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艺术休闲天堂
在上海连工作带休息过了2星期了,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近些年来往上海次数多了,回上海都有点程序化了,一点没有新鲜感。
星期六午休起来,一个搞创意的朋友J发来手机消息。J是80后的上海女生,学的是电影艺术,很开朗,有点嗲,自称上海“白相114”,好玩的地方没有她不知道的。J在短消息里说要带我去一个好玩地方,我问说是哪里?她神秘地回答:“田子坊。”
我一下子想起来了,以前在国内著名的时尚画报《城市》上看见过某某人在田子坊开了工作室,某某国家和坊里某艺术家打官司之类的消息,好象挺有名的,比起后来的同乐坊,八号桥等一批创意地盘,田子坊出名要早得多。
和美女出游,本来兴致就不会低,到了那里一看,还真是别有一番天地。田子坊不仅是一个搞艺术创作的场所,还是一个休闲,聊天和看艺术美女的好地方。画廊, 工作室和Cafe,酒吧交错在一起,头发灰白的外籍人士和东方青春少女摩蹱在一起,还有近在咫尺的居民家里的疯狂音乐声吵闹声辉映在一起,绘成一幅现代版 的,艺术版的,国际版的“弄堂小天堂”。
根据官方报道,田子坊是上海最早的创意园区,所在地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2000年 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 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在我看来,田子坊不象新天地那样俗,不象同乐坊那样傲,没有衡山路那样的喧闹,更没有“金碧辉煌”那样的妖艳。田子坊带给你的,是一种上海品味,那种发源 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租界,从头至尾浸染着小资气息的梦幻感。你要是去过北京的后海,或是香港兰桂坊,田子坊会给你一种相似而又不同的朦胧感觉。相似 的在于都具有东西方交叉环境下的融洽,不同的是田子坊具有的“海派风尚”和更多的艺术气息。
我们参观了坊里几个工作室,有绘画,雕塑,还有服装设计,手工创作等,那些老板居然差不多都是海归,从欧洲回的多。相比较我在美西看过的艺术工作室,这里的创作还是比较浮躁,有数量没有质量,再一个问题就是资金普遍不足,所以很多创作是有才气但是力不从心。
参观完工作室,我们走进了一个具东南亚风格的Café,那里厨师和几个服务员都是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的。我和J坐在树荫下,慢慢喝着那巨大杯子里的诱人 的Latte和椰汁,欣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游客中有欧洲的帅小伙,美国的老头老太,还有一个新加坡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晚春的阳光在每个人脸上都写下了微 笑。一会儿有两个学摄影的日本姑娘坐了过来,其中一个在看一本中文书。我问她什么书,她说:“张爱玲的,我最喜欢了。”我告诉她们我也喜欢村上春树的书, 她们一下子显得很开心,点头哈腰地说些我不懂的日语。她们给我看了许多她俩拍摄的上海的照片,并答应回日本以后挑最好的email给我。
一个周末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走出了弄堂,对面就是规模宏大的上海创意新龙头--八号桥的楼群。相比之下,田子坊象个穷艺术小子,八号桥则是财大气粗的 新贵。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很多工作室和画廊可能都会搬去八号桥,毕竟那里是现代化的CBD式的办公大楼,比起寒酸的弄堂里“螺丝壳里做道场”不可同日而 语。临分手时候,我感谢J给我展现了一个艺术和休闲的好场所。”她又是神秘地笑笑:“以后还有更好的地方去,‘白相114’不是徒有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