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个您经常听说但从没去过的国度

(2011-08-10 11:41:19) 下一个
这个国家离本坛英雄谢尤勤的家乡很近,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沟-—江西瑞金,名字就叫”China Soviet Republic”!

山沟沟里的国度,为什么烂漫的又是洋文又是Republic又是Soviet呢?您想过到这么浪漫的国度旅游拍片片吗?

哈哈哈,对不起,您去不了。因为,它已经亡国了。
请您听我慢慢介绍。

1931年918事变,日本鬼子悍然侵略东北,举国悲愤,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可是,1个多月后,中国XX党利用外敌入侵,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年幼弱小的这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苏俄国的金钱资助和直接控制下,于苏联的国庆节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英译为 China Soviet Republic,就是 Soviet Republic 的 China 支部,诞生于1931年11月7日(前苏联国庆节)。

这里罗列一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有趣特征:

1. 设有护照,首先叫做路条,后来觉得不严肃,就改成护照了;
2. 举行了开国大典,颁布了宪法;
3. 发行了货币,货币上面印着个外国人的光头(您猜猜是谁的光头?),而其“防伪标识”是邓子恢和毛泽民的俄文签名!!!
4. 其国旗也照搬苏俄体制,挂起苏俄镰刀斧头标志;
5. 喊的口号居然是”武装保卫苏联“;
6. 将其控制区域称为“苏区”,即Soviet属区。

由于China Soviet Republic建立在中华民国境内,而且距离中华民国的心脏(首都南京)非常近,因此,被中央政府视为武装叛乱割据政权、派军队围剿. 这就开始了后来的五次“围剿”和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宁苏区,在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至此遂自行中止。这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可日本鬼子在东北烧杀抢掠奸淫中华妇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却跑到西北去,相距上万里。难道是空手道抗日??

非也非也,原来他们是想打通西北通道,直接投奔 Soviet Republic 总部!

注: 有关西安事变。张少帅一枪不放抛弃东北后,逃到西北,又想开创西北国做西北大王,于是寻求苏俄国的帮助。在XX党的鼓动下,软禁了前来督战的蒋光头。XX党最开始一致要枪毙蒋光头,谁知苏俄国不同意。顶头上司苏俄认为要是蒋介石被枪毙了,中国一定会全面内乱并而散架,日本鬼子就会迅速占领中国全境,然后下一步就可以进攻苏联。所以斯大林下令把老蒋放了,并在蒋的统一领导下,”一致抗日”。
http://www.google.co.jp/imgres?q=%E4%B8%AD%E5%8D%8E%E8%8B%8F%E7%BB%B4%E5%9F%83%E5%85%B1%E5%92%8C%E5%9B%BD&hl=ja&sa=X&tbm=isch&tbnid=B9uB3MdytwX3cM:&imgrefurl=http://history.gmw.cn/2011-04/28/content_1900680.htm&docid=PE9y_UM8i-SHaM&w=450&h=245&ei=081CTuKhApPKiALWmLmqBQ&zoom=1&iact=hc&vpx=290&vpy=-10&dur=313&hovh=166&hovw=304&tx=137&ty=176&page=30&tbnh=76&tbnw=139&start=232&ndsp=8&ved=1t:429,r:3,s:232&biw=640&bih=314
http://zgcz.ccots.com.cn/userfiles/image/2009/07/20090713151925.jpg
http://www.google.co.jp/imgres?q=%E4%B8%AD%E5%8D%8E%E8%8B%8F%E7%BB%B4%E5%9F%83%E5%85%B1%E5%92%8C%E5%9B%BD&hl=ja&sa=X&tbm=isch&tbnid=AxbXnJi8Z-Mq1M:&imgrefurl=http://zhuanti.jinti.com/shishi-jiandang90/dangshi/146682660-P6.html&docid=3_A3HyTn67ImuM&w=200&h=133&ei=081CTuKhApPKiALWmLmqBQ&zoom=1&iact=hc&vpx=159&vpy=50&dur=234&hovh=106&hovw=160&tx=99&ty=72&page=17&tbnh=90&tbnw=136&start=125&ndsp=10&ved=1t:429,r:5,s:125&biw=640&bih=31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