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长颈鹿的进化问题提上来回溪边小树

(2008-04-14 21:39:32) 下一个
你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基因可以由A因随机突变变成B,自然也可以由B随机突变成A.而拥有基因A的生物既然可以存活(否则就没有后代了),
那由B到A的后代也应该可以存活.对不对?

第二,怀疑进化速度的不恒定,至少不象我说的那样多数时间平衡,少数时间加速变化。

回答:第一个问题,严格的说,有可能,但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有这么几点:适应草原生活的鹿并不只有梅花鹿,或者说并不只有已经存在的这些个鹿的种类,还有很多根本没有进化出来的鹿。而生物偶然进化出来的梅花鹿只是其中的一种,进化的路线几乎不可能从长颈鹿按照“原路”返回到梅花鹿,而更有可能寻找另一个解决方案。

至于你要问我理论或者实验依据嘛,我只能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一下:鹿有若干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就是鹿的遗传信息,大致可以表示鹿的所有特性,例如脖子的长度。染色体就是基因串,可以简单的用字符串表示(例如人的染色体是ATGC的组合,当然还有一些现在未知的内容,例如SN。当然,鹿的染色体可能不同,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想,这里的鹿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真的要讨论鹿,而是要讨论进化论的理论和机制)。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染色体排列成一串(当然是双链的),用它来代表一个鹿的个体。如果这个染色体串中有不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们所代表的鹿不同。

突变是在染色体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个位置是随机的,可能脖子变长,可能变短,但更多的时候是跟脖子无关的,毕竟脖子的长度只是鹿特性的一个小部分。

杂交是染色体互相结合,产生新染色体的过程。我理解这个过程的作用主要是融合一个群落的个体,使它们之间的差异缩小,当然通过自然选择,这样的过程也可以产生适应性强的个体。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每一个个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生存适应性和交配适应性。综合起来,对于每一个个体(染色体串),都有一个适应性评价,有的高,有的低,评价高的更容易有后代,因为它更容易活下来,然后也更容易娶媳妇。但是对于不同的环境,这个评价不一样,比如草多的地方和树多没草的地方,对于不同的时期也不一样,比如唐朝以胖为美,宋朝以瘦为美。

撤远了,呵呵,回来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不可逆。因为染色体很长(数学上就是多变量),自然适应度是多方面的综合(数学上就是非线形目标函数,甚至是暗参数形式的,暗参数这个中文翻译不准确,英文是implicit parameter,即没有f(x)这样的表达式,而只有g(f(x),x)=0这样的式子,这里f(x)是目标函数),这样的系统存在多个局部最优几乎是100%的。系统越复杂,变量越多,存在的局部最优也很可能越多。我不能证明自然选择的适应度函数是多局部最优(local optimum),因为目前根本写不出这个函数,连g(f(x),x)=0都写不出来。但很多大为简化的目标函数都有多个局部最优,自然选择的这个函数也有多个局部最优,这在逻辑上叫归纳。

梅花鹿是其中一个局部最优,在草地自然适应度函数下。在树多没草的地方,在那个函数下,长颈鹿是一个局部最优。现在,自然环境改变了,树多没草的地方变成了草多没树,函数变回草地函数(当然,在真实的世界,这个函数完全一样不可能,但这不是主要矛盾所在,就姑且算做完全一样)。就是在函数跟以前的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原因是梅花鹿只是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全局最优只有一个,而局部最优就很多。如果自然时间无限长,而草地函数永远不变,鹿的进化可能会收敛到全局最优,但是自然的时间虽然长,但相对进化还不够长。如果自然可以一次一次的重演,鹿进化到全局最优的机会会多于某一个局部最优,可惜自然只有一次。所以梅花鹿不是最适应草地环境的鹿也不奇怪。为什么梅花鹿不进一步进化,或者是因为时间不够长,或者是因为突变机制本身的问题(这个在遗传算法里经常发生,它总是不能达到全局最优,例如200个城市的TSP问题就几乎到不了全局最优)。

后一个问题我下一个帖子回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