式发表的先后次序,中国排名第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中的家庭,几乎无一不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过,其命运也曾历尽坎坷。“文革”时,这首歌被打成苏联黄色歌曲,禁止传唱。直到“文革”后,这首歌才得以真正流传,成为亿万中国人对于苏联最鲜活的印象之一。
近20年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得更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2007年,薛范先生受俄中友协的邀请,去俄罗斯访问。俄方在得知他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文译者后,特意安排其去莫斯科郊外一游。
http://www.hljnews.cn/fou_jsxy/2010-08/09/content_152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