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

看上去老实本分的我,却漂个不停,从郑州而北京,从北京而加拿大。目前定居在中部一个城市。学不优也不仕,性温良而常自省。
正文

窗口遐想

(2009-08-02 15:42:16) 下一个

有房子就有窗口。窗口的作用有两项,一是采光通风,二是观景怡情。前者是物质上的,后者是精神上的。房屋建筑技术的进步已让我们减少了对前者功能的依赖;现代化的发展则让我们几乎漠视了窗口后者的作用。

经济发展,人口集中,迫使都市里的人们都住进钢筋混凝土丛林,窗口对着窗口,窗口对着外墙无法避免。怪不得买高层的宁愿住高也不住低。窗外没有风景,反倒有被偷窥之嫌,嘈杂之扰,甚至污染的空气。干脆就关上窗户,拉上窗帘,打开电脑的“窗口”,自成一统了。

十几个小时飞行,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异国他乡的住所,已是午夜时分。房间不大,窗户却挺大,几乎立刻就喜欢上了。客厅的窗户足有三米长,窗外竟然是有100米开阔的草坪,近处的一块有1亩地大小,远处的一块也有1亩地大小。草坪左边是另两栋公寓房,右边是一条小区道路,紧挨着是独立房屋的后院。草坪上离窗口七、八米远,三棵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很奇怪地从根处就分三、四个叉,斜斜地也长到三层楼高,枝条、叶子像柳树一样摇曳。深夜时分,路灯亮着,公寓房外墙上的大灯也亮着,温暖的黄色的光,和美化的绿色的光。五月的草坪反射着绿油油的光,道路一旁整齐停放的汽车,也有着各种折射的反光。窗口视力所及,几乎没有暗角。

真的从心底感谢给我订下这房子的朋友,因为这窗口是这栋楼里最好的了。

人有了避风挡雨的遮蔽(住所),为什么还需要窗口呢?连牢房也有窗口。除了采光通风的功能外,最主要的,窗口是房屋的眼睛,与外界沟通交流,愉悦休息大脑。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窗口的采光通风功能已经完全能够被照明、暖通设施取代,可是没听说窗口就此不建的。在寒冷地带,开窗口意味着散热耗能,人们用双层玻璃、真空玻璃、中空玻璃等等高科技来建造窗户,维系着窗口与节能之间的平衡。要知道,最好的窗户也没有最普通的墙隔热保暖性能好。即使如此,也没听说窗口就此不建的。

据说德国的劳动保护法规定,室内工作的工人从工作岗位必须能一眼望到室外(当然是通过窗口)。在这里,人的精神诉求被立法保护。从中也可以看到人文精神、唯心主义在西方国家还是很有市场的。

儿童要有比较大的身体活动空间,居室要大,院子要大,孩子要走、跑、跳,体验、探索,有利于身心发展;成人如果不是为了面子和社会形象,好像无所谓房间大小,能吃饭睡觉就行,但是没有窗口还是太难受了。那样的家,能待得住吗?

如果做一个调查,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你望窗口吗?有没有时间对着窗口发呆?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是经常如此的。躺在椅子上喝茶喝咖啡的时候,没有人聊天,不想看电视,眼睛自然投向窗外。也是因为窗户太大,让你无法忽视;用电脑累了,眼睛一斜,投向窗外;接了电话,拿着无绳话机,不知不觉,也走向窗口,好像看着窗外,更能说话似的。

有窗口是一种必需,窗口还有好的景致则是一种造化了。

在这个窗口里一住就是一年多,看了一年多,竟然还是兴趣盎然。窗口两边的住户远,草坪上又很少有人活动,可以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趴着窗口看风景,没有别人望你、偷窥你的尴尬。春天看野鸭从南边飞回,不时传来暗哑悠长的鸣叫;夏天看太阳从正前方升起,养眼碧绿的草坪,蓝天白云,云卷云舒,肥麻雀们唧唧喳喳,乌鸦还是那么黑(信了天下乌鸦一般黑),旁若无人地在枝头呱呱叫;秋天送野鸭走,松鼠忙着储备过冬口粮;冬天就是白茫茫一片,太阳在南边斜斜地露一小脸,风吹草坪上的积雪留下凝固的波纹。

从里向外看,窗口有风景;从外向里看,窗口自身也是一道风景呢。在这个新来的社区走走,稍微老式的窗户,两边有装饰板,像百叶窗,强化了窗户的视觉效果;现代的窗户,则是铝合金推拉窗、塑钢窗等,和国内没有区别。区别在于,窗户就是窗户,干干净净,没有防盗网、晾晒的衣服、杂物等。整栋建筑,建起来什么样,住进人还是什么样。国内的新楼,住几年后准会改造的“富有人气”。

我们是不是太过强调窗口内,甚至只关心窗口内,不管窗口外了呢?

如果让你选择,一边是一套四室两厅,窗户外十米是对面人家的窗户或者是墙;一边是两室一厅,能看100米的草坪,你会选择哪一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