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个自动调温的热力棒该多好!”

(2009-03-14 01:07:43) 下一个


        (纪实)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热力棒”。1960年代末,北京的孩子们兴养热带鱼,管提高水温的加热器叫“热力棒”。顾名思义,一定和美国见到的鱼缸加热器差不多吧?是的,其实就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有电阻和灯泡,有电线接出来,通上电就能发热。我现在的两个鱼缸里都养着热带鱼,并有自动调温的“热力棒”在里面。

  太座认为我现在养热带鱼有点神经,可她不清楚咱的情结。几十年前那会儿我养热带鱼可不像现在这样省事。但我为什么那时候养上了热带鱼?“文革”到了1968年那阵,咱百姓们有点疲塌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隐藏的定时炸弹”,“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和同他一起走“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已经被“彻底被粉碎”了。人们好像一下子失去了“革命的方向”。所以有些“逍遥”,养鱼热很快如火如荼。

  我记不起来那时商店里是否卖鱼缸,就是有卖的咱也买不起。那怎么办?自己做呗。大院里的半大小子们弄来铁皮,弄些简单的焊洋铁壶的工具,又是剪,又是敲,又是焊,精心地弄出鱼缸的框架,然后按照尺寸买玻璃。买回来玻璃再用腻子把玻璃固定在鱼缸框架上。好,鱼缸做成了。养鱼吧!

  那时臭小子们养的鱼和现在我在美国养的差不多。无非就是热带鱼中很普通的“孔雀”、“红箭”、“斑马”、“黑玛丽”、“虎皮”等等,“神仙”--一种片状的观赏鱼,就算高级的了。记得夏天的时候,孩子们总到郊区去捞鱼虫,筛线虫(一种在河泥里的、很小的、如同线绳一样的红虫子),我们养的热带鱼吃了后长得可快了。

  天气渐渐冷了,而热带鱼得生活在大约30摄氏度的水中。怎么办?当然想到了“热力棒”。孩子们相互介绍着如何自己制作“热力棒”。到电器商店买两个电阻(忘记是什么单位的了)接在一起,再和电线连接起来,造成一个回路。两根电线的另一头接在一个插销上。注意,千万别出现短路的地方。把连接电线的电阻放进一个很大的试管里,在试管里填充绝缘的石英。把这根装有电阻的试管放进水中,千万注意,试管的口一定要露出水面。当时我们没有把握将试管的口完全封好,如果让水进入试管,马上就会造成电路短路!这会儿在电门上插上插销,电流通过电阻发热,“热力棒”便开始工作了。

  嗯,很棒,热带鱼有了“暖气”。可是怎么控制温度呢?自己控制呗。见水温高了就把插销从电门上拔下来,水凉了就再给“热力棒”通上电。那时我的鱼缸大约能盛十加仑水,这不能算是个大鱼缸。我自制的“热力棒”太热!这意味着每隔6-8个小时就得给“热力棒”断电,让我的宝贝热带鱼凉快会儿;每隔3-6小时,就得让“热力棒”重新工作,不然热带鱼就得冻死。另外,天气的变化也很大地影响着“热力棒”的使用。室温高,“热力棒”使用的时间就相对短,反之,就相对长。

  如此调节温度对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难了点儿。好在当时孩子们不怎么上课,成天“逍遥”,有大量时间照顾自己养的鱼,所以我的鱼虽然每天过“春夏秋冬”,可还都活着。它们在夏天吃足了鱼虫、线虫,体质好,温度如此变化也没“感冒”。

  我最担心的是睡觉的时候。那时十四、五岁,正是能睡觉的时候。我让“热力棒”通上电之后去睡觉,如果一睡十小时,我的鱼会不会成一锅“鱼汤”呀?真是有些焦虑,记得那时都有点睡不好觉,天天晚上上闹钟,过六小时就得让闹钟把我闹醒。

  终于有一天出了事情!我早上起床时忘记给“热力棒”断电,直到快中午时才猛然想起!立刻从街上飞奔回家。进门一看,大骇!鱼缸里一片浑浊,水是热气腾腾。我的宝贝鱼都聚在鱼缸的四个角的水面上,当然是死了。哎哟,真成鱼汤啦。我的鱼被慢慢热死不知道受了多大罪。沮丧透顶!我的热带鱼就这样“一朝覆灭”。同伴们听说了这个悲剧都来安慰我,一个个叹道:“有个自动调温的热力棒该多好!”

  跟着,毛泽东们把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都赶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一步“坚定革命意志”去了。我的养鱼嗜好中断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如今看着鱼缸里那两个自动调温的“热力棒”,看着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我就念叨,“多好呀,多好呀!”欣赏个没完没了。我这是“忆苦思甜”?别“上纲上线”,动不动拿各种事去对比出个两种制度的“优劣”很让人腻。我仅仅想侃段小时候的养鱼的往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