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眼中,实现美好的思念是怎样一个梦.....
个人资料
正文

袁世凯给元宵“改名”的一些联想

(2014-01-11 05:37:35) 下一个

 

 1013!---2013?是百年历史巧合 

 

袁世凯给元宵“改名”的一些联想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十五之夜则称元夜或元夕,汉武帝时代,从帝都长安始,延至全国各地普遍有燃灯的习俗,所以又有灯节之称。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都要开展点彩灯、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猜谜语等活动。  清中叶著名诗人李调元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中国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袁世凯靠投机取巧于百年前的1912年3月15日,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他集大权于一身,当上了总统还想做皇帝,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年号为洪宪。事情传出后,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云南首先爆发了护国战争,西南各省宣布独立。就在登基的那年元宵节,袁世凯坐在厅堂里正为自己的宝座能不能稳座发愁。忽然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门喊“元宵、元——宵”,他大为不安,心忌“元宵”二字。

 说来也凑巧,他的一个受宠的姨太太听到街上叫卖元宵的声音后,嘴里有点馋,忙着喊“要吃元宵”。袁世凯大为恼火,狠狠地打了她几耳光,弄得这个姨太太莫明其妙。

 他觉得“元宵”乃“袁消”谐音,这不是要消灭他袁世凯吗?  他大为不安,十分恼火地悍然下令:从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这种食品只能称“汤圆”或“粉果”,并指示警察厅勒令所有卖元宵的小贩,一律改叫“汤圆”,并下令将元宵节称为上元节。他如此避讳,到头来,元宵仍然流传不衰,而他自己却“袁消”了。其实,汤圆的谐音可听成"烫袁"!独裁者最终定被烫死,也不会有好下场咯!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在举国声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袁皇帝違背民意,逆天行亊,神州大地反抗激烈,人民群众齐声臭骂。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不久竟忧惧染病。一命呜呼,而元宵节则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当时有人写打油诗嘲讽袁世凯:

 袁总统,

 立洪宪,

 正月十五称上元;

 大总统,

 真圣贤,

 大头顶铜圆,

 元宵改汤圆。

 其中“大头顶铜圆”,是说袁世凯所铸的银币有他的肖像,一般人都叫做“袁大头”。

 岂不知,“汤圆”与“烫袁”音谐,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怎能稳座龙庭?

 景定成在《洪宪杂咏》中记其事:

 

“偏多忌讳触新朝,

良夜金吾出禁条。

放火点灯都不管,

街头莫唱卖元宵。”

 

 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照样称汤圆为元宵。一个卖元宵的老人还写了一副对联:

 

“袁世凯一命呜呼,

元宵节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1913年袁世凯在元宵节前把“元宵“改为“汤圆“这段历史教训, 还记忆犹新,百年后今天,今年,即2013年的“除夕“(在这儿"除夕"的谐音是什么呀?大家猜猜吧!),  这个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被当局取消放假! 令十三亿中国父母妻儿,尤其是飘泊天涯,一年一盼阖家团聚的游子,特别是那几亿远浮異乡的可怜的农民工族,他们在除夕前不能赶回家乡与父毌子女在家团圆过年,初一初二赶回家还有多大意义?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此举,立刻引起亿万草根的強烈反映,吐嘈声连绵不断!小民以为,任何人无论他权有多大,均不可逆天逞狠,践踏民意。除夕过年,决非芝麻小亊,它是延续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结晶,是溶入了毎个子民血液中不可磨灭的人性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深刻体现和永久的传承!这实是国之大德,民之精魂,要知道,丢失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丢失亿万民心者,将遗臭万年,最终必失去一切!这是任何统治者不可违背的最起码的红线!!!

 

 

袁世凯(资料图)

 

 1013!---2013?是百年历史巧合 

 

袁世凯给元宵“改名”的一些联想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十五之夜则称元夜或元夕,汉武帝时代,从帝都长安始,延至全国各地普遍有燃灯的习俗,所以又有灯节之称。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都要开展点彩灯、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猜谜语等活动。  清中叶著名诗人李调元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中国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袁世凯靠投机取巧于百年前的1912年3月15日,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他集大权于一身,当上了总统还想做皇帝,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年号为洪宪。事情传出后,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云南首先爆发了护国战争,西南各省宣布独立。就在登基的那年元宵节,袁世凯坐在厅堂里正为自己的宝座能不能稳座发愁。忽然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门喊“元宵、元——宵”,他大为不安,心忌“元宵”二字。

 说来也凑巧,他的一个受宠的姨太太听到街上叫卖元宵的声音后,嘴里有点馋,忙着喊“要吃元宵”。袁世凯大为恼火,狠狠地打了她几耳光,弄得这个姨太太莫明其妙。

 他觉得“元宵”乃“袁消”谐音,这不是要消灭他袁世凯吗?  他大为不安,十分恼火地悍然下令:从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这种食品只能称“汤圆”或“粉果”,并指示警察厅勒令所有卖元宵的小贩,一律改叫“汤圆”,并下令将元宵节称为上元节。他如此避讳,到头来,元宵仍然流传不衰,而他自己却“袁消”了。其实,汤圆的谐音可听成"烫袁"!独裁者最终定被烫死,也不会有好下场咯!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在举国声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袁皇帝違背民意,逆天行亊,神州大地反抗激烈,人民群众齐声臭骂。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不久竟忧惧染病。一命呜呼,而元宵节则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当时有人写打油诗嘲讽袁世凯:

 袁总统,

 立洪宪,

 正月十五称上元;

 大总统,

 真圣贤,

 大头顶铜圆,

 元宵改汤圆。

 其中“大头顶铜圆”,是说袁世凯所铸的银币有他的肖像,一般人都叫做“袁大头”。

 岂不知,“汤圆”与“烫袁”音谐,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怎能稳座龙庭?

 景定成在《洪宪杂咏》中记其事:

 

“偏多忌讳触新朝,

良夜金吾出禁条。

放火点灯都不管,

街头莫唱卖元宵。”

 

 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照样称汤圆为元宵。一个卖元宵的老人还写了一副对联:

 

“袁世凯一命呜呼,

元宵节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1913年袁世凯在元宵节前把“元宵“改为“汤圆“这段历史教训, 还记忆犹新,百年后今天,今年,即2013年的“除夕“(在这儿"除夕"的谐音是什么呀?大家猜猜吧!),  这个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被当局取消放假! 令十三亿中国父母妻儿,尤其是飘泊天涯,一年一盼阖家团聚的游子,特别是那几亿远浮異乡的可怜的农民工族,他们在除夕前不能赶回家乡与父毌子女在家团圆过年,初一初二赶回家还有多大意义?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此举,立刻引起亿万草根的強烈反映,吐嘈声连绵不断!小民以为,任何人无论他权有多大,均不可逆天逞狠,践踏民意。除夕过年,决非芝麻小亊,它是延续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结晶,是溶入了毎个子民血液中不可磨灭的人性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深刻体现和永久的传承!这实是国之大德,民之精魂,要知道,丢失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丢失亿万民心者,将遗臭万年,最终必失去一切!这是任何统治者不可违背的最起码的红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