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温哥华掠影

(2009-05-09 01:04:02) 下一个
(游记)

  路过温哥华坐客友人家,在这个城市游玩了两天。在主人的带领下,维多利亚岛举世闻名的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逛了,轮渡码头边上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城领略了(1858年岛上发现金矿,有很多中国“猪仔”被运到此处淘金,并在后来建立了中国城,不过现在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些卖中国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小铺子),温哥华市各处的风景名胜“报到”了。一路上悠哉、悠哉,很是惬意。 

  温哥华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天是雨季,往往在地面上雾气蒙蒙,细雨纷飞,而山顶上却在下雪,一时间雪峰林立;然而冬天并不寒冷,且景色甚佳。夏天是旱季,下雨不多,但天气却不炎热(纬度高),海滨浴场晒太阳是绝佳的去处,并可远眺云雾中的雪山。此地林木极多,多为寒温带的杉树、柏树。树木多高大、挺拔,四季郁郁葱葱,处处曲径通幽。 

  “温哥华不但风景极佳,而且还是个温文尔雅的城市。”主人不无赞许。“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这路上没什么人着急忙慌地开快车或超车,如果感觉后面的车子开得快点,多半会让道。大家个个显示着骑士风度,只要是发现前面有人要过马路,车辆多半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不管是否是在人行横道前。路上,人们永远是相互友好地相互打招呼。” 

  这点我确实注意到了。这里开车确实和我居住的大纽约地区很不同。这里悠闲自在,我们那儿风风火火。“你以前在电话里总讲‘这里是人们退休养老的好地方。’。人退休了就剩下颐养天年,没什么着急的事儿,是不是这个原因?” 

  “确实,而且是个比较主要的原因。”主人道。“许多加拿大退休的人,如果经济条件不错,往往也选择温哥华做为养老的地方。所以此地退休的老人比例很大。不过这里生活费用相当高,许多加拿大人望尘莫及。” 

  我们的朋友讲,由于大量有钱的退休者云集,温哥华成为典型的消费城市,因而物价特别高,加拿大销售税率高,结果就更显得此地生活费用昂贵。特别是大批香港人来了之后,物价,尤其是房价更上一层楼。 

  1997年前后,不少香港人移民温哥华。他们当然都是中产阶级上层,带来的资金大大地增强了当地的经济活力。不过他们移民的目的多半是为了退休养老,所以投资的方向多为房地产和金融业、饮食业、零售业等。在温哥华的瑞奇芒德区,崭新的中国城日益扩建、更新,市中心的老中国城与之相比乃天壤之别。 

  “看看,你简直觉得到了中国,街头光看见亚洲人的面孔,连白皮肤的‘老外’都很少见。”主人得意地笑着。“这里自1997年建起来的馆子都是粤菜高档酒家,请的都是香港厨师。这里的高档饭店从来都是优先考虑中国人的胃口。嘿,在瑞奇芒德你能吃到和香港一样地道的粤菜。价格不菲,可谁让这的香港移民都那么有钱呢。”没错,街头的招牌、广告都是中国字。我观察到还有不少华资银行和日用百货超市(规模确实不小)。 

  上午在这里一家粤菜高档馆子吃早茶,饭厅面积很大,且非常明亮。大厨们做饭的地方和饭厅就隔着道玻璃墙,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有空调的地方干手艺活儿(做饭的地方如果跟‘地狱’似的又热又不卫生,一想就叫人不舒服,你真不知道那饭菜是如何做出来的),一个个别看大厨行头,可都非常乾净、整洁,干活的地方也宽敞、卫生。确实别出心裁。“我们中国人的概念,吃饭的地方就得亮堂,大家坐在一起就要图个热闹,谈笑风生。如果您招揽‘老外’的生意,那这饭厅就得搞得光线很暗,大家坐在那儿就是闷头吃饭,说话也得小声嘀咕。那种中国馆子温哥华当然不少,不过都不能算正宗、高档。再说‘老外’很少能吃出中国饭的味道。”的确,饭厅里客人都坐满,高谈阔论,气氛热烈。 

  “这里生活费用确实很高。”主人微微叹了口气。“如果一个月有一万加元的进项,日子过得不错。几千元就紧张了,如果是打工仔,俩口子一个月就两、三千,那也就是对付活着。温哥华的悠闲不属于他们。” 

  我们这位老兄来加拿大二十年了。一直在温哥华没挪窝,现在日子终于逐步达到中产阶级上层。那些年他们俩口子也曾是打工仔。现在他们住在富人区。那环境真是很优雅、幽静。 

  “我们刚搬到这里时很长时间都不习惯,太静了。这条小街上不到二十户人,而且几乎都是退休的。小街里就我儿子一个小孩儿。每天他都趴在窗口看,希望能有个人走过来。” 

  嗯,这就是悠闲的温哥华的一点点特写,悠闲、富有,却少了些生气。我认为还有另一个温哥华,那里充满着打工仔--创业初始的人们,生活可以捉襟见肘,但人们都被逼得只能朝前闯,只能朝气蓬勃。这次没机会见识了,不过我能想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