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东北虎1949 zt

(2009-12-23 18:44:05) 下一个
1949年是国民党总统府的“搬家年”,从南京、广州、重庆一路搬到了台湾。四野是一定要感谢的,正是他们从山海关不依不饶地追到了海南的天涯海角。

  1948年年底,客居北平的山西人傅作义收到一则情报,林彪的部队入关了。一开始,傅作义还不大相信,新华社和《东北日报》当时发表的消息都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但进一步的情报不由得傅作义不信了:不光是看到军队大都戴着狗皮帽子,连东北人那句“妈个巴子”都听到了。

  就这样,傅作义光荣地成为了林彪率四野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男配角。而整个1949年,国民党中如傅作义这样的一线男配角还有很多。

  张正隆这次像过去的作品一样也将笔触从四野的东北征战史转到了四野入关后的故事。与过去的作品不同的是,《枪杆子1949》记录的是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结束后进关南下直到解放海南岛,从这一点上看,《枪杆子1949》可以说是续篇,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完成了一部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征战历程。

  与当时经过了八年抗战烽火洗礼的内地相比,东北基本没有遭到战火的重大破坏。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状况而言,东北在抗战结束后的中国,地位和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缺乏稳固大后方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国民党对于东北自是志在必得,国军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和新六军(军长廖耀湘)都被派到了东北。但是,还不到三年,1948年11 月,随着辽沈战役的落幕,东北境内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就在锦西葫芦岛消逝了。据说,蒋介石后来曾不无懊悔地认为不该听从马歇尔的建议,将这么多美械部队派到东北去。

  蒋介石的失策确实是在东北。事实上,当时即使五大主力都调来,也很难确实控制东北。道理很简单,只要看看东北的地理位置——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今俄罗斯)和蒙古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正位于东北亚的心脏!再联系二战后期所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东北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自日俄战争后被逐出东北,东北情结就深深地刻在苏联人的心里,此时好不容易借着二战中对日出兵的机会重新进入东北,怎么可能会拱手相让?尽管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从1946年2月撤出东北,但在旅顺、大连地区的苏联驻军可是一直到1955年才撤出的。因此,完全可以说,对东北的争夺,实质是三国四方 ——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的博弈角力。如果真正看懂了这些,就明白东北实际上在1945年8月苏军进入之时,国民党就已经再难插足了。美国的援助是相当有限的,绝不会冒着与苏联开战的危险全力支援国民党,所以国民党不可能控制东北,早在1945年8月就已经确定了。张正隆花费了大量精力采访了很多当年的亲历者,但这些人当时都只是中下级军官或者是普通一兵,对于这些高层的斗争自然难以了解,因此这一点也是作品的软肋所在。笔者以为,只有清晰地理清这些政治上的博弈,再结合张正隆的书来看,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由于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以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中共武装在进入东北后不便以八路军的名义,最初是以人民自治军、省联防军的名义。1945年10月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统一指挥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直到1948年1月才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从名称上正式明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这个名称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争夺东北的政治复杂性。

  1948年8月为了适应在东北即将开展的大规模战略性决战,东北人民解放军单独成立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下辖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纵队以及十四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总兵力达七十万,这是一支完全可以用于机动作战的打击力量。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辖第38军至49军,在五大野战军中,惟独四野的各军下辖四个师。

  四野全军约九十万人,而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总兵力也不过两百一十万。在装备上,一个步兵营就有九挺重机枪外加九门迫击炮。四野的炮兵力量更是在各大野战军中首屈一指,辽沈战役后就成立了三个炮兵师,其中一个是骡马炮兵师,一个是摩托化炮兵师,还有一个名义是炮兵师其实是战车师,也就是坦克装甲车部队。而装备的重炮就有美式155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日式150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三十四门,这样的火炮装备水平,在当时国共两军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再看四野的指挥人员配置。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在十名大将中,四野占了三人;在五十五名上将中,四野有十九人;在一百七十七名中将中,四野有五十七人;在八百零二名少将中,有二百六十人;在后来晋升的五百三十三名少将中,四野有一百七十八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在基层的连排班长中,大都也是久历战阵,对于四野的六大战术原则都是了然在胸。

  由于东北野战军冬装的军帽与其他解放军部队不同,是狗皮帽子,所以国民党部队最怕戴狗皮帽子的部队,甚至一看到狗皮帽子的部队就四散而逃。以至于进关后,气温远比关外暖和,但四野战士还是戴着狗皮帽子,实在太热就用枪挑着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风光一直持续到了打天津——四野的军威之盛可见一斑,名副其实的“东北虎”。

  四野入关之后,首战天津,对于这个有十万守军、工事坚固的大城市,当时以擅守闻名的傅作义认为可以守上三个月,四野上报给中央军委是十天攻占,而直接负责指挥攻城作战的刘亚楼给四野总部的计划是三天拿下,实际上仅仅二十九小时就全歼守军,活捉陈长捷。这一战彻底打掉了华北国民党军固守待变的信心,更使其清楚地认识到了四野的实力,正是因为有了天津的二十九小时,才会有后来北平的和平解放。

  渡江后,四野根本捞不到仗打,因为当面的国民党军是望风而逃。四野南下后更多的敌人是天气和水土不服带来的非战斗减员。即便是在整个南下作战中损失最大的青树坪之战中,桂系精锐三个师伏击四野146师的两个团,占尽人数、火力、地形优势,居然打了两天两夜都没能把这个四野中还不能算是一等主力的 146师给吃掉。参战的老兵后来评价说,这样的条件换成我们打桂系的伏击,不说全报销了、一个不剩,也剩不下几个。四野的豪气可见一斑。青树坪之战两个月后,四野135师因为没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孤军楔入国民党军纵深,被桂系四个最精锐的师包围,但硬是顶住了,为四野主力赶来对这四个师实施反包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结果这四个桂系最后的命根子王牌师被全歼。

  四野南下后所经历的战斗,从平原到山地,从大兵团远距离迂回到山地围剿土匪,从攻坚战到登陆战,几乎打了个遍。而四野鲜有败绩,其战斗力之强之全,只能用叹服来形容了。

  张正隆的《枪杆子1949》真实与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写出了四野的威武,也写到以前极少见诸书本的“负面”内容。他也写到了逃亡问题,这在以前描写解放军的纪实文学中,是从没提及的,但在历史上却是真切存在的。逃亡现象主要有两次,一是最初“闯关东”时,一些南方战士难以适应东北的环境而逃亡。二是四野大军入关南下,一些东北战士不愿远离故土而逃亡。于是,前者是北方战士帮助南方战士,而后者则是南方战士帮助东北战士,加上有力的政治鼓动和教育,逃亡现象很快就被克服了。

  张正隆从过去的作品开始,对当时的林彪的描述和评价就比较客观,在《枪杆子1949》中也依然秉承了这一点,这也是这两本姊妹篇的一大亮点。作为在1955年授衔时最年轻的元帅,曾经是“副统帅”的军事家,林彪也是军史界争议最多的人物。张正隆显然是站在“褒林”的立场上的,以亲历者回忆的细节,特别是吃了一个梨而拉肚子等等,试图展示一个真实的林彪。

  林彪带兵,非常重视对部队进行战术教育。尤其是对作战中发现的战术经验进行通俗简洁的归纳和总结,变成非常形象、通俗易懂的战士语言,这对我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基层指战员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最典型的就是“一点两面”、“三三制”等六大战术原则。在林彪的带动下,四野部队战术素质明显较高。一个真正的军事家,不仅应该是个战略家,更要是个战术家,也只有这样的统帅,才能带出真正的精锐之师。

  和人们印象中的军人完全不同,林彪从不骂人,也不讲粗话,以至于有了“大姑娘”的外号,这是极其罕见的。虽然林彪平时不善言谈,也不大擅长与人交际,但是对部队却非常关心,非常了解,能体谅部队的疾苦和难处,从来不给部队下达完不成的任务;对会打仗的将领也非常器重,并不在意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深不深,是不是自己山头的人。因此在四野中,林彪具有很高的威信,真正是不怒自威。

  林彪的对手无一不是国民党军中响当当的人物,在东北有熊式辉、陈诚、杜聿明、卫立煌,入关后有傅作义、白崇禧、薛岳,但无一不是败在了林彪的手下。辽沈战役结束后,杜聿明到了北平,傅作义请杜聿明吃饭,席间傅问杜对东北和全国时局的看法。杜聿明回答道:“东北共军近百万,不久将南下关内作战,其武器装备和战术水平,远远超过关内共军,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中国。”对手的肯定无疑是最客观的评价了。

  张正隆说,对那些林彪在军事指挥方面的种种批评,要看清楚这类文章发表的时间,这些批评“只能是在1971年9月13日之后才可能听得到”。这离四野纵横捭阖的1949年已经二十二年了。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最为艰难的一年,熬过了1947年毛泽东就已经断言胜利在望了。1948年是剧变的一年,是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年头,当1948年的年底,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而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使得毛泽东底气十足地说道:“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1949年,是蒋介石的“搬家年”,国民党的总统府先从南京搬到广州,又从广州搬到重庆,再从重庆搬到台湾。林彪麾下的“东北虎”搬家公司是一定要感谢的,是他们从山海关不依不饶地追到了海南的天涯海角,否则,建国六十周年起码要推迟到2010年之后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