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两情长久之朝朝暮暮
正文

国之精粹--明代传世名画之人物篇【一】

(2008-07-23 15:41:29) 下一个

来源:蒙娜娜丽莎




《友松图》

明 杜琼 纸本设色 纵29.1厘米 横9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诗文也古雅。其诗与评画尤深。为沈周之师。《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 一书童正在开门,院外小山与庭院之间,画有石桌、石几,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有一人正欲展纸落墨;另有两人正边走边谈,神态生动自然。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







《陶渊明像》

明 王仲玉 纸本设色 纵106.8厘米 横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仲玉(14世纪前后),洪武中以能画召至京师。此幅《陶渊明像》是画家用白描手法绘制的一幅肖像画。笔简意远,笔墨潇洒淡逸,颇有元人风格。画中的陶渊明瘦骨清像,仙风道骨,很有隐者之风。画家笔力劲健,刻画人物入木三分,陶渊明那种愿意隐遁山林的性格和内在思想,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杏园雅集图》

明 谢环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401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菽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此图绘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







《琴高乘鲤图》

明 李在 绢本设色 纵146.3厘米 横95.8厘米

李在(?—1431),字以政,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德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为待昭,入直仁智殿。李在擅长画人物,工山水。日本画僧雪舟曾与他切磋画艺。此图描绘了神话:周代赵国人琴高,擅长鼓琴,浪游北方各地,曾经投入涿水取龙子,和学生们约定十日回来;到了约定日期果然见他乘着一条大鲤鱼出现在水面,一个月以后,琴高又往水里去了。图中所描绘的正是琴高乘鲤鱼回去,学生们送行的情景。场景壮阔气势磅礴,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扬,呼啸的长风,腾涌的烟涛,也好似都在为这位壮士送行。







《归去来兮图》

明 李在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明 马轼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6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 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关羽擒将图》

明 商喜 绢本设色 纵200厘米 横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商喜,字惟吉,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一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宣德年间被征入画院,并授锦衣卫指挥之职,是宣德时的著名的宫廷画家。他擅长多种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兼长,他继承南宋画院的传统,以精工富丽见长,但他也不是全摹宋人。《关羽擒将图》描写的是蜀将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擒获庞德的故事。画幅面积较通常的立轴画大,以人物为主而衬以松石为背景。故事的内容与高大饱满的人物造型和构图安排,气势强大雄伟而动人心弦。从人物造像和笔法特征上考察,这一作品与壁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与元代道教宫观永乐宫纯阳殿的壁画有一定的渊源。







《明宣宗行乐图》

明 商喜 绢本设色 纵36.8厘米 横68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著名宫廷供奉画家商喜的代表作。画幅共分为六段,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的游乐活动。画中所表现的是射箭、马伎、棰丸、投壶、坐轿等场面。全图设色浓丽、鲜艳。皇帝的形象多次出现,并带有肖像特征。









《四仙拱寿图》

商喜 绢本设色 纵98.3厘米 横14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在艺术表现上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画法工致,笔法劲健,法度严谨,造诣高出时辈,是明代院体画中不可多得的巨制。此图是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亦称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







《达摩六代祖师像》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33.8厘米 横219.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点装佛教圣地。把佛法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将六代祖师并行安置在一个画面上,其间以松石、泉水等相隔,过渡自然,各代祖师刻画精细,情态各具。画面上署款为“西湖静庵为普顺居士写”。拖尾有明、清祝允明、唐寅、曹勋、曹溶四题,其中唐氏长题为六祖事迹。







《钟馗夜游图》

明 戴进 绢本淡设色 纵189.7厘米 横12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钟馗夜游图》是传统题材,元代龚开曾描绘过,但戴进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他把人物画得很大,充满画面,其中又特别突出人物的眼睛。钟馗坐在由四个小鬼抬着的舆轿上,另外两个鬼卒为之撑伞和挑行李,月色朦胧,行色匆匆,像是在巡视和探索人间鬼怪。此画是典型的“钉头鼠尾描”画法的代表作,运线顿挫跌宕,洗练遒劲,豪迈雄浑,与大斧劈皴的简劲山石与人物相得益彰,这也是“浙派”的主要特色之一。







《砺剑图》

明 黄济 绢本设色 纵170.7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济,生卒年不详,福建闽侯人。官直仁智殿锦衣镇抚。擅写人物,风格豪放,用笔较刻露,得颜辉意韵。图绘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腰挂葫芦,衣衫褴褛,赤足立于水中,双手挽宝剑,在石上磨砺。在衣纹的描写上,用工整流畅的铁线描和兰叶描,造型准确、个性鲜明,属于继承唐宋以来工笔传统工细人物画。整幅作品,用笔秀润,设色古雅,老松苍劲,岩石朴茂,人物生动传神,体现了画家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过人的艺术功力。







《聘庞图》

明 倪端 绢本淡设色 纵163.8厘米 横9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端,字仲正,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德中入画院。工书善画,长于道释人物,兼工花卉,山水宗马远一派。《聘庞图》描绘的是三国时期“礼贤下士”的历史题材,在画面上展现荆州刺史刘表亲至山林聘请隐士庞德公的故事情节。庞德公是名士庞统的叔父,与徐庶、诸葛亮、司马德操等贤达交谊笃厚。刘表数次聘请庞公,未获应允,只得叹息而去。 画面上着重刻划了刘表诚挚谦恭的态度,从而突出了统治者招聘访贤的主题。作品与其说是赞颂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在表彰当朝君王的德政,这是明代宫廷画的共同特点。







《武侯高卧图》

明 朱瞻基 纸本水墨 纵27.7厘米 横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孙,在位十年(1425—1435)。朱瞻基虽为皇帝,但是喜好闭目酣睡。诸葛亮的神情安闲自在,而举止则狂放不羁。全图素雅清淡,不施色彩,十分恰当地表达了诸葛亮清闲的田园生涯。画面线条流畅,顿挫明显,采用了“钉头鼠尾”的描法,很有表现力。







《月下吹箫图》

王谔 纸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8.2厘米 济南市博物馆藏

王谔 ,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即公元十五世纪后期,弘治初以绘事供奉仁智殿。长于人物,画格出吴伟之上。此画在表现手法上,其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简括爽朗。不作全景式构图,取一边角,把选择好的局部环境,布置在一个角落,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也更加突出。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肖,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起蛟图》

明 汪肇 绢本淡设色 纵167.5厘米 横10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汪肇,字德初。安徽休宁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人物取法吴伟,用笔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浮云,遂自号海云。属于浙派画家,与江宁人蒋嵩齐名。《起蛟图》以奇异不凡的构思,描写了在风云变幻之中蛟龙起伏的惊人情景。在浓云迷雾间,一条神通广大的蛟龙舒展筋骨,横现于太空。在旅途之上,石壁老树下,有主仆二人在匆匆赶路,顺风左行,长者仓皇回顾天空中一条腾起的蛟龙,流露出惊异而又镇定的神色。画家采用了吴伟、张路的水墨技巧,运用泼墨法,生动地表现了蛟龙腾跃、山风呼啸的豪壮气势。







《一团和气图》

明 朱见深 纸本设色 纵47.8厘米 横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见深(1448—1487年),为明朝第九代皇帝,年号成化,庙号宪宗,明英宗朱祁镇之长子。明朝皇帝中多有擅画者,朱见深即是其中之一。朱见深擅长画神像。这幅《一团和气图》画于他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畅。







《雪夜访普图》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纵143.3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是明朝的宫廷画家,职锦衣都指挥,擅长作山水、人物。 此图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询问计谋的史实。画家刘俊几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叙述,将其变为图画的。画幅层次分明:下部为赵普家的大门及院墙,门半启半闭,门外站着赵匡胤的随从数人;进入门内,有一段空地,然后便是全图的中心。赵匡胤和赵普二人盘腿而坐,身边置炭盆,既可取暖,又为烤肉。他们身后是一座大屏风,赵普的妻子露出半个身子,双手捧酒壶。君臣二人交谈正酣。画家运用线条十分纯熟,很富表现力。







《刘海戏蟾图》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纵139厘米 横98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刘海戏蟾图》画刘海于万顷海涛之上,手戏金蟾的情景。画面上刘海居中,呈正面像,双手持蟾,情态和善欢悦;宽袍大袖,衣带飘动,与海涛相谐,一派得道成仙之相。在艺术表现上,这幅作品构图饱满,除人物外,海涛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画风工谨,设色淡雅;衣纹用笔,线条劲练,下笔稍粗重,但刚柔相济,恰到好处;海涛以颤笔勾描,精细异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汉殿论功图》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纵165厘米 横106.5厘米

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人物衣纹的较为粗重直挺的线条和海涛的细劲曲线形成对比,背景的单纯润柔和人物的丰满形成一定的对比。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初立,功臣在殿上争功邀赏,致拔剑砍殿柱。叔孙通乃说高祖召鲁地诸生,规定朝仪,高祖大喜,以为如此始知皇帝之尊。







《云中送别图》

明 陶成 纸本水墨 纵25.1厘米 横1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陶成,字孟学,号云湖仙人,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其生卒年不详,约在成化、弘治年间。宪宗成化七年举人,尤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信手拈来。人物肖南宋风韵;此画水墨画人物山水,系成化二十年为送别友人赴云中(今山西大同)就任所作。人物用白描手法,树石笔墨湿润,有元人遗意,别具一格。此幅作品是画家传世作品中唯一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陶成天性落魄,却极多才多艺,诗文奇古,胸中飒然,故名冠一时。







《杂画册》

明 郭诩 纸本设色

郭诩,生卒年不详。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此图册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绘图八幅,每幅图各题七绝一首,以诗配画,抒发胸中意绪。《蕉石妇婴》图中的人物,运用白描工笔画法,女子的脸部用笔轻细柔和,形象端庄秀美;衣纹线条流畅,情调凝静,风格独具。所画的山水,笔墨滋肆,以狂逸的气势取胜。在花鸟画方面,画家的突出的创造性的成就是采用没骨法来绘写花卉草虫。







《琵琶行图》

明 郭诩 绢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运用工笔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侧立的商女,均以细秀流畅的兰叶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态细致,风格清新淡雅,毫无狂态和逸笔,属于郭诩比较工细的一路画法。然亦透出画家对简逸的追求,如在情节铺叙方面,省却了环境和陪衬人物,着意刻画两位主角,并突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情态,笔简而意完。







《东山携妓图》

明 郭诩 纸本墨笔 纵123.8厘米 横49.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郭诩擅长画人物、山水,善用简笔写意法,三二笔横涂竖抹,放逸脱俗;此有工整的轻勾淡染,然亦具逍遥豪迈之韵。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







《古贤诗意图》

明 杜堇 纸本墨色 纵28厘米 横107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印。共九段,每段有金琮书诗,卷未金琮跋云:“□□索仆书古诗十二首,将往要杜柽居为图其事,柽居无讶仆书敢占其左,以渍痕在耳,他玉图成必有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者,仆奚辞焉。弘治庚申六月廿八日,金琮记事。” 全卷画幅,杜堇细心体会诗意,作出巧妙构思,人物突出,情景交融。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稍有轻重提按,含蓄秀雅。山石树木安排简洁而自然,山石用侧锋斧劈皴,近马远、夏圭,但用笔却缜密透逸,具元人韵致。此图为其白描巨构佳作。







《题竹图》

明 杜堇 纸本墨笔 纵191厘米 横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竹的故事。画面正中高帽长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转折和顿挫,纤细而有力。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似乎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杜堇的画风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时期绘画所具的时代性。







《宫中图》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杜堇(15—16世纪),本姓陆,出继杜氏,字惧南,号柽君,又号古狂,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好为诗文,擅长绘画,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尤精人物,宗法李公麟白描法,线条纤细流畅,又别具秀媚之态,为当时白描高手。他后来寓居京师,唐寅30岁进京会试时,曾与他相识,《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诗赠杜堇诗曰:“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唐寅有路较工致人物画,就受杜堇一定影响。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







《伏生授经图》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纵147厘米 横104.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布势跌宕起伏,运笔迅疾顿挫,具豪迈放逸意趣。这种繁简结合、工写相兼的表现手法,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也同样可以见到,反映了较全面而娴熟的技艺。伏生为汉代济南人,字子贱,原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至西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的人,时伏生已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错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谓《今文尚书》。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个题材,图中倚坐在方席上的老者即是伏生,鬓发苍苍,老态龙钟。







《山水图》

明 张復 纸本墨笔 纵33.2厘米 横13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復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的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这幅山水画在构图上富于巧思,在明代文人画中很是少见。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梅下横琴图》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文人雅士在梅下抚琴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挥斥文章,谈笔风生。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武陵春图》

明 吴伟 纸本白描 纵27.5厘米 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歌舞图》

明 吴伟 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女仙图》

明 吴伟 纸本水墨 纵162.7厘米 横6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年时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为参政钱昕收养,伴其子读书。经常窃笔弄墨,画山水人物之状。钱昕见后很是惊奇,说:“若作画工也?”即给他笔与纸,供他 练习绘画,二十岁时到南京,画名遂起。明孝宗命其作画,称其“真仙笔也”,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此画用极简的象征性手法表现女仙。







《东方朔偷桃图》

明 吴伟 绢本水墨 纵1346厘米 横876厘米 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琵琶美人图》

明 吴伟 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 横61.2厘米 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在表现技法上,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马球图》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藏

马球在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已见载,到唐代,成为宫廷所崇尚的运动。宫廷贵族以此为乐。此画即是描绘了这种热烈的场面。画中线描生动而婉转多方折,造型传神而富有活力。马则是体健膘肥,造型准确。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墨笔 纵141.3厘米 宽9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开阔的岸上,一女仙盘腿而坐,面部朝向波浪,双手持箫,正依节而吹,其仪态悠闲淑雅。在仙女的旁边,有一仙桃于坡石之上,勾画出一幅美妙的仙境世界。江海扬波,萧声悠扬,起落的波浪和玉萧声声充满和谐的韵律。仙女的身后古松挂藤,好像随着女仙的萧声摇荡飘曳。画中虽然没有描绘琼楼玉阁,但仍然使人感到清幽美妙。虽说画的是仙女,但看上去却是描绘的民间的吹箫少女。除人物以外,江涛、树干、石坡,都用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从而突出表现了环境物象的质感。







《溪山放艇图》

明 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路的人物画继承了吴道子、梁楷、牧溪的疏体写意传统,发扬了吴伟放笔写意的画风,笔势极为豪壮,透露出明清写意画盛期的来临。 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此画体现了张路的人物画风格。







《苏轼回翰林院图》

明 张路 纸本设色 纵31.8厘米 横121.6厘米

此图是张路人物画的代表作。苏轼由于和王安石的矛盾,被朝廷贬谪,但不久又受重用,被皇上任命于翰林院。一夜忽被皇后召见,向他解释原委,并重申对他的信任,尔后皇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并让侍从摘下自己座椅上方悬挂的一对金莲灯为他照明。此图表现的正是这一情节。人物用线细利率直,带速写之意。画风趋于豪放纵宕一类。画面无作者题款,传为张路作。







《骑驴图》

明 张路 纸本设色 纵29.8厘米 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以庠生游太学,然竟不仕。转而寄情绘事,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此图画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听琴图》

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31.4厘米 横61厘米 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张路擅画人物,最早也成名于人物。其画笔势遒劲,用笔迅疾粗放,协感较强。此图原为大型册页,高居翰认为画中题材可能是“俞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的故事,表现文人的雅逸生活。画中二人,一个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纹线条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了浙派晚期笔墨特征。







《老子骑牛图》

明 张路 纸本设色 纵101.5厘米 横55.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表现手法上,张路受吴伟的影响很大,笔势狂放而草率,但笔墨变得愈加雄奇。人物结构准确而又稳妥,基本合乎人体比例。人物的面部刻画得非常传神,衣纹的穿插也灵活巧妙,整个人物给人一气画成之感,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致。此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







《寒山拾得图》

明 蒋贵 绢本淡设色 纵173.5厘米 横105.5厘米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秋林觅句图》

明 万邦治 绢本设色 纵164.5厘米 横101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万邦治,生平画史无记载。据传世作品考,字石泉,擅画人物,其笔墨明显受到浙派影响。 此图描绘一老者伫立在古树下寻觅佳句的情景。老人鹤发童颜,清逸矍铄,似乎仙风道骨一种扑面而来。画面风格豪爽飘洒,有“江夏派”吴伟之笔意。







《汉钟离像》

明 赵麒 绢本设色 纵134.5厘米 横57.2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赵麒,画史无传,生平不详。其落款似明代画家。明代对佛道二教非常重视,宫廷画家曾创作许多道释画。“八仙”是当时道教画最风行的题材。此图绘诙谐飘洒的汉钟离于波浪翻滚的海面,雾气升腾的场面对渲染仙家的仙风道骨很是有便利之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