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008 欧洲游 -- 人物篇 2 - 头脑风暴

(2008-11-11 18:46:18) 下一个

头脑风暴

一车50多人,我们又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坐在很靠前的他,上上落落几次车之后, 不由自主的,眼睛就落在了他头上,因为他顶着个爱因斯坦的发式,根根发丝跟触了电似的,以脑壳为圆心向四下里曲里拐弯的张扬着。再配上瘦削的脸,薄薄的嘴唇,厚厚的看得出一圈圈的明显度数很深的眼镜,让人很想给他画张素描。画画我不在行,但是起撮号是我的小爱好,他的IMAGE让我心里自然就冒出了“ 爱因斯坦”这个毫无创意的俗名儿。

再接下来几天,他吸引了更多的眼球,“爱因斯坦”的形象很会误导人以为他是那种学究气很浓,不善言辞式的人物。其实不然,此君能言善辩,乐于跟人交流,饭桌上,每个休息的间隙,去往景点的路上,他抓住每一个机会跟几乎所有的人交谈。谈什么呢,谈他的经历学历,他的理想抱负,问你的经历学历工作情况等等等等,因为一车大部分是各处来的中国人,他谈的最多的就是中国,中国的机遇,中国的未来,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比较等等。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观点一边倒的倾向于中国。

他最爱穿的是件洗的显旧了的T-SHIRT,上面鲜红的印了一支祥云火炬,火炬下是“美国,旧金山,2008.04.09 的黑体字。他说他是旧金山某某同乡会的副会长,奥运火炬传递的那天,他全程在场,胸中涌动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感动和责任。

他说他87年出国,很幸运的因89年学潮早早的不费周折的拿到了绿卡,在夏威夷,在纽约分别完成了MBA, IT的硕士博士学位,辗转多个城市任职任教,现在硅谷,是某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

他还说他留在国内的老同学旧同事现在都已经成绩斐然,官拜国家要害部门的部局长,这次旅行就是以前的老同事现国家某某局局长又驻欧洲什么机构总经理的请客他们夫妇的,这次旅行也是他们夫妇结婚16年来首次长途旅行。

他说他要去国内创业,做什么呢?以他的资历能力和爱好,以及近3年来对国内大城市市场的考察,他觉得做教育培训产业很有前途。培训什么人呢?培训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他说他现在的行情是,为那些老板们做一场培训收费10万人民币。

他说为什么他适合做培训呢?因为他喜欢讲话,喜欢跟人沟通,心中有PASSION,还有很多很好的想法。

在都灵,腹中作鼓的我们等在那家著名的手工碳烤PIZZA店里跟店小二,收银MM谈笑风生下ORDERPIZZA的当儿,他居然抓了个正在店里独自用餐的不知从哪国来此地出差的中国男人推销他的回国创业理念。

在威尼斯,他跟地陪女导游辩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好,14岁就从温州来意大利,已经在威尼斯生活十几年的女地陪说,我还是愿意生活在这里,你看看新闻,中国的婴儿奶粉里都有毒。

在比萨,他跟一对香港来的女学生讲以后应该去中国发展,女学生回他,个人有个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自己觉得好,就在哪里生活。换言之,她们没有深厚的中国情节,她们想要的无非是无忧的生活而已,不管在哪里。

也是在威尼斯,我们都进一家手工玻璃作坊参观,他一人独坐于作坊门前的一口古井旁做冥思,我问为什么不进去看看,很有意思的,他抱怨说没意思,浪费时间。他说他要在三个月内完成一本书,推出市场,写什么呢?分析正如火如荼发生着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他说他感到出来旅游简直是浪费时间,他第二天已经不能忍受,想回去了,太太不许,他只能留着,但是身在心不在,脑子里全是想法全是头绪,他要把这些想法头绪赶快写成书推向中国市场,而且期限是必须三个月内,否则他就不能领先了。

“头脑风暴”就是在听他讲了很多的话,仿佛能看到他脑壳里那些想法头绪霹雳啪啦爆炸着的时候,我的脑袋瓜里爆出来的名号,配合着他的爱因斯坦头,再贴切不过。

“头脑风暴”讲完自己,突然有一天想起跟我们介绍一下太太,一直在他身边,端庄美丽很少出声的太太原来是真正的高手,太太是核能物理的博士,供职于世界著名的法属核能电力公司。太太在他介绍的时候羞红了脸,嗔怪道,你说这些干什么!

从巴黎,到威尼斯,到罗马,佛罗伦萨,到蒙地卡罗,尼斯,嘎纳,一路上,“ 头脑风暴”主动出击找这个谈那个聊,跟国内来的甚至互留联系方式以望后会有期,热火朝天的,大有招商引资的势头。这样的画面和对话常常重复着-- 太太寂寥的等在一边,手里拿着相机,看着唾沫横飞的他在那里非常忘我地论述着,他一转头看见太太,讪笑着,我太太最喜欢拍照了,来,我给你拍照。太太怒道,你讲完了吗?!那边厢,太太属意的风景已经错过。到后来,太太索性跟我们几个还谈的来的女伴一起玩,一起拍照。

我们问太太,你们就要回流吗?太太说,你听他说!孩子们不会愿意的。问“头脑风暴”,是全家一起回,还是你一个人回去创业?他王左顾而言他,拿出他们小女儿的照片得意的说他的女儿是个小美女,长的象刘亦菲,大家轮着看了一遍,果真比刘亦菲还美。又给我们看全家福,两个儿子也是阳光少年,帅气逼人。他告诉我们大儿子16岁,几乎不怎么跟他交流,两个小的跟父母亲近。估计我们问的是个还没定论的家庭难题。

旅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头脑风暴”跟导游打听能否在酒店包个什么房间,给大家话话别,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有兴趣。年轻的情侣来不及享受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年长的更愿意结伴去吃吃正宗西餐品品欧洲红酒,遑论又有多少人跟他有共同话题。平常没事,聊聊天解解旅途寂寞也就算了,来真格的,免谈。也是,大家虽然看似同宗同族,但是成长环境,年代,境遇不同,谁想说服谁都不容易。

旅行回来以后,每天的新闻头条就是美国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直至称霸百多年的金融寡头们纷纷坠马,处处都弥漫着大厦将倾的恐惧和呜咽,整个世界乌烟瘴气,小老百姓们如履薄冰。

这个时候,就不由的想“ 头脑风暴”不知在做什么,他的回国创业梦怎样了?他的书写的怎样了?他是不是总能踏对步子,在美国强的时候去美国,中国旺的时候回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