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

没啥好说的,都来我家喝酒吧
正文

《肖南》 尾声

(2010-04-21 08:53:32) 下一个

尾声

肖南死后, 我换了一个新的搭档。

此后的两年间,我不计生死,日日夜夜,疯狂地与敌人在空中周旋。 到 1945 年战争结束时,总共击落了八架半飞机的我,获得了空军王牌的称号,和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日本人退走,我随即以上校军衔申请解甲归田。 在最后一场内战爆发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大陆,去了香港。 几年后,又辗转到了台湾。

就在离开香港以前,我听到了一个这一生中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消息。 李政,我父亲,在 1949 年的春天,和一二七师的师长傅作仁将军一起,向共产党,投诚了。

不知道是爸爸成就了阿南的,还是阿南成就了爸爸的梦想。

在台中仁义路,我凭着剩下的一点积蓄,顶下了一个小小的乐器行。

我成了一个商人,结了婚,平时与太太相敬如宾,偶尔也会拌拌嘴。

再后来,就有了两个孩子。

他们的脾气,不象我,也不象肖南。

六十年代末。从一个大陆的外交官那里,我得知了父母去世的消息。 他们没有受到批斗,但也是去世在心惊胆战里。

我后悔至极,在我有可能给他们快乐的时候,我的眼睛里,只有我的爱情。

我渐渐地老了。

不知如何,一个在《台中故事》做文字编辑的小姑娘,得知我早年曾经被誉为空军王牌飞行员,于是托了太太的熟人,找上门来。

民国七十四年的一个下午,在后院里的葡萄藤下,她苦苦追问我当年的情景, 说是要写一篇报道,连名字也有了,就叫做《平民英雄》。 我被逼不过,只得讲了一些拉拉杂杂的旧事。

两个小时以后,她困惑地看着手里的小本子,思索半天,贸然问我。 她说李先生,您是一个音乐家,为什么会在三八年突然入伍,出生入死,几年之内青云直上,而在一九四五年却又急流勇退,离开了军政界。

这给人一个很奇怪的印象,她说。

“是否是因为政治歧见?” 她一再追问:“您的抱负到底是什么?您为什么参军,为什么又在年纪轻轻、官拜上校的时候突然退伍?”

“为了什么?” 她说。

我缓缓低下头,把混浊的眼睛埋进了枯如老树的双手。

一个几十年再不曾提起的名字,一个棕色的鲜明而模糊的身影,一个明朗而忧郁的表情,一双犀利的认真的眼睛,带着无可言喻的温柔,渐渐地从我干涸的心里浮现,上升,弥散,直到充满了那看似永远凝滞的空间。

终于,我的手上一阵濡湿。

“为了什么?”

抖动着肩膀,我轻轻地笑出了声。

“——不为别的,只为肖南。”



 

《后记》


谨以此文献给我早逝的朋友Peta(虫曷)。

 

高中毕业那年, 一个偶然机会去石家庄的烈士陵园,那是个很大规模的陵园。昏暗的厅里,一面一面的墙上,整整齐齐的黑白照片, 都是二十岁左右年轻的脸,意气风发的样子。我当时心里很震动,同时一个念头冒出来, 这样的墙,国民党和共产党哪个更多。
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被遗忘,很多人都在批评或者不屑于革命的荒谬,以一种洞若观火的高姿态来嘲讽当时的狂热,我依然希望能找到一个机会来表达我的敬意,向每一个曾经牺牲个人、付诸实践的理想主义者如林觉民与瞿秋白(这些话在这儿说可能不合时宜,希望大家不要介意)。于是后来就有了这个故事的雏形:一个流浪的小号手对于英雄父兄回忆。

肖南的写作过程很糟糕,停停写写,拖了一两年。
肖南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最受冷落的一个。

这期间,Peta一直是《肖南》的第一个读者。


Peta此女,喜欢旅游,喜欢高档化妆品,喜欢乱折腾,喜欢帅哥,有时骂脏话——,俗人一个。

那时候,我们几乎每天在msn上碰面,她拿出来一章《双簧》,或者我发过去一段《肖南》,只是她在我看完了以后还要再三修改,我却总是迫不及待发到网上,她从来都是个挑剔的作者,宽容的读者。

我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为了追求高点击率,两度搁笔去写别的,Peta不一样,不能说完全不在乎,最起码心态比我好很多,回帖少的时候也不气馁,不紧不慢,每天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就这样一口气写了三十万字的《双簧》,比我三篇加起来都多。

她真能摆豁。

在她的陪伴下,我终于写完了《肖南》,如果它能被大家喜欢,我非常高兴,如果不能,最起码我也无可后悔了。


如虫曷(Peta)所言,这是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虽然结尾是个悲剧,但是李同记得,曾几何时,那梦想一度被实现了。

我不想说小说的优点,只说一个我最喜欢李同的地方。
我最最最最讨厌台湾和某些大陆电视连续剧里面的好人,尤其是好女人,那叫一个白痴,好象她不白痴就不能当个好女人,比如她们最经常说的就是都是我的错,然后以我不能伤害你为理由伤害周围所有爱她的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的爱人误会自己,并借机制造无穷多眼泪。 恶。 李同认真、坦白、执著,做事不拖泥带水,不装模作样,从来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他或许自私,他或许狭隘,但是他代表着我摆脱不了的理想的爱。

我自己眼中《肖南》的缺点或者遗憾:
1
        前后对史实尺度把握的不同。开始的时候我写得非常随便(比如将土地革命拖到延安时期,肃托时间过分提前),后来却越写越觉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尺度才可以,才能让读者从整体上接受而不觉得突兀。后来,我自己确定为大事件不错(如抗日爆发、淞沪会战),小事件借鉴或者自编(如较小的地点、空战等),生活细节保证基本正确。

2       前后的风格把握的不是完全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写文两次间断重拾,开始部分写得有点矫情,叙述性语言太多,不够精炼,所以不够吸引人,中间部分,比如在陕北和北京段落,因为受到语言快感的诱惑,有更多文艺小说的感觉,后面着急写场面和故事,语言风格上相对被忽略,空战部分有的地方比较boring,我想有很多大人看空战是跳着看的。

关于结尾。

1
、肖南的死
肖南必须得死,因为我实在不舍得让他活到后面,家国心如此之重,难道他能够鹤发鸡皮和李同去圣地亚哥海滩逍遥吗?是留在大陆经历文革还是去台湾当老兵?哪一个对他而言都是悲剧,因为理想主义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正象我在前面所说,他和郁郁寡欢的李政都是英雄而不是个枭雄。 枭雄除了抱负,还要有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自觉。 肖南如果活着,要么在痛苦中保持沉默、被人利用,要么改变自身,变成一个和其他人没有差别的大多数。 所以,死在抗战,对他来说是个最好的结局。
2
、李同的结婚
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起码的生存权力。 经历了抗日的战士,我想,应该比任何人都更珍惜生命。李同一直都在认真地活着,自杀或者自暴自弃,都不符合我对李同的想象。他与谁结婚并不重要,以李同的性格,他会努力地活着,善待妻子,做个好父亲。只是,这一切都与爱情无关了。
其实关于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揣测,我说了也不过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不比任何一个读者更有权威性,所以大家还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吧。

Peta特别地喜欢《肖南》,在我完稿很久之后还想尽办法逼着我写《番外》,可是很奇怪,我似乎写尽了这个故事,绞尽脑汁也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放弃。对不起Peta,看来我是真的写不出来了,你在的时候没戏,现在你不在了,还是没戏。

最后,我把Peta的评论附在后面,她写这篇评论的时候,肖南还在连载,我和她还没有见过面——。妈的,Peta,你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一个词:人生如梦。

 

《肖南》——关于梦想

By Peta(虫曷)

We are daydreamers,你,我,还有肖南。”我抬头看着爸爸,认认真真地说:“三民主义,是你的梦;世界大同,是他的梦;妈妈的梦是全家平安;”我停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而我的梦,就是肖南。”


——摘自《肖南》第11



肖南看到现在,我最爱的是这句话。在雨天转了兴趣去写《漂白的爱情》的时候,每每想起肖南来,总是忘不了这句。


总觉得这个故事的基调就这么淡淡由李同认真的说出来了,肖南,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在那个特殊而纷乱的历史里,不同的主义,不同的追求,激烈却又无可奈何的碰撞着。


年轻人的梦想是意气风发而冲动的,所以肖南和刘义勉抛弃了自己的身份,所以李同的母亲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乱党,所以李同在清晨向肖南表白,天涯海角,不计性命。


相信肖冠东和李政,当年也是这么意气风发的吧,为了拯救中国加入同盟会,或者还和家里起过难以收拾的争执。


但他们终究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每个人的梦想都被一重重的挫折所挫伤着。昔日白衣黑裙的少女端起了烟枪,三民主义尚未实现便成了贪官污吏的乐园,那些革命党们,终于明白了政治,是一件比革命要可怕的多的事情。而那份世俗所难容的爱,也随着爱人的成婚而沉淀在了北平的四合院里,化成一支支小调,被主人公低声吟唱。


有时候想,如果不是那出思凡,李同会不会就找个女人结婚,不会再有那么多事情发生?随即又释然,不会的,在整个故事里,李同一直在不懈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肖南。而他追求梦想的勇气,要比肖南更强。


肖南一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彼此支持着,而李同永远都是一个人,奉献,被打到,然后站起来,再次追寻,义无反顾。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单纯,或许是这份单纯,让他成为了目前故事中唯一触摸到自己梦想的人——肖南逃回上海,在烽火连天中躺在了李同的身边,接受他的照顾。


肖南说:“阿同,你从小就这个样子,没事儿的时候,见天在我身边晃,有事儿的时候,天塌下来……也要帮我抗着……。那一刻我就想,这世界上,幸亏有个李同,当真是……天不绝我。”


李同几乎拥有了自己的梦想,肖南已经将生命毫无保留的放到了他的手上。


故事还没连载完,我几乎可以从雨天以往的劣迹斑斑里看到我们主人公们苦难的未来。但对于李同来说,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毕竟他曾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故事中最幸运的一个。


不知道肖南的梦想该何去何从,只能静待雨天的安排。


突然又想到一个感动的片断,代表着醉生梦死的长乐门,当它的经理最后一次关上他的门的时候,就这么轻松的告诉李同说自己要去参军。


他说:“抗战胜利了再见啊!”


一瞬间,我从他身上读到了一份不输给每一个人的梦想。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最后再唠叨两句。


文中目前塑造的最好的形象,在我眼里不是肖南,不是李同,而是他们的父亲——李政。当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雨天就将这个父亲刻画在了我的心底。


瘦骨嶙峋的,忧国忧民的,悲痛的请求儿子回家。


这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罢了。尤其是后来看到肖南因为肃托运动而打碎了自己的梦想的时候,突然觉得,在这么多年的征战中,李政的梦其实也渐渐的碎了。


那个骑着马意气风发的少年军官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战战兢兢的老人,在和养子兵戎相见的前夕对自己前来通风报信的儿子说,我已经老了,所以不比肖南。


这个老人的梦想,或者并不像自己儿子所想,是三民主义,而是平平淡淡的,和自己那温婉的妻子相同的——阖家平安。


在这样的一个乱世里,在不停碰撞的思想风暴中,这也是个需要勇气才能实现的梦想。

 

 

Peta,里面有几个错别字,我给你留着了。——by 雨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尔尔的评论:
关键是我贴也是坑啊。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雨天yutian的评论:

haha, 强烈要求你把它登在文学城, 省得我找来找去. 很好看的.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尔尔的评论:
啊,你看那个了,那个估计是个大坑。而且特别狗血。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我又读到了你的一篇关于朱启和遥遥的故事,这回是男女之恋了,蛮有意思的。有继续写吗?我只看到第12章。

你这么好的才华,不继续写多可惜。一定是现实生活过于如意了吧?:-)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尔尔的评论:
非常谢谢尔尔,我最近两年几乎没怎么写,这次能把五百次改完,已经让我很满意了,没办法,人渐渐没了那么高的兴致。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雨天yutian的评论:

这个周末我看了《漂白的爱情》,也很不错。你文笔很好,也很有想象力。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肖南”,因为故事中的两位男主人公我都很欣赏,都是很优秀的人。我也喜欢你给李同的结局。他没有只为了爱情活着。无论痛苦着还是思念着,他都活得真实,执著,勇敢,而且非常有尊严。肖男就更让女孩子喜欢啦,想都能想得出他的英挺帅气。

在那个晋江网我又看了几篇其它的同志小说,感觉还是最喜欢你的。你的两部小说我其实没有把它们特别更同志小说看的。他们谁什么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如此认真地爱过,而且心心相印的两情相悦中如此幸福过。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尔尔的评论:
你搜索一下就行,晋江文学城阅读环境好一点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I have to tell you I'm a sucker for 那个时代的故事。其它的时代对我的震动都没有那么大。English Patient also touched me a lot, also a love story, 也是那个时代的事儿。当然,还有我看了多遍的卡萨布兰卡。

我会找时间去看看你的另一部小说。有没有链接可以直接access it?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尔尔的评论:
谢谢尔尔,我还有一篇同志小说叫做《漂白的爱情》,那个更出位一些,没好意思贴在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搜来看,嘿嘿,那篇可看性更强。回来跟我说你的读后感哈。
尔尔 回复 悄悄话 今天中午和几个女伴吃饭聊天的时候我匆匆地但是认真地讲了这个故事. 我告诉她们我很久没有这样被一个爱情故事感动了, 竟然这还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 其实确切地说, 我是被李同感动了, 被他的坦白, 执着和矢志不渝. 看完了小说, like your friend, 也最爱这句话:

“而我的梦,就是肖南。”
高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雨天yutian的评论:

曾经是过,现在不是了,现在是雨天的铁杆粉丝。

雨天yuti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高子的评论:
谢谢高子,你不是高老师吧。
高子 回复 悄悄话 雨天有才!!!五体投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