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就是在某一诗句的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来收尾。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都在句末,所以一般都把押韵的地方叫做“韵脚”。
旧体诗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的,单句不用韵。绝句是第二、四句押韵,第一、三句不押;律诗是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三、五、七句不押。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第一句也有用韵的。
在押韵问题上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由于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或者由于一个字有两种读音,结果有的字好象并不那么合韵。但是,如果按照古音或者按照另一个读音来读,它仍然是合韵的。例如“斜”字古音读“xiá”,“蛇”字古音读“shá”,“夜”字古音读“yà”等等。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所谓“和韵”,就是依照别人的诗(或词)中用过的韵来再作一首或数首。诗人作诗,一般都是自己选用某个韵部的字来押韵;这样,自己就有任意选韵的自由。但是,有时候,或者好友之间互相唱和,或者运用前人诗(或词)中的原韵再作一首。这就必须依照别人原诗的韵字(或者同韵部的字)来作诗,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选择韵字的自由。
和韵有“次韵”、“用韵”、“依韵”和“叠韵”四种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 次韵——又叫“步韵”。这是和韵中要求最严格的一种。次韵不仅限用别人诗词中的原韵、原字,而且连所用韵字的先后次序也不能改移;“亦步亦趋”,所以又叫做“步韵”。且看下例:
【原作】 过五台山(其三)
叶剑英
南台山上白云飞,
人在云中路径迷。
可有神工能扫雾,
让吾放眼到平西。
【和诗】 和叶剑英同志过五台山(其三)
朱德
五台高耸白云飞,
天朗气清路不迷;
世人觉醒何须佛,
来自西天去自西。
2.用韵——用韵比次韵稍宽:要求使用别人原诗的韵字,介不必按照原用韵字次序的先后。例如:
【原作】 题武担寺西台
(唐)段文昌
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
鸟行看渐远,松韵听难穷。
今日登临意,多欢笑语同。
【和诗】 和登武担寺西台
(唐)温会
桑台烟树中,台榭造云空。
眺听逢秋兴,篇辞变国风。
坐愁高鸟起,笑指远人同。
始愧才情薄,跻攀继韵穷。
3、依韵——依韵比前两种又宽一些:只须依照别人原诗所用韵的同一韵部的字,不一定使用原韵的原字。例如:
【原作】 愍儒坑
(宋)王安石
智力区区不为身,
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
更足诗书发冢人。
【和诗】 和荆公《愍儒坑》
严复
范雎蔡泽兼商鞅,
知足强秦不庇身。
若道学葵先卫足,
称诗发冢政能臣。
4.叠韵——所谓“叠韵”,指的是自作自和,即依照自己前诗用过的韵来再作一首或数首。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曾经用“忘”、“黄”、“章”、“量”、“江”这几个韵字先后写过十七首七言律诗,创近人叠韵之多的先例。现举两首如下:
(前略)归得毛主席惠诗,即次其韵
柳亚子
东道恩深敢淡忘,
中原龙战血玄黄。
名园容我添诗料,
埜史凭人入短章。
汉彘唐猫原有恨,
唐尧汉武讵能量。
昆明湖水清如许,
未必严光忆富江。
叠韵寄呈毛主席一首
柳亚子
昌言吾拜心肝赤,
□士君倾醴酒黄。
陈亮陆游饶感慨,
杜陵李白富篇章。
离骚屈子幽兰怨,
风度元戎海水量。
倘遣名园长属我,
躬耕原不恋吴江。
这种自作自和的叠韵,有点象“作茧自缚”。
和韵除了以上四种以外,还有一种情况:既不是次韵,也红毋须依韵,而只是一般的唱和酬答。凡是这一类的唱酬诗,诗题上一般不用“依韵”等字样,自然也就不需依原韵原字。
例如:
【原作】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答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