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2 (396)
2013 (126)
2019 (1)
Machaut (at right) receiving Nature and three of her children, from an illuminated Parisian manuscript of the 1350s
Guillaume de Machaut - Codex Faenza: Hont paur
Why is great : He fused together contemporary styles and techniques to create a series of masterworks that stands at summit of 14th-century music.
What's his story : The core of Machaut’s output is a series of vocal works expounding the ideals of courtly love, which miraculously blends the best of the old nd the new with exhilarating creativity and spontaneity. His inspired song settings and Mess de Notre Dame set new standards in musical expression
Defining works: Mess de Notre Dame , Souspirant cuer; Hont paur
(classic fm)
纪尧姆 · 德 · 马肖( 法语 : Guillaume de Machaut ,约 1300 年- 1377 年 4 月 ),法国 中世纪 作曲家 、 诗人 。曾任职于多位贵族的宫廷。他是中世纪的文化名人之一, “ 新艺术 ” ( Ars Nova )的主要实践者之一,被誉为 “ 最后一位同时又是作曲家的伟大诗人 ” 。马肖是 中世纪 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世俗音乐,他的 复调 歌曲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圣母弥撒曲》也是 弥撒曲 中的重要作品。马肖创作了大量 400 首中世纪体裁的诗歌,继承了 游吟诗人 等中世纪文学的传统,他的作品中《真实的故事》( Le Voir Dit )尤为著名。
Guillaume de Machaut 的职业生涯在那个时期应该算是很丰富, 虽然是教堂的神职人员,但他也活跃在世俗世界, 他在整个欧洲拥有很多贵族顾客, 为他们作曲写诗。
值得一提的是: Guillaume de Machautt 是神职人员,牧师,可在他谱写的歌曲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歌颂未果爱情 为主题的,原来是在他的晚年时,命运的安排让 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位贵族年轻女孩 Peronne , 他把他所有对这位年轻贵族的爱都谱写在音乐里,倾诉在他写的诗歌字里行间, 比如,《真实的故事》( Le Voir Dit ), Douce Dame Jolie 美丽温柔的妇人。在Douce Dame Jolie 美丽温柔的妇人这首歌里,作者写下了他对一位匿名女孩的爱恋倾心; 在Le Voir Dit , 作者也记下了一位年迈诗人(他自己)和他所爱的贵族女孩Peronne d'Armentieres 的关系。
大事记:1323年加入Service of Jean de Luxembourg, King of Bohenmia; 1327年去Lithuania 旅行;1340年为Reims 大教堂工作;1363年也就是他63岁时作曲Mess de Notre Dame , 同期创作下一系列音乐,诗,信,其中包括《真实的故事》( Le Voir Dit ),
主要作品形式:
- De Toutes Flours(Ballade 叙事曲 )
- Le Lay De Bonne Esperance (Lai 中世纪时一种歌曲形式 ):《真实的故事》( Le Voir Dit )etc -
A lai was a song form composed in northern Europe, mainly France and Germany, from the 13th to the late 14th century
from verycd
在西方音乐史上,其作品被妥善保存的第一位作曲家是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1300-1377)。他是“新艺术”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包含了当时所有的音乐形式,表现了新旧音乐风格的混合。他创作有23首经文歌、大量的多声部世俗歌曲及一首著名的《圣母弥撒曲》。
马肖曾担任过神职,当过卢森堡公爵和波西米亚王约翰的秘书。教士和宫廷人士的双重生涯,使他既写出了宗教音乐,也写出了世俗音乐。他的经文歌大都遵循传统的格式,持续低音的旋律来自圣歌,上方两个声部运用等节奏,而且配以两种不同的歌词。他最著名世俗的经文歌是《爱之控诉》(S'il estoit nulz)。
马肖的世俗歌曲继承了法国北部吟唱诗人的传统,其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他的宗教性歌曲,这也是他对音乐史最大的贡献。多声部的世俗歌曲在13世纪出现后,在性质上十分接近吟唱诗人的歌曲,只不过是用已有的旋律作为低声部或其他声部曲调。而马肖的复调世俗合唱所有声部都是由作曲家重新创作,表现出他的才华。他最主要的作品是复调维勒莱(Virelai)、回旋曲(Rondeuau)和叙事曲(ballade)。
他的这些作品明显地展现出了新艺术的一些倾向,如开拓了二等分节拍的各种可能性,常常把一个大三拍加以细分,或把节奏听起来更为突出的二拍子加以组织。在和声上他更重视三度和六度音响,使他的音乐听起来与古艺术风格的音乐截然不同。他的歌曲旋律灵活多变,精雕细琢,富有表现力。
马肖的复调歌曲维勒莱、回旋曲和叙事曲体现了法国14世纪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它们都是一些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主要反映的是宫廷中的男女之爱。
马肖不仅是一位典型的14世纪作曲家,而且是一位诗人、学者。他的世俗音乐大大多于宗教音乐,其根本原因是由于14世纪是世俗歌曲盛行的年代。随着法国的君主政体越来越强大,教会的威望日益衰微,教会仪式中的音乐也被更多的世俗因素侵入。1324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在阿维尼翁颁布教令,允许“在节庆日或严肃的弥撒以及圣事中采用诸如八度、五度和四度等装饰旋律的协和音程以及在简单圣咏上方唱它们,但必须以不乾扰圣咏的完整性为准。
12、13世纪,复调音乐作曲家主要对专用于弥撒的经文感兴趣,如莱奥南和佩罗坦,创作了奥尔伽农中的《阶台经》和《哈利路亚》。他们有时也为常规弥撒的部分经文配乐,但他们的选择是毫无定规的,因为谁也不会在意《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和《羔羊经(Agnus Dei)》之间的音乐是否有关联。
马肖对弥撒曲很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将弥撒曲固定部分中的五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创作,这在音乐史上无疑是先例。在整个弥撒曲中,相同的音乐旋律在各个段落出现,使每个乐章具有相同的风格,以达到整体化的目的。他最著名的弥撒曲是《圣母弥撒曲》。在这首弥撒曲中,一个音乐“动机”在每个部分出现,使整个弥撒曲的音乐构思成为一个整体。
《圣母弥撒曲》是一部四声部的弥撒曲,《荣耀经》和《信经》用的是康都克图的风格,而《慈悲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用的是等节奏风格。其中有许多感人的音乐段落,最突出的例子出自《信经》,在“圣灵在童贞女玛利亚身上怀胎,死后三天复活”的段落,音乐速度突然放慢,造成了强大的情绪转换。而这种处理,成为日后许多著名作曲家处理这段经文的传统,巴赫、贝多芬甚至斯特拉文斯基都曾这样处理过这段经文。
(侯锡瑾著《西方早期合唱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www.verycd.com/topics/17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