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X路军是一种番号,位阶比军高,约与军团相当,属临时性编制,故番号经常变动。
第一阶段北伐:第一路军何应钦,负责东路战线(闽、浙、苏)、第二路军陈调元、第三路军李宗仁,负责皖、苏战局。
第二阶段北伐:第八路军李济琛(粤军)。
1929年时,国民政府编有25个"路军":
第一路军朱培德(滇军)、
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
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
第四路军何键(湘军)、
第五路军唐生智(湘军)、
第六路军方振武(西北军)、
第七路军刘湘(川军)、
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
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
第十路军龙云(滇军)、
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
以上编成均以桂系(李宗仁)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
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
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
第十五路军马廷骧(西北马家军‧甘马,1930改任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
第十六路军傅作义(晋军,1930因反蒋番号改归顾祝同,中央军;不久又归徐源泉,直鲁军)、
第十七路军孙殿英(地方军系,番号后改委杨虎城,西北军),
以上编成均以西北军(冯玉祥)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八路军金树仁(新疆军)、
第十九路军周玳(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粤军)、
第二十路军赵承绶(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西北军)、
第二十一路军吉鸿昌(西北军,不就任,改委夏斗寅,鄂军)、
第二十二路军冯轶裴(中央军,石友三于浦口反蒋,临时编组,事后撤销。1930,西北军吉鸿昌倒戈投蒋,受委此番号)、
第二十三路军(缺编)、
第二十四路军孙楚(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西北军)、
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
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1931年起,为因应江西勦共编组24个"路军":
第一路军陈调元(中央军)、
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1931改为"勦赤军南路集团军",番号撤销)、
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
第四路军何键(湘军)、
第五路军王金钰(中央军)、
第六路军朱绍良(中央军)、
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
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
第十路军龙云(滇军)、
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
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1931起兵反蒋,番号撤销)、
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
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
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
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
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
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
第二十一路军夏斗寅(鄂军)、
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西北军,后李鸣钟接任,不久辞职,番号撤销)、
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
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抗战前夕:
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
第四路军何键(湘军)、
第五路军李宗仁(桂军)、
第六路军刘湘(川军)、
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1936反蒋,番号撤销)、
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1936刘镇华辞职,番号撤销)、
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
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
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
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西安事变后番号撤销)、
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
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
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
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
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第二十七路军冯钦哉(西北军)。
抗战初期:
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升编为第三集团军)、
第八路军朱德(共产党,升编为第十八集团军)、
第十路军龙云(滇军)、
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改番号为第四军团)、
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改番号为第二军团)、
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改番号为第十二军团)、
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
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改番号为第一军团)、
第二十七路军冯钦哉(西北军,改番号为第十四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