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浅析北美的华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2010-06-17 20:37:12) 下一个
众所周知,现代的中文最常用的生字量大约是2500左右,而且中文是属于第四类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种之一,其学习中用脑部位、学习方法也与学习拉丁语系有所不同。不把这2500生字基本认会、掌握,就不能通顺地阅读一般日常的报章、书籍,也不能很好地继续对中文文字和中华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孩童特定的生理条件下,如何让孩子们在进入高中,或在高中毕业之前,利用业余时间真正学会这2500生字,并可运用自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说、读、写”,是我们北美华文教育中长期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我们之中有过孩子学中文经历的家长们都知道,或者长期从事北美业余华文教育的校长、校委会成员、老师们也知道,相当部分家长描述这段辅导孩子学中文的经历大部分只能用“痛苦”、或者“辛苦”这些字眼。而相当一部分不管因什么理由走出我们北美周末中文学校的孩子们谈到对这段学中文的感受,很有可能会用“恨”字来描述。为什么孩子们在我们周末中文学校经过十年甚至更长的业余学习而最终半途而废,学不会中文呢?具体原因浅析如下:

 

 受语言大环境及有限学时的限制

毋庸置疑,在中国学中文,语文课以外的家庭环境、社会大环境或其它的课程,都是在复习、巩固、提高孩子们在语文课上的所学,这种无形的“课时”就无从估量了。这在我们北美是做不到的。由于场地、时间的限制,北美的大部分业余中文学校都是周末开班,以每学年2个学期,每学期16周,加上暑期8周(寒假很短,一般就不开课了),每周只上一次课、2个学时来粗略估算,孩子们每年实际学习中文的课时也就是大约80小时左右了,这些学时大约是学习一册课本所需的课时(一般暑假学生人数因度假会减少,教学进度会放缓及安排其它内容)。假设一册中文课本平均要学习200个生字,那么理想状况下,业余学习2500生字所需时间一定要12年或更长;也就是说,孩子从56岁开始进入我们的中文学校,当他们高中毕业时,如不计学习效果的话,也许会把这2500常用字全部学完。

 

 学习负担过于沉重

从孩子们一入学,就要学习汉字的“听、说、读、写”,就要“音、形、字、义”全面掌握,这同样也需要孩子们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一定程度的生活阅历和其它有关知识的背景来学习,可在北美出生的孩子们恰恰没有这样的背景,他们不是从华文大环境中熏陶出来的,家庭小环境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可比的。举例来讲,就是在家里,家长们看的电视节目也主要是当地的。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婴儿开始说话要比在中国国内出生的要晚。在他们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没有华文及其相应文化的社会大环境的时候,教他们学单字的字义,对他们来讲不就象天方夜谭一样不可思议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有大量的阅读,有些字义也很难理解、说清楚。比如“所以”一词,有几位老师、家长能说得清楚这里每一字的意思呢?如果说,这种所谓的“学习痛苦期”,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可以承受,只是在这阶段,他们还是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即习惯于死记硬背,经常依靠这样的“天性”对付过来了。随着生活的阅历加深,全日制学校学习内容加深,当他们的学习方法开始向成人的理解记忆发展、转变时,这种长期的“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讲,自然就不堪重负了。这时,他们学习中文的效率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开始“狗熊掰棒子”了,如果家长们(尤其是我们当校长、校委的家长们)再没有太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督促、辅导,快则上初中不久,慢则刚上了高中,孩子们就决意不再学中文了。

 

 没有学习的整体成就感

据观察,孩子们从89岁就开始向成人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发展、转变,开始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全日制学校的学习而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时候,多说了他们也就上了56年的中文学校,学好了的话,也就是掌握1000-1200常用字的水平,也就是说,除了所学的课本和相应的阅读材料,一看任何文章还都是满篇的生字,而且没有拼音就更读不出来了。在这个阶段,从生理上他们需要读、学更“大人气”的内容,可不把剩下的同样难上难的67册课本学完,怎么能读懂呀?对于开始有了逻辑思维的他们,比比全日制学校的学习,看看自己这么多年的苦读,想想家长们着急上火的脸子,撕心的挫折感自然就产生了,学习中文的效率也自然提不上去了。这时家长们如再更努力地敦促、“辅导”他们,只能适得其反,会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后患无穷。

 结论

从以上的浅析,可以看到我们北美华文教育的艰难。但也要看到,各校也都有一些学出来孩子,也许您可以在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成员学校里找出来一万个学成的例子(基本学会、掌握2500常用字)来反证,可我们协会成员学校共8万余学子,那其他7万的学子们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在北美的业余华文教育领域中克服、突破学中文的2500常用字这个瓶颈口吗?难道我们孩子们多年的苦读,家长们多年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就永远这样打水漂了吗?

不然,我们学校两年多前开办的三锐韵语游戏教学试验班使我们看到了光明,也使我们终于捉摸出来,原来我们的孩子们在北美学不会中文,就是这个2500常用字在拖了整个的中文教学的后腿!

 转变对北美华文教育的思维和思路

三锐韵语游戏教学系统依据古代教授千字文的集中识字原理,但以识、认单字为出发点,以训练学生自主阅读为目标,把我们定义的生字表编成琅琅上口的韵文,通篇有文有意,知识面包罗万象;而我们通常定义的课文则是用来训练学生阅读技巧的工具,利用针对孩子们形象记忆,或者称之为整体记忆特点开发出来的特别教学环节、步骤,达到一堂课学、识16单字的效果,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此类教学法使用偏、难(45级)字最少的一个系统。也就是在孩子们还处在形象记忆的生理生长阶段,还拿不好笔的时候,率先识字、阅读,尽快突破这2500常用字的瓶颈。以我们北美周末中文学校的学时来计算,有三年的时间就可把这2500常用字拿下来。最重要的是,根据我们试验班的实践,转变成人们对北美海外华文教学思维是此教学法的关键。这包括家长们、教师们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对于三锐韵语游戏教学原理的接受,因为此方法与我们几代人所接受的中文教学不同,往往一开始时很难理解,或者很不习惯;一旦经过34个学期的坚持,孩子们的中文阅读水平就会看到一个飞跃。我们通常都以为,在孩子入学开始的两、三年里,切实看到孩子们在“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中确实学得不错,进步很快,但殊不知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和经过再长时间的学习,如果还突不破2500常用字这个瓶颈口的时候,他们的刻苦学习就开始打了折扣,其成就感就要丧失殆尽,就会前功尽弃,一切的投入基本上打了水漂。孰轻孰重,难道不值得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思考吗?

经过近20年来北美华文教育的实践,时至今日,我们终于看到解决此问题的曙光。试想在孩子们78岁的时候,他们已能阅读一般的、没有标注拼音的文章而没有满篇的生字,那在他们上高中前的这一段业余时间里,在我们的中文学校里,能把他们塑造成具有什么样中文水平的学生,不就显而易见了吗?如欲更详细了解我们的体会,请参阅我校其它有关文章和信息:

六 更进一步的想象

实际上在中国国内也有同样的问题,不然为什么要用6年的小学阶段攻下这2500常用字的学习呢?只不过由于人文的大环境,孩子们在那里怎么学怎么成,但是如果说在孩子们一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能拿起任何一本小学课本阅读而没有什么生字,那不就给中国的教育改革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了吗?三锐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 “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方法拆开,各个击破,利用幼童形象记忆的生理特长,在幼儿入学前一年就在字海里滚上一遭,学会自主阅读的基本功。我们都知道,理解力的功力是与阅读成正比的,往往课堂里学的很多东西在我们课余的阅读中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升华;如果孩子们都具备了基本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加上国内的人文环境,6年的小学学制是不是就太长了一点?大家也许会怀疑这么多的生字一年是否能学完,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试验班用了整整3年的周末时间在美国学了下来,充其量也就是大约360个学时(还是根据北美具体情况放慢了的进度);如果一天用2个学时学习,也就是180天的学习,加上104天的周末,还有假期等等,怎么算一年的365天也是足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