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99)
2010 (13)
2014 (101)
2015 (79)
2022 (1)
2023 (1)
(游记)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约克市附近有个小镇叫哥伦比亚。静静的小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SUSQUEHANNA河畔,有着一条主要街道和几座教堂。要不是镇子上有个国家钟表博物馆,我大概这辈子不会光顾。这个乡村小镇真是太小了。
钟表博物馆,还是国家级的,为什么建在这里?不得而知。知道的就是博物馆里收集着一万二千多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钟表。
最早的钟当然来自古代中国。那是根据阳光投影计算时间的。我不清楚这种中国古代计算时间的装置何时开始使用的,只是大概知道中国古代城镇多用漏沙装置计算时间,到时候在钟鼓楼上击鼓向全城报时,或者打更人延街串巷敲梆子。当中国人仍听钟鼓楼的鼓声或者打更人敲梆子知晓时间的时候,“洋人”已经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钟了。
来参观的人廖廖无几,多对观赏钟感兴趣。其中有个两米多高,三米多宽的巨形观赏钟。上面有很多小木门,通过机械传动,门会一个个自动打开,里面一些神话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会通过细小的轨道转出来。哈,每个小门里都会有个故事。钟的顶上总是有个古代士兵来回巡逻,国王定时就出来看看。其实我对观赏钟没什么兴趣。可有个参观者--一位热心的美国老太太,一定要把我招呼过去观看,并听讲解员神采飞扬地讲解。我还中途“逃跑”了一次,硬是被她追回来继续“受罪”。我英文不好,只听懂这个钟当年的造价几十万美元。将近百十年前的几十万可不是个小数了。但我心里颇不以为然,认为没意义。不知道这是否是传统中国人心态。客观地说,很多观赏钟造得真是精巧,钟的传动方式也独具匠心。观赏钟很多,各种各样,您要有兴趣可以亲自去一趟饱饱眼福。
通过这次参观才知道,最初的钟是用重力做动力的。简单地讲,就在钟上坠个重物(最早是石头,后来改成铁器),用以带动齿轮转动。各种不同转速的齿轮最终引导时针和分针转动。本人看到钟用重力做动力还激动了会儿,因为过去一直不知道钟用发条(韧性很好的、很薄的钢条,几百年前不可能有)做动力之前用什么使之转动。嘿嘿,这是本人的无知。
其实,这种重力为动力的钟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在美国和欧洲使用(也许现在还在使用),主要是特大型的钟,比如火车站、广场和教堂等地的大吊钟。当然,现在的钟显示时间远比几百年前的精确。
美国注重钟的准确性是在修建铁路网之后。这很容易理解,不然无法提高火车运行的效率,也容易出事。那会儿火车站的钟就不断地被改进,增加了很多“零碎”。这些调整钟的齿轮运行速度的零件有效地提高了报时的精确度。
参观中引起我思索的是钟表的齿轮。现代的钟表中有着那么多的齿轮(瑞士19世纪、20世纪的那些怀表和手表中的细小、精致的齿轮让我不可思议)。就是最早用重力传动的钟也有着大大小小的、已经是锈迹斑斑的齿轮。博物馆为了让参观的人们清楚地看到这些早期的大钟的内部结构,就把钟的外壳都拿掉,一大组齿轮便暴露在面前。齿轮!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我挺恨齿轮,天生的。见到那一堆堆拼凑在一起,张牙舞爪的、怪怪的铁东西就头晕。
是不是我这个中国人过于传统呀?有一点咱可以肯定,机械传动的钟肯定是欧洲人先发明的。在欧洲人忙着开拓殖民地,玩儿看起来没什么用的钟的时候,中国人还在“日出而做,日没而息”呢。
中国人(其实还有世界上各个古老的民族,如印度人、埃及人等)习惯于“大约”、“差不多”,而“洋鬼子”要精确,一种有效率的量的精确。这种精确有可能让我们中国人很烦(我包的饺子很好吃,美国朋友老跟我要配方,我这个屯迷糊不知所措。“差不多就行了。我学包饺子时从来没想到配方。”我嗫嗫地解释)。可事实证明锐意进取的精确可太有用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然而还是不讲究量的精确。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往往差着等级,只以价格低取胜仍是个现实,叫人沮丧的现实情况。
为什么中国人不注重量的精确的概念呢?具体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先人没有首先想到齿轮传动?我们的先人们肯定认为最初的钟没有实用价值。不但认为最初的钟没有实用价值,最初的蒸汽机、飞机、后膛枪炮等看起来都没有实用价值。后来西方人把这些“傻X玩艺儿”发展得有实用价值了,中国人也就只有被痛揍的份儿了。被打得惨了就骂“不公平”,于是也想着“船坚炮利”。
你看我扯到哪儿去了?在离开钟表博物馆时,我在礼品店里没有买钟表纪念品,却买了门精巧的玩具大炮。“义和团意识”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