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琪儿的博客

天涯知己:正在受苦,奋斗而必胜的自由灵魂。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开幕式能让我们记住些什么?(ZT)

(2008-08-10 12:36:46) 下一个

开幕式能让我们记住些什么?

全球凝眸,亿万人瞩目的奥运开幕式看过了,神秘面纱揭开了,要说整个观看过程,我的确不断地被它宏大的气势,璀灿的声电光,豪华的阵容,出人意料的有点怪异感的构思所震惊,我跟着人们一起欢呼,鼓掌。可是,我真被折服了吗,真被震憾了吗,真的觉得它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丰富饱满,内涵深厚吗,我有没有在特定氛围下条件反射似的人云亦云的一面?一天过去,试着回想,觉得当时的新奇感过去后,竟没留下多少印象和记忆。与媒体火爆的一边倒赞扬相比,我这感觉实在有点奇怪。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寻思起来,似乎是,开幕式气势虽大,却并不精美,它令人兴奋,却并不使人陶醉,它追古溯今,却缺少强烈逼人的现实感,现代感,它总体豪华大气,却缺乏精雕细刻的章节甚至令人难忘的细节,它是平面的光海,缺乏突现的,立体的,迸跳而起的,光耀四座的“亮点”和“佳句”。这是一种气魄极大的,什么都考虑到了,能让你满意,却很难让你满足,说不出什么来的巨大的平面化的制作。也许“形式大于内容”一语,比较符合它这种外表华丽却缺乏内核,缺乏风骨,缺乏贯穿性魂魄的作品的通病吧。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里,我们不是没有领略过这种倾向。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是很顽固的。

当然,像这种以视觉冲击力为主,以造型,声音,光电,特技为主要手段的开幕式演出,是不能用艺术作品的一般法则来要求的。能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我想,外国人看起来也许更爽,更来劲吧。张艺谋是很善于揣摩外国人的心理的。全世界已搞过好多届开幕式了,加上世界杯就更多,要想标新立异何其难啊。不是把斯皮尔伯格在内的大师和高级顾问都请过吗,不是有无数的人殚精竭虑集中智慧吗?我丝毫不想否定张艺谋们的巨大努力和成功。但一个艺术品出来总得允许人评品,食客不会做菜,却可以对饭菜发表意见。

中华历史文化值得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如何下手,选择哪些更典型就显得很重要,现在的万人击鼓,三千弟子念论语,活字印刷,人体水墨画,巨型画卷,提线木偶等等不能说不典型,但总觉得缺乏内在的贯通性,那种合逻辑的衔接和融会,那种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流畅,总觉得有点一个一个硬往出蹦的感觉,节目间缺少内在联系,多少有点零碎、杂乱和突兀之感,只能错助于屏幕上的文字提示来理解,这有点像看图识字。要说可选择的意象,长城,彩陶,兵马俑,秦腔,敦煌乐舞,青花瓷,中华武术,那可太多了。究竟哪一种组合最佳,并无成规。这里是存在无数可能性的。重要的是,其符号元素既要有巨大的象征性,同时造型要美,要能抓住人心,激荡人心。例如竹简舞一节,怪异有余,美感不足。创新并不是越怪越好。“和”字的构想当然很有创新性,也很大胆,很精彩,很与时同行,但也须有相应的艺术形象和氛围烘托它,不然太直露。用人体翻跟头打滚来画水墨画,翻来滚去的不知在做什么,那幅画也太简单了些,并不好看。总的看来,整个节目,追求了气势之大,在造型之美上尚欠火候。提线木偶时间有点太长,太多了,它概括不了深厚的中国戏曲艺术。看了这些,不由让人想到一个问题:中华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说它缺了一些逼人的现实感,现代感呢,因为北京奥运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前提下,羸得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盛典。改革开放的中国,战胜自然灾害的中国,要有一定力度的艺术表现。现在只有星光啊,梦想啊,太空漫步啊,这方面分量明显轻了。中国之吸引五大洲的,或让人不敢轻视的,不只是有灿烂文明,还有绕不开的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的开放雄姿。这表现起来是很难,决不能搞成看图识字,而需要找到一些抽象的概括力极强的符号和造型。

这个开幕式能让我们记住些什么呢?像巴塞罗那的射箭点火,汉城的歌曲手拉手,世界杯上的歌曲今夜无人能眠,都让人闭目难忘。对我们来说,是李宁的太空奔跑吗,是开始的万人击鼓吗,是那个“和”字吗,是主题曲“我和你”吗?能否流传要靠时间的考验,人力无法强迫。主题曲听上去还是顺耳的,但太平缓了,平静而柔软,词句也过于简化,是否缺了一丝东方文明的内在激越?就我的感觉而言,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出场,用她清扬稚嫩的歌喉唱“我的祖国”的一瞬,确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韵味,这支老歌突然冒出,极为恰切地与彼时彼地的气氛融为一体,好像就是为今天而作的。也许,这个伫立着的歌唱着的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将在人们的记忆中存留很久。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60ad60100abfq.html?tj=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天涯.知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草木秋千的评论:
原博客的跟帖也有很多好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60ad60100abfq.html?tj=1
草木秋千 回复 悄悄话 你的这篇文章才让我感到中国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的,非常欣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