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为什么韩国人奉高丽人为祖先

(2008-08-28 10:30:29) 下一个
我们今天讲历史,讲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和分裂,应该有我们的特定含义,而不是运用当时人那些模糊不清、前后不一致的概念。我们所说的中国的标准是什么?我很难作出一个标准,我一直以接受汉文化程度的高低来判断,或许我的标准不准确,但是我始终认为在观察历史时不应该囿于传统的中原王朝的范围。唐朝的西界一度到过咸海之滨,元朝的北界远达北冰洋,朝鲜的北部曾经是汉朝的郡县,而越南曾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布政使司。或者说中国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相交又有相异的。或者我可以这样讲,分成广义的中国和狭义的中国。广义的中国范围就是中国历史含盖的部分(当然不包括郑和下的西洋,各位莫钻牛角),这也是古人所能认识天下(世界)的范围。而狭义的中国则是汉文化区。

某些国家历史上失去的东西不是不要,而是时机未到。关键在于双方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当然更重要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斗争策略!当年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弹头,但照样没办法挽救国家的分崩离析。苏联的铁桶江山都烂了,中国就能长保无忧吗?所以必须得防患于未然!

听闻韩国的一艘KDX驱逐舰下水,定名“大祚荣”号,觉得着实可笑。韩这个民族太狂妄自大。韩国的国旗,总是千真万确的剽窃作品吧。大祚荣并不是他们应该纪念的名人,这是有险恶用心的。我早指出,韩国人奉高丽人为祖先,就像西晋奉孙吴为正朔一样可笑,朝鲜人之意不在高丽,在乎白山黑水也。我作此文,只求国人能明白这段历史,不要被几个历史名词弄混淆。

东北,是中国的重中之重。满独纯粹是天方夜谈,却在网上被一些“热血青年”炒的火热。真正的潜在威胁,我认为是“朝独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到。不要以为只有日本修改教科书,实际上北朝鲜和韩国修改教科书的动作比日本大多了。同志们,我们应该以历史为借鉴,提高警惕。我以为朝鲜半岛如果统一,首先迎来的就是东北地区的朝独问题,因为它们有实力、有条件、有机会搞里应外合了。实际上现在东突厥问题之所以难治,关键之一就在于新疆和中亚穆斯林国家直接相连。维持朝鲜的存在,半岛双方就都不敢得罪中国,某些暗藏的极端势力也就不敢过于张扬。一旦连在一起,中国的“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党”会马上成为新的热点,其美国友人的同情和支持也会应运而生。东北从此多事矣!

朝鲜这个民族必须对他保持足够的警惕,如今,他的狂妄、自大、狭隘已经越来越多的在不同场合暴露出来了。

历史上的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民族还是文化,从来不是永恒不变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朝鲜一样,和中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借鉴历史,明白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当代,理清当代。疲马谨以此文恭呈于诸君明历史求指正。

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朝鲜”一词则始见于中国的《管子》、《史记》等古代文献之中。。这个民族很早就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发生了关系。昔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后汉书·东夷传)。约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朝鲜侯”称王。是为朝鲜建国之始。

在中国东北,历史上最早建立政权的民族是夫余。在历史发展中,分衍出三大支,即夫余、百济还有就是高句骊。夫余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西汉武帝时就臣服于中原王朝,归玄菟郡节制。夫余国灭亡之后,其遗民大多散入高句骊和勿吉(??)。高句骊分布在夫余以南,浑江上游和鸭绿江中上游一带。高句骊建国后,臣夫余,又与中原确立了臣属关系。东汉后期,与中原王朝关系恶化。隋唐王朝多次东征高丽(隋唐时高句骊改为高丽)。668年,陷平壤,灭高丽国,恢复了对辽东的管辖。设立安东都护府。而朝鲜半岛又新罗完成统一,与唐以大同江为界。高丽国亡之后,其族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迁入中原,一部分进入渤海国。试想,在新罗、高丽保持数百年敌对的关系的情况下,新罗可以允许多少高丽人进入其境内?


渤海国亡之后,辽太祖把渤海国改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封其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渤海国遗民一部分留居原地,一部分强制迁至燕、辽东和契丹故地,至金代有又迁到山东一带。经过辽、金两代,渤海人分别融入契丹、女真,但以融入汉族的为多。辽初,治理渤海人即“一用汉法”。金代,对渤海人已视同汉人。元时渤海人已经成为“汉姓八种”之一,渤海之称不复见于史册。渤海国亡之后,还有一部分族人亡入朝鲜,合《高丽史》、《渤海国志长编》、《东国通鉴》记载,有数万户,十余万人入朝。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反叛战争再起,汉朝军队重兵镇压,卢绾北逃匈奴帐下。辽东、辽西兵乱,迫使中国北部、东部居民再度东徙。其中燕人卫满率千余汉人渡过坝水,避入古朝鲜。燕人有卫满者聚党千余人,?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史记·朝鲜传》)。卫满率领移民东渡□水(今清川江)入朝鲜。朝鲜王准把卫满安置在朝鲜西部。卫满的力量聚集雄厚之后,驱逐准王,自立为朝鲜王,此即“卫满朝鲜”之始。卫氏朝鲜直接和大量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进程较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弃韩、辰韩为快。这时大量的汉人进入了朝鲜。

卫满之孙卫右渠时,因阻碍邻近部族与汉朝通商,同汉朝发生战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武帝遣军五万攻入朝鲜,朝鲜尼溪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卫满朝鲜遂亡。汉武帝在朝鲜的胜利,战争的结果,是汉朝在朝鲜及辽东地区强行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郡,史称“汉四郡”。

接着朝鲜进入了三国时代。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东部的一个古国,相传其王族的祖先出于夫余,其后人以高为姓,句丽为国名。汉元帝建昭2年(前37),高句丽建国,定都纥升骨城(辽宁省境内)。427年,长寿王将都城由国内城迁至平壤,与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高句丽属于朝鲜三国之一,但是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政权。为什么韩国人都以高丽人为祖先?这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朝鲜人是有险恶用心的。韩国人属于新罗人后代,和高句丽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和中国的三国时代不一样,中国三国是一个民族),韩国人说的高丽,实际上应该是公元十世纪朝鲜出现的一个高丽王朝,而不是这个高句丽,韩国人一直认为东北白山黑水是他们的故土,这不是无知就是恶毒。高句丽和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一些古代民族一样,只存在于一个历史上的特定时期。

隋炀帝先后于大业七年、九年、十年三次大规模发后高句丽,以图遏制高句丽的扩张趋势,恢复被高句丽侵吞的辽东国土。隋军远征受到高句丽的顽强抵抗,旷日持久,隋朝末年,高句丽终以无力再守,“遗臣乞降”,隋炀帝撤军。乾封元年(公元666),唐高宗遣大将军李绩率郭待封等进攻高句丽。于总章元年(公元668)攻破高句丽王都平壤。高句丽王出降,高句丽灭亡。唐军终于得以收复辽东,统一全国。

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人的军队,带领他们前往由中国掌管的领土。他们最终在满洲的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并在那里成立一个国家,起先叫震国,于公元713年改名为渤海。渤海国不久便控制了过去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渤海国的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

渤海国在9世纪上半叶宣王统治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渤海国的疆域北起满洲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南至现代韩国的北部各道。它的首都位于当初建国的所在地-吉林地区的东京城。随着唐朝的覆亡,出现了政治混乱和暴力,渤海国成了受害者。公元926年,契丹征服了渤海,后来还统治了满洲人部分地方和和中国北部。之后高句丽人分投于??、契丹、匈奴,或南投高丽(此高丽为后世高丽王朝,非三国高句丽),或融合于汉族。


百济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较早的半岛国家。隋唐时期百济主动来华朝贡,一则是出于仰慕中国的博大发达,对长期分裂后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更加尊崇,更重要的是皆将战胜高句丽的希望寄于中国。百济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遣使上表,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末次通贡,连年来华进贡,与中国维持着较好的关系。百济王在受到高句丽与新罗两面攻击后,更多次要求唐朝出兵打击高句丽,遏制新罗。但由于百济不停地侵占新罗国土,唐朝多次敕命百济与新罗和解。至高宗永徽年间,百济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关系。大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因百济拒绝唐朝退兵与新罗和解之警告,大肆出兵攻占新罗城池,唐朝决定派遣克大将苏定方统兵帮助新罗征服百济。析百济为熊津等五都督府,进行统治。

新罗地居朝鲜东南部,,由朝鲜斯卢部落发展而成,其祖先出于秦韩,其中多有亡秦之后裔,在文化上与汉民族有着极深的渊源,“文字、甲兵同于中国”,因而虽为后起之国,但发展迅速,汉字不仅成为官方文字,使用亦已十分普及。处四世纪起,新罗王位由部落首领转为世袭制,国家政权日渐完善。新罗与中国的交往较迟。南北朝时期,新罗统一了弁韩各部落,在洛东江流域发展起堪与高句丽、百济相匹敌的国家。唐灭高句丽、百济之后,新罗逐渐统一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以大同江为界,大家不要以为鸭绿江才是中朝的传统边界。

公元九百年,新罗贵族王建(高丽太祖)平定了新罗境内的叛乱,建立了新的统一国家--高丽王国。与朝鲜前朝统治者相同,高丽王国奉行交好中国的国策,以期得到中原汉族政权的支持与帮助,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更多的交流。北宋建立,高丽现成为第一个向宋朝称臣纳贡的国家。后由于金国的阻断及高丽与金国的宗藩关系的障碍,加之宋朝自己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南宋政权无法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绍兴间偶有高丽使臣来至明州,从淳化年起,双方完全断绝了官方往来。 从1231年起,蒙古军多次进攻高丽。1258年,高丽国王降服,元朝在高丽设 “达鲁花赤”,监督国政。蒙军入侵和元朝的控制。元末农民大起义后,高丽始摆脱元朝的统治。

明朝初期,才有了朝鲜这个族称。1388年,左军都统使李成桂反对高丽国王辛□和宰相崔莹出兵进攻中国辽东,未被采纳,便从鸭绿江口的威化岛回军京师,发动政变,废辛□,放逐崔莹,控制高丽军政大权,拥立恭让王。1392年废恭让王自立,定国号为朝鲜,1394年从开京迁都汉城。,此即是朝鲜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李朝是朝鲜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16世纪末叶,壬辰卫国战争爆发。这个事件大家都知道,李舜臣、邓子龙、丰臣秀吉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赘述。

到了清朝,清政府为什么了保护其发祥地东北,实行封禁政策,而朝鲜也封疆锁国,对越经者格杀勿论。朝鲜人奉明政府为正朔,自以为比女真人血统更高贵一些,其实他们都是通古斯语族人。谈不上谁比谁高贵。1840年以后,国内外形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发生大饥荒,百姓无以生存,越江移居我国。三年之后,鸭绿江北岸出现了28个朝鲜族聚居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积极招募朝鲜农民垦荒,促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1900年日本入侵朝鲜,难民大规模的移民中国东北。到1920年,我国境内已经50万朝鲜族人。成为了东北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可笑的是,今天的韩国人,最瞧不起的不是外国人,而是朝鲜裔的中国人。

今天,朝鲜问题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一个热点,朝鲜作为我国的传统的盟邦,半个世纪来在东北亚与美、日、韩长期对峙,为我国保持了一块极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实际上,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王朝也高度重视与朝鲜的关系,从明到清,屡次在朝鲜于户破堂危之时义无返顾地发兵解难,目的无非就是想保持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头上的清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里,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是一种思考的路线。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友谊。

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