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点点

非常高兴我们能在网上相遇,相识,相知。愿这里能带给你阳光和快乐,温馨和帮助!
个人资料
正文

知青回忆(1):不受农村欢迎的人

(2008-07-04 17:15:24) 下一个

一九七七年是上山下乡运动的末期,我却搭上了这场运动的最后一班列车。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泽东逝世,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悲痛的气氛中。曾被人们认为能够万寿无疆的伟大舵手突然离我们而去,大家一下子都感到很茫然,不知中国将向何处去。 

随之而来的打倒四人帮,毛主席亲选的接班人华国锋接管最高权利,更让老百姓们重新陷入了新一轮的政治崇拜中。只是这次崇拜的对象不是从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而是山西交城的华国锋。 

我就是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高中毕业的。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最不幸运的一代。在娘肚子里我们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严重营养不良;小学、中学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读书无用,造反有理,白卷英雄。当时甘肃的教育体制改革把传统的小学中学十二年制压缩成了九年,把秋季毕业改成了春季毕业。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于七七年一月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当时的高中毕业生只有一条路,就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人们好像已默认了这种命运的安排,一家几个孩子同在农村插队的比比皆是。大家唯一的想法就是早点下去,早点回来。甘肃当时的政策是一家只能留一个孩子在身边,而且知青一般下乡五、六年后就有可能抽调回城。所以对我们那批毕业生也没什么思想工作要做,大家都知道那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报名时倒也痛快。 

当时我的姐姐和哥哥均已下乡,下面还有一个小我一岁多的妹妹。如果我留城,我妹妹就必须下乡。为了把这宝贵的留城名额让给妹妹,我别无选择地报名下乡了。

当时下乡是自发地组成一个十人左右的知青点,到与父母亲单位挂钩的农村去插队。所以我们当年毕业的一百多个铁路设计院的子弟就被一竿子赶到了远离兰州,位於甘肃,陕西和四川交界的徽县插队。这些在铁路区长大的孩子,从小上的是同一所铁路小学,铁路中学,加上父母又都是多年的同事,所以彼此都很熟悉。我们就在高中班的基础上找了十一个比较合得来的同学共组了知青点。班长聿明自然成了点长,而我——当时的副班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副点长。

我们知青点由六男五女组成,说起来都还只是一帮刚满十六岁,从未离开过家,什么都不懂的大孩子。如今要独自到农村去生活,家长们都很担心。再之当时插队老知青们出现了酗酒、抽烟、打群架、怀孕等诸多问题,父母都担心下去后我们会学坏,所以父母们都嘱托我们两个正副点长要把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共度这段艰难旅程。 

离家的前夜,父亲和我有过一次长谈。因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女,在学校没让父母操过什么心,父亲对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只是叮嘱我要对农村的艰苦条件有充分准备,甘肃农村素以缺水干旱,盐碱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著称,下去后肯定要吃很多苦。他嘱咐我任何时候都不要悲观、失望,不要轻言放弃。要乐观、坚强,争取好好表现,早点抽上来。 

“知足者常乐”是当时父亲送给我的座右铭。这五个字是我从父亲那得来的最大财富,它支持着我度过很多艰难的岁月。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没有权势和地位为我们直接铺平人生的道路,但他们教会我们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自立、生存;怎样在困境下看到光明,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梦想和欢乐! 

徽县地处秦岭山脉,陇南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我们要先乘火车到天水,再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徽县。走的那天父母和妹妹都到火车站为我送行。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母亲们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们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车厢内我们这一百多个第一次离家的大孩子们也哭成了一团。大家都不知道至此一别,何日是归程?更不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到了天水火车站后,我们分乘早已等候在那的大卡车翻越秦岭山脉,向徽县进发。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进,一边是那险峻的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山路盘旋曲折,峰回路转。我们在一次次的急转弯中,心惊肉跳,恐惧万分,也逐渐认识到今后的回家之路将会是多么艰难。

到了公社,这一百多个知青被分到不同的生产大队。幸运的知青就分在公社所在地,或紧挨着公路的大队;而我们则被分配到离公社还有二十里山路的郇庄大队。

队里派了三辆马车来接我们。随着越走越窄的山路,逐渐荒凉的景色,我们几个人的心也越发沉重。年纪最小的湘玉趴在我的怀里哭成了泪人,我强打着笑脸对她说:“别哭了,村民都等着欢迎我们呢。让村民看到我们这样哭丧着脸进村,会笑话的。我们总该给他们留下个好的第一印象吧!” 

万万没想到,进村时除了几个孩子围着我们的马车看热闹外,到处静悄悄的,哪里有什么热烈的欢迎仪式!初来乍到就遭到了这样的冷落,我心里立即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后来我才知道当地是半山区,可耕种土地非常有限,再加上雨水稀少,基本是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年景,收成更差。别说交公粮,连社员一年的口粮都维持不了。知青下乡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为从第二年起我们将和他们去争夺那点儿有限的口粮。 

因为农村缺吃少喝,没蔬菜、没油水,知青们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急了,社员们辛辛苦苦养的鸡、狗,生产队的果园就都成了他们扫荡的对象。我们村已经被老知青折腾骚扰了好几年,当地农民对知青的态度早已从欢迎变成了厌恶,但又没有办法拒绝。 

就这样,不管我们自己是多么不情愿地走上了下乡插队这条路,一去我们就成了不受农村欢迎的人。这种心灵上的打击比艰苦的生活环境更残酷,为我们的知青生活涂上了悲剧色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jiurishanren 回复 悄悄话 午餐时间到了,回头再来
weilee 回复 悄悄话 毛主席伟大吗?
独孤小鹜 回复 悄悄话 你是设计院的,是铁二中毕业的吧?
martinlu2003315 回复 悄悄话 You make me recall the special time. It was horrible, but right now I think it is helpful for me to struggle, work, and enjoy
星星光 回复 悄悄话 坐家妈妈

谢谢!

待我去看看你的大作。那个头像好可爱啊。
坐家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好看,爱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