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葱

有生活,有情感,有美景
个人资料
KKAA6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弄堂里的诱惑

(2015-02-02 10:22:15) 下一个
几年前去田字坊的时候,田字坊已经小有名气。那样的石库门房子以前在上海有很多,80年代前一般老百姓很多都住里面。

有一句说上海人挺贴切的,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典型的比喻。上海人在外面自我感觉超好,但是上海人的住房却相当寒酸。在商品房盛行前,上海人的住房条件相当的艰苦,一般人家只有一件房,有两间房或以上的属于奢侈型的。能住小洋房的,而又没有被文化大革命抄掉的很多可能是有背景,有身份或者有地位的。

有一台很著名的滑稽戏,72家房客就很好的演绎了曾经上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这样的石库门房子在改革开放的步伐里,大部分被拆迁了,只剩下没有几处留下来的。田字坊是其中的一个。前几年田字坊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也能看到老外的身影,但没有那么热闹。这次去发现比以前好玩了许多。

田字坊的边上,对面也因为游客的增加开了不少小店和饭馆。进口处也重新有了新面貌。


可以为客人的需求把心愿写在手工制作的小木板上,当装饰。



一家蛮有意思的茶馆


老板是台湾人,除了茶也有蛋糕,甜点。


各式小零食,还提供下午茶。


因为是上海最好吃的手工酸奶,榴莲味,玫瑰味是这家夫妻老婆店的招牌,俺试了一些原味的,味道真不错呢。


小小的招财猫,后面的小店里供应各种祈福的小礼物。也可以写祝福语。


非常精致的剪纸店,把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太漂亮了。


在一个最深处的地方,还有这么一家金粉世家,专门定制男中山装和传统衣服。


俺最喜欢的就是这家弄堂豆腐花


这碗豆腐花太好吃了,现在看到还溜口水呢,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嗯,俺也有同感。这些都是用手机抓拍的。问好迩冬。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葱拍得好!
回国也去过几次田子坊,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_Shanghai_Ren' 的评论 :

是的,估计大城市都差不多吧。

俺没有住过石库门的房子不太清楚,俺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父亲是复员军人,所以当年分到一件在徐汇区岳阳路的一件房。至少有抽水马桶,有煤气,虽然卫生间是公用的。俺外婆家在杨浦区,那里就啥都没有。。。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bby41' 的评论 :

看到这么多老乡真开心,呵呵。
问好。
I_Shanghai_Ren 回复 悄悄话 楼主说到,“上海人在外面自我感觉超好,但是上海人的住房却相当寒酸。” 其实,上海人的这种自我感觉还是有基础的,上海人的一间小房间就足以换取二三线城市的一套房子了。就像Manhattan的一室户绝对能买下好几套德州的single family house。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bby41' 的评论 : 回答你的问题,是在静安寺,他们家开始时有过大字报,但不久就停了。以荣毅仁的地位,可能动他们的家吗?不知道你们高安路的荣家是什么情况。
至于那个个体医生根本就没人理他,他们那一排的房子都是私人拥有,没什么了不起的。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这位匆先生的评论说,作者未免有些言过其实。我们家那一带全是小洋房,没有见到几个有背景的,包括我们家。也没看见哪家被赶出去。
不知道匆先生是在那个城市住。在上海吗。
你说一个是申新X厂的老板,自始至终没人去动他们,你说是申新X厂的老板,X是几啊。我家高安路,附近住的是申新厂的荣家,文革中从大房子赶出来,夫人被打伤,都是我们看到的。
说文革中能够自始至终没人去动他们的,除了红五类,资本家,个体医生是逃不过的。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匆匆客' 的评论 :

哈哈,没有罪名,华山是怕俺被人说后小心脏受不了,买块豆腐去撞。

欢迎匆匆客常来玩。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匆匆客' 的评论 :

呵呵,是俺写的时候没想太多,只凭着一点印象,感谢匆匆客几度留言告知。

老板是有钱人,医生也是有钱人,比普通老百姓条件好多了,呵呵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KAA621' 的评论 : 不全然,49年以前普通职员生活得也不错,我家对面两栋房子,一个是申新X厂的老板,自始至终没人去动他们,另一栋是医生也是私人房子,也没人动。妳说的情况有,但不是绝对的。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99huashan99' 的评论 : 罪名不小,请问我怎么绝对化了。我对楼主一向印象很好,只是对她一句病句提个意见而已。因为她用了“基本”和“都是”把这个讲成普遍化,感觉不妥。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99huashan99' 的评论 :

为啥要寄存到开学呀?因为家里没地方放?呵呵
KKAA6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匆匆客' 的评论 :

背景跟现在对背景的理解有点不同。一般小洋房是以前资本家留下来的,然后能分到住进去的一般都有点理由。
99huashan99 回复 悄悄话 我以前班里有几个上海的,有时开玩笑,说放假回家在车站买个小件寄存,就寄存那儿到开学好了。
99huashan9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匆匆客' 的评论 : 你把人家的话绝对化了,然后再树个靶子打,不是很无聊嘛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72家房客的故事背景是49年以前。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在商品房盛行前,上海人的住房条件相当的艰苦,一般人家只有一件房,有两间房或以上的属于奢侈型的。能住小洋房的,而又没有被文化大革命抄掉的基本都是有背景的。"
对你的这句话不敢苟同。上海住房普遍困难是事实,但是如此绝对地讲”能住小洋房,而又没有被文化大革命抄掉的基本都是有背景的“未免有些言过其实。我们家那一带全是小洋房,没有见到几个有背景的,包括我们家。也没看见哪家被赶出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