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大木,”五爷又干了一杯,接口说道。他不想让大先生一个人做单口,冷了场。伙计端上来一大瓦盆鸡蛋豆腐汤,刚巧船身微微一晃,差点就淋到手上。“别烫着了,”大先生谦和的说道。“提到这个‘烫’,你可晓得什么叫‘炙木’吗?”他侧过脑袋,问他伙计。伙计自然直摇头,表示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说,他不想短了大先生兴头。
“这个‘炙木’的‘炙’,跟‘针灸’的灸,看上去差不多,意思也相仿佛,都是用火。‘炙’的上面,像是半个‘多’字,多火,就是大火;而这个‘灸’,上头是个‘久’,长久的‘久’,是文火慢火的意思。瞧那船头,大木弯弯,那是用大火给烤压出来的。”
“那,有大木, 就有小木吗?”伙计问。
“老子说过,大小多少,规矩方圆。有方,自然有圆,有大,自然就有小。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里,专门说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其实,《道德经》五千言,老子在这里,阐述的是道的原理,跟小儿课读里的‘大小多少’,跟他们在船上东拉西扯的所谓的‘大木’和‘小木’,没有一毛钱关系。老子推崇的是无为而治。无为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大处,讲的是原理,就是正本清源的大道理,这样,小处就能把握。为人处事,着眼处在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大事从小处做起,难事从易处做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另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是战国时《孟子·离娄上》里的文字。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说:“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大先生这么借题发挥,有些不着边际的,把做学问的事,柔合在江湖的行当中,有些深入浅出的意思。也是显出他的过人之处。
“见过你们东家大院里的平门隔扇门吗?”大先生问。
“见过呀,”伙计点头。
“门扇上面的梅兰菊竹,麻姑祝寿,万字送福,那些精雕细刻,都是小木的功夫。这回,该明白的了。”大先生扬起脸。
见伙计连连点头,大先生越发动了兴致:“鲁班师爷就钟情于船老大的女儿水姑。那水姑,腰身纤细,水灵灵的大眼睛,对小木匠也有些意思。一天,天气闷热,鲁班脱个精光,‘扑通’一声,就跳在江里洗澡(游泳)。没巧,水姑赶过来给他送绿豆汤,鲁班师爷一个高兴,一下子就打水里窜上岸来,猛然发现自己一丝不挂的,两人都闹了个大红脸。
“没羞没羞!红着脸的水姑,撂下食盒,拿小指头在自个儿粉红的脸蛋上直刮,更显得娇楚可人的模样。师爷也顾不得羞,就扑上去,那是想怎么的了。”
“大先生这是在思春了吧?”管家悄悄的插一句,笑吟吟的。
“那后来吶?”伙计有些干着急,连忙发问。
“后来?后来什么?”大先生说话,点到为止的,伙计就有些急不可耐的样子。
“那水姑是什么样的人,自然不从。冷不防就这么一推,鲁师爷就又‘扑通’一声,栽到水里。
“那一天,过中秋节,木匠鲁班提着点心礼品,到船东家拜节,刚进前院,就听到堂屋有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打半掩着的门洞往里一看,就看见一个标志英俊的青年男子,跟水姑低声说话,两人凑的很近,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鲁班顿时就妒火中烧,扔下手中的礼品,大踏步的跑开了。
“水姑听到门外的动静,赶忙冲出门,就看见木匠一头扎进了长江里,老半天都没有露头。水姑那份悲伤,茶饭不思的,千怨万恨的,觉得她那个年轻的小叔叔不该在那个时候出现。也是一时想不开,水姑就抱起木匠用刨子推出来的一大抱刨花,身子一歪,就跌落在了滚滚的江水中。那些刨花,飘呀飘呀,打着旋,慢慢的沉到了水里。没一会儿,却又都漂出了水面,都游动了起来,就是我们桌上这个刀鱼。所以人们又叫它刨花鱼。”
“那鲁班不是没死吗?”伙计问。伙计打小在梁府上长大,行三。孤儿一个,只晓得自个儿姓朱。都叫他朱小三。几次跟管家说,请老爷给起个名字,用梁姓。管家一直支吾着。还是在大前年,也是收粮回来,置办酒席,趁着东家高兴,朱小三就着给东家斟酒的机会,直接跟东家讨个名字。东家沉吟了片刻,说,“就叫‘梁三才’吧。‘泽’字辈,学名‘梁泽才’。《三字经》,你会背吗?”东家问。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梁三才张口就来。口才好的很。
“打住打住,”东家乐呵呵的。“记住了,‘父子亲’这么几个字,就够了。”又扭头对酒席上其他的人说,“这孩子,聪明的很,可惜了,没给入学。”
“就你这个梁三才话多。当然没有死。水姑那是误以为鲁班投江了。其实鲁班本身水性就高,虽然是跳到激流漩涡之中,到底还是让人给搭救了。再说,乡下人有事没事的,喜欢编造一些故事。也就是这么一个说法。还有人说,当年,江边的人很穷,鲁班就撒了几片刨花,变成刨花鱼,好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过的稍微好一些。”五爷接口说道。
“鲁班师爷,不是说是山东鲁国人吗?跟孔老夫子是同乡。”三才伙计常年跟管家下江南上江北的, 有些见多识广,道听途说的也不少。见大先生和五爷今晚有兴致,便一再凑趣。就提出一些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