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曾听说,或许你已淡忘,或许你还太年轻而不曾经历过那一次又一次的排华、反华。1882年国会通过的 “Chinese Exclusion Act” 及旧金山地区的 “The Chinese Must Go” Movement,许多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从50年代兴起的麦卡锡主义到李文和事件,对华裔学者进行无端指控,使用政治迫害排斥异族。
我们固然继承着忍让的美德,但我们自古就是骄傲的民族。谁说我们能忍受种族歧视,愿意接受种族隔离?谁说我们不该做国家的主人,不能登上政治的舞台?我们这一代新移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万不可辜负众望。重温历史,读一读那字里行间华侨的辛酸和受到的侮辱, 听一听为社区服务、热心捐助的组织人语重心长的劝导,看一看其他少数民族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想一想马丁路德金为此理想所付出的一切和他那日趋渐近的梦想。冲破种族隔离这道无形的束缚,融入主流社会,享受主人的权益。一次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宋美龄访美,一场震撼世界的奥运开幕式,给主流社会的美国人予以认识中华的机会,也为改善华裔在美国的地位提供了条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然而,我们身上也带有许多恶习和不足之处。一些恶习来源于被称为“民族劣根性”的处事之道,比如所谓“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计较得失。其中还有一些恶习,并非我们民族的传统,而是由于贫困或敌意的经历引起的,比如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我们首先需要有勇气来面对自身的弱点,才能排除挡在我们面前的路障。
就拿美籍非裔这个有代表性的族裔来说吧,我们最先同是作为劳工输入,同样饱受奴役、久经磨难、被抛为社会底层,我们却用全然不同的方式来生存、来抗争、来振兴。一个浪漫的民族和一个理性的民族,我们各自都有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相互排斥或敌意都没有出路,只会被人利用。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是唯一的希望。
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出亚裔投票率甚低,而华裔据六族亚裔之最低。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这种状况,关心选票上和我们切身权益息息相关的每一提案,关心地方到全国的主要论题和候选人。最重要的是去投票,这是成为主人的第一步。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用我们的智慧和判断力为美国选择未来,为世界和平作决策。
许多网友,如此热情地投入这一场有意义的讨论,说明我们不仅在关注,也已经积极参与主流政治。我恳切希望大家保持这股热情,并把它带给周围的人们,用行动改变投票率低的状况。
文章背景:Norman Matloff 是 UC Davis 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的教授,是一位中国通,也是中国及移民问题的活动家,中美关系委员会成员。Matloff 经常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排亚裔,或者说批评亚裔社区一些现象的文章。1994年发表在 National Review 上,指责亚裔老年移民普遍申请SSI的文章 “Easy Money, Lost Traditions”,曾引起申请SSI的条件从绿卡修改为公民。1998年,微软向移民局提出放宽对中国籍软件人才申请H-1签证的限制,以缓解软件人才奇缺的现象。Matloff 以软件工程教授的身份在国会听证, 并提供论据和证据材料 “Debunking the Myth of a Desperate Software Labor Shortage”,以拒绝微软的提议。1997年5月20日,Matloff 在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发表文章 “Asians, Blacks and Intolerance”,指责亚裔社区歧视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并指责亚裔对社会不尽责。
有人将Matloff 的立场和活动视为 “The Chinese Must Go” Movement 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然而,Matloff 所提出的,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华人权益服务社,不仅为华裔社区组织活动、提供服务,也对华裔以外的社会尽义务。在华人受到外界指责的情况下,华益社作为社区代言人,提出申辩和反驳,保护社区利益(下文)。与此同时,也苦口婆心地提醒社区成员多为社会尽义务,对子女言传身教,提高社区普遍素质,改善声誉(参阅:“回顾历史- 华裔社区也须自我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