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在巴黎的台湾人:游离在多数华人视野之外(图) zt

(2008-09-14 08:24:20) 下一个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9月14日电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在总数将近50万的旅法华侨华人当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大陆浙江籍,其次是来自东南亚的广东籍华人,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省市以及港澳地区的华人所占比例则非常有限。而生活在法国的,总数约为5000左右的台湾人也许是因其特殊的历史宿缘或政治隔膜,游离在此间多数华人的视野之外,那么在巴黎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台湾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群像图?他们如何看待来自大陆地区的华人,又如何界定他们自身的台湾身份?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走访了几位生活在巴黎的台湾人。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画家、艺术评论家陈英德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来自台湾的画家陈英德先生在法国生活了将近40年。今年早些时候,他在巴黎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命名为《蓝中国》,“尽管容易引起联想,但实际上和政治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我个人对中国水墨画中的花青加墨非常感兴趣。”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陈英德早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该校名师云集,如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的国画大师溥儒、岭南派大师黄君碧、台湾西洋绘画先驱廖继春等人均是他的老师。陈英德认为,自己不但在绘画上受益良多,更在人格上深受这些老师的影响。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在台湾获得硕士学位后,陈英德遂在台湾文化大学教授艺术哲学方面的课程,1969年赴法国留学。“当时出国很不容易,当年台湾生活水平还不高,我们一个月的薪水只有1000台币,而一张到法国的机票却大概要2万台币,而且台湾对个人出国也有限制。”为了积攒出国费用,陈英德同时打几份工,除了在大学和中学教书外,他还为报刊杂志撰写文章,并给一位美国学者当助手。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来到巴黎后,陈英德在巴黎索邦大学考古和艺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撰写有关唐宋绘画和皴法问题的论文。回忆初来时,陈英德说,他在巴黎并没有遭受不顺利的境遇。最初的两年,他为中国家俱制造商做家具装饰,酬金很高,一个周末的工作,不但可以赚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并且还能有剩余。与此同时,他继续坚持绘画创作,并在一次画展上,被巴黎一间著名前卫艺术画廊看中,成为该画廊的签约画家。记得当年这家画廊的老板曾劝他说,当艺术家可不需要博士头衔,否则会太吓人。尽管陈英德当时为论文做了大量准备,并已经写了很多东西,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博士答辩。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陈英德说,当时出来的台湾留学生都没有把回去当做一个目标,主要因为当时的台湾还没有“解严”,“不如留在法国自由自在”。与陈英德一起留学的5名同班同学,现在也都留在巴黎,有一个同学后来成为汉学家,在法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其中另一位还成了很优秀的画家。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在台湾解严之后,曾有台湾的研究所邀请陈英德回去工作,“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交际应酬,如此会花去很多时间。”本身喜静的他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后放弃了回台湾的机会,“没有什么遗憾,这样比较专心在绘画创作上。”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据陈英德介绍,后来出来的台湾留学生与他们那一批人有所不同,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经济、政治环境变得相对宽松,后来出来的人有很多都选择了回去。“现在,不少台湾年轻一代来法国留学也是来‘游学’的,大多都是学习音乐、绘画等文科艺术专业,很多人不再把拿到学位当做目标。”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陈英德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也一直没有放弃写作,他撰写了大量艺术评论,并出版画家传记、理论、评论等方面的书籍30多本。对大陆美术界,他也一直十分关注,并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美术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有关大陆艺术家的评论,还曾为一些大陆艺术家的展览撰写过前言,特别是他在1984年出版的《海外看大陆》一书,更是广为大陆艺术家所熟知。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陈英德身边有一整套中国大陆出版的《美术月刊》,从创刊一直到1988年,一本不少。据说在大陆完整版也只有2套,非常珍贵。“从中可以看到大陆政治运动与艺术的关联”。为了了解大陆艺术活动,陈英德看了很多与大陆有关的各类刊物,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欧洲时报》和香港的报纸。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说到两岸未来,陈英德希望双方能够和平相处,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陈英德说,他与生活在巴黎的温州人、北京人、上海人都有接触,认为大陆人“做朋友都蛮实在的”。他们会持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但只要互相了解就没事。在海外,所有中国人都会关心中国的事,我不会因为小小的观点不同,就与对方辩个你死我活,因为在法国生活,人也是各式各样的,就像没有两个画家画的东西一样,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心理治疗师洪萍凰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洪萍凰是台湾高雄人,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后,曾经从事过一段出版工作,也是在那时,她开始对精神分析学产生浓厚兴趣。2000年,洪萍凰来到法国留学,进入著名的巴黎第7大学精神分析专业就读。她说,之所以选择法国,是因为“自己喜欢法国文化,在台湾读研究所时就看了很多法国新浪潮电影,对法国文化有点认识和向往,而且法国生活费相对便宜,学费也很低廉。”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因为以前没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洪萍凰在巴黎7大从大学基础课程开始读起,经过5、6年的学习,做了大量的实习,最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心理治疗师的资格。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从去年10月开始,洪萍凰和几个心理治疗师一起分租了一间诊所,每周一、周三她可以使用诊所做心理治疗。与此同时,洪萍凰仍然在继续深入其专业的学习,希望自己最终能够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因为透过精神分析是对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洪萍凰介绍说,心理治疗师和接受治疗者,在诊所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谈,“这与人际关系中的交流非常不同,因为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人往往会有多种面孔,会掩盖很多东西。”她说,“接受心理治疗,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卸载’情绪和思绪上的问题,通过交流,从而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洪萍凰指出,事实上,那些主动到诊疗室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还是属于生活在比较健康的社会关系当中的人,他们自我把握能力通常很强,在外面正常工作,笑脸迎人,但是回到家里却会独自哭泣,甚至整夜无法入睡。这样的人虽然还是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但那些隐藏的东西,在正常社会关系中无法得到宣泄,最终还是需要另一个渠道去处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她说,法国人比较习惯去看心理医生,这也是一种“求助”的习惯,而海外华人似乎很少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可能是因为在海外生活的人相对独立性比较强,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高,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别人,因此很少有‘求助’的习惯。”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目前来找洪萍凰进行心理治疗的基本还是以台湾人为主,“在交流中能够使用母语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我的用处所在。”由于刚刚开始,来找她治疗的人还不是很多,为此,她专门拜访了一些华人门诊医生,“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有需要的人。”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说起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洪萍凰希望两岸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承认,共同发展。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洪萍凰说,虽然没有去过大陆,但不能说对大陆不关心,在这里也有些大陆朋友。大陆人给她的印象是“蛮爽快的”,她觉得,大陆人群体性比较强,成群结队,而台湾人则正好相反,不过,她也认为,群体性强有它的好处,就是大家都有互助的概念。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法国台商会会长李永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做珠宝生意的李永庆先生是法国台湾商会的会长。据他介绍,该商会成立于1994年,目前共有60多家厂商的会员,早期主要是一些电脑等电器设备的商家,如华硕、宏基在法国的分销和售后服务公司,现在的会员当中既有酒店、航空、旅行、珠宝等行业的代表,也有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会员。商会会员大部分人都是来法国留学之后,留下来创业的。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法国台湾商会主要通过举办一些联谊活动,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资讯,以促进大家的商机。目前,在欧洲13个国家有台湾商会,并设有一个总会,今年正好是由法国商会当选轮值会长。此外,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有台湾商会,并共同组成了一个世界台湾商会总会,今年9月份,世界台商总会将在台湾召开大会,届时将选举新任会长。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李永庆早在1983年就来到法国做珠宝生意,他说,那个时候台湾厂商很少,大多是留学生留下来创业,而电脑业是1995年以后才开始陆续进驻。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李永庆的公司所经营商品大多是从香港、泰国和台湾进的货,从大陆进的货占4成左右,“这些商品相对比较高档,有些是真银制品,属于贵重金属,所以要通过法国海关特别审查。”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对于中国大陆,李永庆表示了解不多,虽然有时要到大陆进货,但也主要是和在大陆的台商做生意。每次去广东东莞,也只是到酒店和工厂,买了货就赶快出来,很少停留,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没有时间去。李永庆的公司开在巴黎3区,附近也有很多温州人开设的首饰批发店。而对于邻近的温州商人,他则表示,“大家相处还好。”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说到台湾岛内政治,李永庆说,台商完全不谈政治,而是“在商言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李永庆在台湾土生土长,自认为是台湾“本省人”。他希望看到两岸赶快三通,促进大家的商机。他说,两岸三通对他的生意并没有太直接的影响,但一些在大陆的货可以先集中到台湾再一起出口。“假如长荣航空的飞机可以直飞大陆,我就不用再做国泰飞机从香港转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欧洲时报》翻译周文仪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来自台湾的周文仪是《欧洲时报》翻译,在报社工作已有24年,是目前该报在职时间最长的员工之一。在报社里,年龄稍长的都叫他“小周”,年轻点的同事则称他为“周老师”。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周文仪早年在台湾学的是电影专业,出于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崇拜”和热爱,1979年,24岁的他来到法国留学,曾就读巴黎第3大学电影专业,但后来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了电影专业,改到东方语言学院和翻译学校读书。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1984年,周文仪进入报社工作。他说,与大陆同事一起工作并没有任何顾虑,只是感觉到一些差异,表现最为突出的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另外,他过去一直使用正体字(繁体字),后来报纸文字改成简体字后,他就需要经常查字典。还有,就是语气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比如大陆人说“水平”,台湾人则说“水准”,大陆人说“是吗?”,台湾人说“真的吗?”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周文仪的父亲祖籍湖南,是1949年后去的台湾,家住台湾桃园,“算是外省人,”他说,在台湾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记录片《中国》,“地理课本上的文字描写首次以画面形式展现在我面前,当时的感觉非常奇妙,我仍记得有一幅画面是上海黄浦江,原来上海是这样的,这么大,原来中国真的存在。”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当年在台湾,1949年以前的左派作家的著作都属于禁书,但他却有机会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和钱钟书的《围城》,并且非常喜欢。来到法国之后的最初几年,他更是把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艾青等作家的几乎所有作品都看了,“对于我来说,这是我作为生在台湾的人想了解对岸的一个开始”。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周文仪回忆说,第一次真正与大陆人的接触还是在1982年,当时他正在战神广场附近的中餐馆里打工,正赶上来巴黎演出的甘肃舞剧团演员们来吃饭,知道他是台湾来的,演员们都与他热烈交谈,“尤其那个团长非常和蔼”。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从小学时,就接受教育说我们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山河大地更是充满向往,一直想亲眼去看看。”来到报社工作后,1986年,周文仪终于第一次去了大陆旅游,虽然只到了广州和桂林,但这一次旅行给他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后来,他又多次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旅游。2006年,他更带上全家人一起去了一趟中国。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今年5月,作为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中文翻译者之一,周文仪应邀到北京参加《奥运宣言国际论坛》。他说,这次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中法方都没有事先商量演讲内容,但双方非常默契、融洽,法国代表尤其对与会的中国代表所表现出的高水平感到惊讶和钦佩。他在帮助法国《奥林匹克宣言》纪录片拍摄和翻译工作中,注意到那些接受采访的中国老百姓对北京奥运会的真情期待,从他们脸上可以看出北京奥运代表了“明天会更好”的期盼,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和激情。“我觉得与中国老百姓真的是越来越接近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对于自己在报社的工作经历,周文仪表示,“可能很少有台湾人有我这样的经历,能够与大陆人一起工作这么久,对我来说这是个机遇,让我比其他台湾人更了解大陆人。”这一次周文仪到大陆时,在北京坐出租车,一路上与司机聊天,司机都认为他是从大陆出去的,没有听出他的台湾口音,“这一点令我很开心。”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旅法侨界人士丁伟星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法国中山学会会长丁伟星先生在旅法侨界中十分活跃。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不能算是真正的台湾人,“当年我先是从大陆到了香港,后来又到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在与妻子结婚后,就转到法国‘打天下了’。”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1969年,丁伟星先生和妻子来到法国后,和台湾同学会开始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大家年龄相当,所以经常在一起活动。”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后来,丁伟星开始开办贸易公司,很快就在生意上取得成功,与此同时,他仍然关注和参与侨社各类活动。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据丁伟星介绍,目前在法国的台湾人,大部分是早期的留学生,也有不少女孩子嫁给法国人,另外还有一些做生意的,总数应该在5000人左右,其中留学生有几百人。台湾人来法国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早年也有很多退伍老兵,居住比较分散。在台湾侨团当中,比较活跃的主要有台湾人会、台商会、世界妇女工商会法国分会、荣光会、中华会馆、中山学会等。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近些年,丁伟星先生也经常出席一些大陆侨团组织的活动,比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等。另外,他还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所以,与中文教育有关的活动他也参加。过去他的学校组织夏令营,目的地通常选在台湾,而现在则都在北京和上海。他说,中文学校有800多学生,台湾子弟只占5%,大部分是大陆华人子弟,所以在教学上使用台湾拼音和大陆拼音的班级各占一半。现在开始一步步转,最新开的3个班,就是两个学习简体字,一个学习正体字(繁体字),而且,正体字教到第4册时,就配有简体字对照表,但是也有不少东南亚华人子弟还是喜欢正体字。(赵成) 转贴啊转贴,中秋快乐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论异 回复 悄悄话 我是北京人,但一向喜爱台湾作家细腻的文字,和推崇台湾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不过文中提及台湾人“游离在此间多数华人的视野之外”,大多原因还是因为台湾人自己不愿与这里的华人“为伍”,在许多有关中国的重大事件中,似乎这里的华人觉得“指不上”台湾人,谁也没想指上他们,而台湾人自己也从来没想着被“指上”过。像他们故乡的小岛一样,在巴黎他们也生活在他们的小岛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