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三个作战阶段 的 简介
(2009-05-20 09:31:06)
下一个
【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苏联·俄罗斯
作者: 东方之剑 :苏联卫国战争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6b05e950dc97e95c1138c224.html
1941年6月~1945年5月苏联反对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苏联称之为伟大
卫国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1年春,德国军队席卷了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
干半岛,控制了欧洲16国的人力、物力资源。6 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
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展开了保卫社会主
义祖国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
击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把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
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
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为550万人
(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等国军队)。计陆军190个师(内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
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
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
基辅3个方向实施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和芬兰两个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
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1941年6月,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
的兵力共268万人,计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50毫米以上)3.75万门,新型坦克
1475辆和大量旧式坦克;空军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及大量旧式飞机;海军作战舰艇 396
艘。苏联最初的作战计划是,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的突击,保障苏军主力的集中和
展开,以进攻消灭突入的德军,并将战争推进到敌国领土。战争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国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
战争初期,
德军利用暂时有利因素(突然进攻、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军队早已动员和集中并有作战
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长驱直入,迅速占领立
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封锁列宁格勒,攻占
基辅。苏军最初企图以进攻对付德军进攻,但一开始就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陷入极端
困难的处境,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广泛游击战
争的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初转入反攻,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
力,翌年4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初步稳定了苏德战场局势,击破了德国的“闪击战
”计划。 1942年5、6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和克里木的进攻作战失利,德军随即向斯
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展开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并攻占外高加索的苏石油
产地,切断苏南部地区与莫斯科的联系。苏军节节后退,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激烈而
顽强的战斗,至11月中旬守住斯大林格勒,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年底)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争发生根本转折。
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已经恢复并有一定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新
式武器装备逐渐增多,敌后游击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同时苏联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
武器装备的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消耗和钳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苏联的后顾之
忧。在这种形势下,苏军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至1943年2月2
日合围并歼灭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从而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斯大林格
勒会战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尔后苏军继续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
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解放了库尔斯克等地。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
的封锁。同时,在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至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
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完全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
面防御。8月,苏军在大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进攻,到11月为止,
收复近一半失地,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1945.5.9)苏军展开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
美英等国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并计划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
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形势下,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同美英单独媾
和。苏军在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
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
地,占领芬兰和挪威的部分领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
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领土。上述东欧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
下解放本国全境或部分领土,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获得解放。
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的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维斯瓦河-奥得河战
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并于4月16日对柏林发起总攻(见柏林战役),消灭苏德
战场残存的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获得彻底
解放。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参见彩图1945年5 月8日,
德国代表在柏林近郊签字投降)
在长达4年的战争期间,苏军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共607个师,占德军及其
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所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损失达1000万人,约占其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损失的80%。德军75%以上的武器装备亦被苏军击毁或缴获。苏军在
战争中战斗减员约1600万人。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对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
出了重大贡献。中、美、英等各国人民对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给予了巨大支援。
苏德战争表明:战争初期突然袭击和防突然袭击,是战略指导的重大问题,德国利用突
然袭击,在初期获得重大胜利;苏联缺乏准备,初期遭受严重损失,但在形势不利时能
及时转入战略防御,从而赢得时间使国家迅速转入战时体制,粉碎了德国的“闪击战”
计划。由于战争中武器装备和物资的巨大消耗,军队对后方和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十分重要。德国在初期突
击获胜的情况下,多次不适当地改变主攻方向,失去了有利战机;而苏联在反攻和战略
进攻中,能正确选定主攻方向,不给德军以喘息机会,并集中主力连续实施一系列战略性
进攻战役。随着战争规模空前增大,必须依靠巨大的军队集团才能完成战略性任务。苏
军的方面军群战役和德军的集团军群战役已成为战略性战役的基本样式。及时组建强大
的战略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将其使用在主要方向上,以及在敌后开展大规模的游击运动
都对战争有重大影响,苏联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相关链接】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10个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