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种无奈

(2009-01-15 01:26:36) 下一个

         (随笔)


  车子开到一个小小的路口便堵了车,因为红绿灯自动开关出了问题,对着我们这条路上的绿灯亮的时间变得很短促,刚通过两、三辆车就变了灯,以往都可以通过十多辆。很快,道路上排上长长的车队,我开到的时候前边已经有了几十辆车,而且根本不知道前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个别着急的司机甚至想把车子开到前边去硬闯。大家都坐在车里做出各种无可奈何的表情。

  这是一条小路,对不少人来讲,是精心寻找后,确实能相对地避开一些大路拥挤不堪的交通的“终南捷径”。知道嘛,新泽西人口稠密,早上上班二、三十英里距离开上一个多钟头是很普通的事,逢下雪天车子就得几个钟头地在路上像乌龟一样地爬。可谁想到在这条以往能很快通过的小路口堵住了呢?哎,从某种角度讲,这就是现代化社会的写照: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差错,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混乱,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可以属于自己的时间白白地过去。

  本人无奈的感觉尤其强烈。前几个月被老板LAY OFF了,现在一位朋友介绍了份新工作。其实这活儿并不十分适合我干,但在美国哪能挑三捡四?何况咱也没有“金刚钻”--美国所需的一技之长,所以赶紧上班了。

  刚接手新工作手忙脚乱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上下班的交通。来美国这么多年,工作地点离家都很近;这是第一次体验“社会的现代化”--拥挤的交通。等待中看着时间,人生最宝贵的时间,不紧不慢、分分秒秒地开始不属于自己……

  但有了时间能干些什么呢?好像还是没什么空儿,日子照样过得匆忙。这种一转念并非是因为“狐狸说吃不到的葡萄很酸”。记得几十年前我小时候,大人、孩子是有很多闲遐时间的。我那时上小学,功课就那么一点点,放了学做完作业,或许会有点家务活,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小夥伴凑在一起玩儿,甭管大人、孩子,总有那么多的时间看书。周末虽然是一天,时常是去附近公园游玩。就是“上山下乡”那九年多里也是觉得时间多,当然,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嗨,这是“老母猪想起万年糠”。那时没有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电……,人也没有现在这般多嘛。

  是呀,在美国,我的朋友们每每感叹,新泽西州的人口增长太快,上下班在路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开车时心情越来越紧张,简直比在班上都累。到了家就忙做饭、吃饭,然后就被孩子学习的事情烦心,好不容易坐下来,只想在电视机前放松一下。这一放松不要紧,就瞌睡得“死去活来”,一看表已经半夜了,上床睡觉吧。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啊,快七点了,早点也来不及吃,匆匆出门,开车挤进上班族的车流中……紧张的一天再次开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打发了,潜移默化地消失了,叹息声中人渐渐老了。

  周末怎么过?告诉您,星期五这一天都不由自主地有些兴奋,可以放松两天了,好好睡懒觉了。可不知道为什么更乱糟糟地忙。买菜、做饭,收拾家务、院子,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等等。不管怎么说,也得上饭馆吃一顿,晚上还得喝几盅。剩下的时间呢?妻子逛店,丈夫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嗯,体重在不可抑制地增加了嘛,精神上还是很疲惫嘛。大夫警告了:为了身心健康,要及时地休假。得,两、三个星期在外边花钱买罪受,到名胜“报到”一圈。

  哎,现代化呀!怎么,听这口气好像物质文明您很反对?非也,仅仅是有点无奈,没人觉得日子简单却贫穷很好,认为退回祖先茹毛饮血的日子是拯救人类。那天夜里“伊纱贝尔”飓风从大西洋光临,大风使我所在的住宅区停电五六个小时。忽然到处漆黑一团,整个社区漆黑一团,没有了一点光亮,没有了一点声音。慌忙找手电筒和蜡烛,结果根本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什么也干不成了,只好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窗外的风雨声,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几十年前习以为常,而现在好像很难忍受的世界。

  然而…然而在这个已经习惯的世界上总觉得内心深处少了些东西,像日渐空心的树。不知道该如何准确地描述这“日渐空心的树”?让我说得具体些吧。现在很少写中文了。因为…因为用不上。现在如果真的让我写出些中国字,肯定好像字会写不出来,而且写得歪歪扭扭、“惨不忍睹”。不过我有方法补救,在电脑上打字,然后复印出来。嗯,复印机为我忠实地复印出最工整的方块字。

  可我为什么要复印?或许是给亲朋好友写信。但用“伊妹儿”更简单、更迅速。啊哈,其实我打个电话就行了,根本不用写字。如今越洋电话几分钱一分钟,为什么要写信呢?

  我不写字了,不写那些从小一点一滴学会的中国字了。因为在我的生活中用得越来越少了。那么还应该看中国字吧?总该看报纸、杂志和文学作品吧?读书是一种消遣嘛。真糟!可以很诚实地说,咱也不读书看报。理由是没时间!新泽西州华人众多,各种中文报纸、免费周刊和月刊杂志应有尽有。但我只是在周末到中国超市买菜后顺便拿几份免费周刊,其实我也就是看看附近是否有个中国餐馆新张,哪个正为招揽生意进行大减价等等,别的内容很少浏览。我当然给自己找到所以然的借口:这是生活在美国。可如果仍生活在国内,我能有多少心境去阅读?这个……

  妻子比我热爱方块字,她会把所有免费中文小报从头到尾细细地读。如同一台纵横驰骋的收割机,来者不拒地将一切看到的文字都吃掉。常常是我歪在沙发上对着电视里喧闹的职业篮球赛酣声不断,老伴儿在边上刻苦攻读,一丝不苟。老实告诉您,我说的可不是特殊现象!如今看书的人多是女性。不过我太太最爱读的那些个故事咱可不敢恭维,多是琼瑶式的所谓“小资”言情小说,末入流水平的。咱虽然没什么欣赏眼光,但知道那些故事中的馊味儿很有减肥功效。不然太太身材不会这般苗条。“馊”在这方面真有着奇效。向相扑运动员发展的我,拒绝看“馊故事”是干了天底下最大的傻事儿。

  现在知道很多男人们为什么超重了吗?因为不看“馊故事”。这下苦了职业作家。为了养家糊口,只好为还爱阅读,欣赏“小资”的女人们写作。于是男人们便越发偏爱下饭馆;再不然就倒在沙发上一边吃土豆片,一边对着电视中的“脱口秀”傻笑。

  怎么,您说我过于地阴阳怪气?咱只不过是想将“日渐空心的树”描绘得尽量具体些,同时伴随着一种无奈的心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