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忆苦饭

(2008-08-30 02:03:45) 下一个


(纪实)

  “忆苦思甜”教育不是三十多年前“文革”的“专利”,只是登峰造极。幼时刚记事不久,就知道有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忆苦歌。曲调很美,“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下面开始控诉,“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这时是五十年代末。可惜我把“高高的谷堆”理解成了“骨堆”!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在“骨堆”边讲故事?“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是什么意思?五岁的我以为很棒!生活就是玩儿!“都在两只手上”就是想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当时这么想可够反动的。

  但后来对“忆苦思甜”的认识越发深刻,思想步步紧跟,特别是到了“文革”爆发后。那时上初中,学校频繁下乡劳动。请苦大仇深的老雇农忆苦必不可少。报告要逼真、形像,阶级教育在晚上进行,灯泡要用绿的,最好是吃些忆苦饭。

  那天我没下地参加劳动,和几个同学有幸被学校叫去做忆苦饭。怎么做?简单,解放前劳苦大众吃糠咽菜,怎么难吃怎么做呗!不过也得请人指导一下。学校从生产大队的养猪场买来一麻袋麸子,又让同学们摘了不少的榆树叶子。在学校临时食堂里恭候老贫农的的到来。

  “这是人吃的吗?”过去的老长工进门一看便叫。

  “解放前贫雇农、长工能有人的东西吃吗?”带队老师道。“我们今天专门请您现场指导做忆苦饭。……”

  “光是麸子和树叶?!猪都不吃!过去我给东家扛长活,麦收的时候他不给我们白面烙饼,我们就不给他干!得有斗争性!他吃什么?总是窝头……”

  “可是毕竟不能天天都斗争得来白面烙饼!”老师不得不打断他。“旧社会劳动人们的日子是很苦的,特别是遇到灾年。……”

  “这到是!就拿六零年来说吧,全村的人都挨饿,真吃榆树叶儿来的!听说河南那边饿死好多人呀!不过那时我们也没光吃麸子、树叶儿!这能咽进去吗?……”

  “大爷!大爷!得说说解放前的灾年!”

  “噢!对了!六零年都解放十多年啦!嗯,对了四二年大旱,全村都揭不开锅啦!我们东家和我们一起喝野草粥。……哎?我看这么得了,你们熬一大锅棒子面粥,然后放些剁碎的树叶和麸子。这就是最惨的饭啦!”

  “可是这不够苦呀?!”

  “那我没法指导了!”老长工拂袖而去。

  同学面面相觑。

  “出身好不见得觉悟就很高!”老师道。“来吧!让咱们自己做!”

  ……

  傍晚,劳动过后的同学们坐了一场院。唱忆苦歌,听阶级仇、民族恨,口号震天!最高潮到来了,蓝灯泡下,同学们排队领忆苦饭。我和另一同学打开笼屉一看吃了一惊。放进笼屉时,麸子树叶团还是一个个的,这么一蒸就都散了呢?我们只好再用手把麸子树叶重新攥好分发给同学们。

  能吃吗?我脑子里一直响着老长工的声音。没想到刚过一会儿,又有一些人第二次来领忆苦饭。

  “好吃?”

  “瞎说!我这是要认真地体验一下旧社会的苦!”

  “都吃了?”

  “没吃完怎么还能领第二次?”

  我想说吃点儿就够了,可没敢。谁知道吃得多好,还是少好?自己也尝尝吧,一口麸子和树叶,嚼了又嚼,就是咽不进去。那些第二次领忆苦饭的人是怎么吃的?

  再来领忆苦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做的都不够分的。是不是这些麸子和树叶做的忆苦饭还不够苦?

  第二天早上,我上厕所时无意发现,场院边上的猪圈里都是麸子和榆树叶!当然明白为什么人们都很快吃了忆苦饭,再一个发现是,真的猪都不吃。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翻出来讲?主要是让经历过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人始终记得,中国还有过那么荒唐的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