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集

事来心始显,事去心随空
正文

从ABBA 到电影《Mama Mia!》

(2008-07-30 18:47:11) 下一个


上个周末,女儿提议一起去看根据音乐剧改编的新电影《
Mama Mia!》,对此我积极响应。因为,自大学时代始,我就一直很喜爱听ABBA演唱组的歌曲,包括Mama Mia,而同名的音乐剧和新电影的剧情,都是循ABBA演唱组唱红全球的流行歌曲客串改编而成的。虽然有代沟,但是女儿对ABBA的众多歌曲倒也情有独钟,家中还保存有ABBA演唱组的金曲CD专辑《ABBA Gold》,是为数不多的几张两代人可以共同欣赏的音乐碟片之一。

ABBA瑞典的流行歌手组合,乐队起初成立于1973年,成员包括:比约恩·奥瓦尔斯(Bjorn Ulvaeus)、本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阿格妮莎·福斯克格(Agnetha Faltskog)、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Anni-Frid Lyngstad),之后本尼和安妮、比约恩和阿格妮莎分别结成夫妻,并用每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组成ABBA演唱组。ABBA是一支魅力难挡的乐队,她所散发的美妙音韵和动感旋律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如果以数字来衡量一个乐队的话,那么除了甲壳虫(The Beatles外,就是ABBA了。ABBA是音乐历史上第二支拥有连续三首冠军单曲的乐队,其中,《舞蹈皇后》(Dancing Queen)成为1976年美国单曲排行榜的第一名。据称在八十年代,为瑞典赚取外汇最多的是老牌汽车制造商VOLVO 而第二大户则是只有这四个人的ABBA演唱组。ABBA演唱组自己创作歌曲,作词典雅,旋律优美,而且制作非常精致,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曲目经过不同歌手的翻唱和不同音乐形式的表现,依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特别是在欧洲和澳大利亚,ABBA热经年不衰,甚至在队员离婚、乐队解散后也依旧如此。1981年,作为优异的声乐组合,ABBA获宝丽多 (Polydor) 金留声机奖,而这个奖项一般只是授予古典音乐家的。

八十年代初,ABBA的歌曲流传到中国,当时,笔者正在上大学,ABBA的许多歌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 Knowing Me, Knowing You(了解我,了解你)、“Fernando”(费尔南多)、“Mama Mia”(妈妈咪呀)和“Dancing Queen” (舞后)等。其中,“Mama Mia 和“Dancing Queen” 在当时的校园里流行度较高,是各项舞会和表演节目中常常被用来伴舞的名曲。还记得当年让费翔唱红中国的名曲《恼人的秋风》吗?那其实只不过是ABBA演唱组“Gimme! Gimme! Gimme!”一曲的中文翻版而已。正因为ABBA演唱组在全球的影响力,英国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 Catherine Johnson)会同比约恩·奥瓦尔斯和本尼·安德森于1999年推出了将ABBA乐队排行榜歌曲串联起来的一部音乐剧,以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妈妈咪呀”作为剧名。《妈妈咪呀!》讲述的是一出关于亲情、友情的喜剧:为了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岛上的少女苏菲在自己婚礼的前夕,背着妈妈唐娜邀请母亲的三个前男友回到20年前来过的地方-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剧情就围绕着女儿寻父这一主轴展开。全剧穿插了ABBA演唱组的二十二首歌曲,这些曾流行全世界的曲目被巧妙地编排到剧情中,“嫁接”得天衣无缝,听上去就像专门为这出音乐剧所创作似的。这些原本就精彩纷呈的歌曲,因加入了剧情更觉动人,而观赏者怀念老歌的心境在欣赏演出时更具加分作用。这出音乐剧剧情浪漫热烈、舞台动感十足,且有许多爆笑场面,具有相当强的娱乐性,在上演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音乐剧《妈妈咪呀!》在全球已赚得20亿美元收入,观众达三千万人。本月中在美国上映的同名电影,由 Universal Picture 公司制作,大牌影星领衔主演,Meryl Streep 扮演母亲唐娜,她曾主演《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等大片,多次获得影视界大奖;而在剧中同她演对手戏的是饰演007 邦德先生的Pierce Brosnan。电影《妈妈咪呀!》充份发挥银幕优势,将情、景、音乐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曼歌妙舞,轻松愉快,令人赏心悦目,对我来说,《妈妈咪呀!》不谛是一席集视觉享受和歌曲欣赏的飨宴。在观赏电影时,当Dancing Queen” 一曲响起,众人和着歌声群起舞动,此景此乐,不禁让我回想起当年的大学生时代,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样。而当我侧首看到一旁已念大学的女儿,也正兴致高昂地欣赏影片中热歌劲舞的场景,我顿时觉得,时光飞逝,莫快于此。人既然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岂能再体会到同一首歌曲在当年的意境?

回到八十年代,当时ABBA的歌曲正红,常常成为电台音乐点播节目的“标的”,Knowing Me, Knowing You(了解我,了解你)一曲也不例外。这首歌曲唱的是恋人分手时的感受,但是,人们望文生义,以为这是一首情歌,于是,Knowing Me, Knowing You便成了那时不少人为新婚朋友点播的歌曲,或是自己点此曲送给情人表衷心。因此,Knowing Me, Knowing You在中国的“地位和待遇”一直是我心目中食洋不化的范例之一。但是,上周末在观赏电影《妈妈咪呀!》时,我发现在电影中的婚礼场景里,乐队演奏的乐曲竟也是经过改编的慢节奏 Knowing Me, Knowing You!看来,take the face value,人同此心。以后遇到同自己相左的意见表达,当多说 Interesting,少作类似于“食洋不化”的价值判断。权将此也作为我的电影观后感之一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