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有我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个人资料
正文

这几个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7-02-08 04:30:28) 下一个

自从读硕士开始,看得比较多的都是国际关系,社会发展之类的文章和书籍。当时为了应付考试,反正能看完的尽量看完,不能看完的至少把ABSTRACT都读了一遍。知道毕业论文答辩完才发现,想要在西方讨论中国发展简直是痴人做梦。大学里的老师们在上课以及论文辅导时有很严重的倾向,按着导师思路走就拿高分,想自己标新立异那就等着拿低分吧。

其实想来也不奇怪,现在的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但从1949年到现在70年都不到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且不说1911年孙中山曾想把资本主义引入中国未果,各地军阀混战,到日本1937年芦沟桥事件算是真正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8年抗战后又经历内战,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开始的一系列运动,知道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中国经济才开始腾飞。但是前三十多年经济改革的代价却要让后辈付出沉重代价,环境破坏以及可垦农田大量减少将危害到中国近十四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个还不是最严重的,经济政治本应手牵手同时并进才能确保一个国家持续有效的向前推进,但中国经济发展中,政治体系严重脱节的问题正慢慢涌现。

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最具有代表性,中国经济腾飞最初就是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生产成本低廉来吸引外资。现在到了一个尴尬的瓶颈,旁边的印度眼看就要一跃称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就算放开二胎政策,可劳动力并不是在一夜之间生成的。教育,医疗,法律等等都没有跟上的同时怎么来应对内忧外患。

再加上苛捐杂税,中国实业家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建厂。中国中产阶级纷纷移民海外,每次回国跟以前的同学,朋友聊天,发现他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移民,说为了孩子将来考虑也要移民。

有个专做投资的朋友,自己是美国护照,老婆是中国护照,女儿在美国出生。去年12月他和父母先在美国安顿好后,准备今年1月把老婆孩子都接到美国。另一个朋友是中国护照,新加坡永久居留。拿到永居后,她回上海找到工作后,为离婚的妈妈找了个老伴,当看到自己父亲也找到了新的伴侣后直接告诉我,这下她可以安心回新加坡了。

研究生第一学期里读了DOUGLAS NORTH的一本书,里面的一段让我震惊不已,更让人吃惊的是大学里的系主任,想来,他从国内大学毕业后,到丹麦硕博连读,完成博士论文后就开始在大学上课,这30多年里他心里是不是也有憋屈?还是他更圆滑才能作文系主任这个位子?

先不说“中国威胁论”这些,就那中国电影来说吧,大多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电影,要么跟文革有关,要么就是中国农村里的故事,要么武打。表现现代化进程里的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能看到几部?

哎,发发牢骚,等下要去见会计,这些报表快把我这中年大妈弄疯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丹麦有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两年制的硕士其实只有第一年在上课,第二年半年实习,半年写毕业论文。第一年上课基本就是填鸭式。除了科目考试,每学期要写学期论文,六个星期里要赶出一片学期论文,时间紧,但必须五脏俱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于社会发展理论是从西方发展史出发的,中国还没有发展完整。在这个前提下,CRITICAL THINKING就很容易介入。在导师们眼里,中国经济发展快,但代价沉重。政治制度,法制系统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内部因为这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会层出不穷显现。我实习报告里曾想引用一些海龟在国内所做的事情,但因为这些事情没人写过,所以导师建议忽略掉。您说说,想写的却不让写,就因为从没人提及,就让我别瞎起劲。所以,这两年里读了很多西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理论。至于中国发展理论,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找!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很好奇:导师的思路是什么?你的思路是什么?矛盾在哪里?看你文中也是指出了中国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导师们有不同的看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