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老爸的博客

对兵法的运用,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对伟大人格的培养,股市和球场一样提供了训练环境和搏击战场。
正文

攻击与人性

(2012-05-16 11:32:06) 下一个
攻击与人性动物行为研究学者康拉德劳伦兹(kanrad lorenz)的名著《On Aggression, 1963劳伦兹认为:攻击性是动物的本能,攻击性也是人 的本能。 劳伦兹是由对鱼和鸟的观察与实验中,证明攻击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也就是“同类相斥”的原则。 假如没有同类可以攻击,它们就选择那些关系亲近或颜色类似的异类为攻击目标。完全互相依赖的小团体可能互相发泄怒 气,团体里的分子愈是彼此了解,彼此相爱,则受到压抑的攻击性就愈危险。据我个人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阀限会降到极低而让怒气和攻击行为发泄出来,这 时,好朋友的互殴程度是很惊人的。了解这种现象的法则,是可以避免导致杀人事件的,但是却不能减少痛苦。有些人会找到发泄途径,例如砸毁不太贵重的东西。这样确有帮助,这种方便的方法常常可以防止攻击本能的不利后果。领悟不到这种道理的人曾经因此而杀了他的朋友。常说的“无名火”,就最是这个。心理学家所说的暴力倾向,也根源于此。实际上中枢神经在反应前并不需要等待刺激──就像电铃要按开关才响──相反,中枢神经自己就可以产生刺 激。攻击有何价值?在保护物种作用的压力下,他们的行为机制和武器变得如此发达,所以我们必须提出达尔文式的问题。达尔文表示‘生存竞争’(The Strugle existence)有时被误解为不同种类间的竞争。实际上,达尔文所说的竞争和竞争所引起的进化,存在于近亲之间。使一个物种消失或转变成另一种类的因 素,是有益的‘发明’,这种发明,在遗传性突变的赌博中,会偶然落在同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上。这些幸运者的后代逐渐超越其它分子,一直到这些特殊种类只 包括那些拥有新‘发明’的个体。无论如何,不同类的动物也有类似的斗争存在 。异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比同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更明显。食者与被食者的竞争,绝不至于引起被食者的灭种。它们总是保持一种双方都能忍受的均势。最 后的几只狮子一定早在它们猎杀最后一对羚羊或斑马之前就饿死了。另一方面,捕食者与被食者之间的争战并不是真正的斗争。捕食者内在的动机和争斗时的动机根本不同。内在推动力的不同,可以清楚地在动物的动作中 看出。一只狗在将要捉到兔于时表现出来的兴奋与快乐,和它欢迎主人或某种期望兑现时是一样的。同类相争最重要的作用是公平分配存活领域。这当然不是唯一的。达尔文已观察到雌雄淘汰的作用,为了繁殖而淘汰出最好的雄性。但是选择配偶时的最后一句话是由雌性说的,雄性无法反驳。相对于同类竞争,高等脊椎动物的群居生活进化出阶级次序。那么这个次序对于同类物种有何意义呢?劳伦兹的回答是首先可以抑制群内的攻击,次之可 以导致保护弱小。既然个体之间永远存在紧张状态,所以社会性动物都是‘社会地位的追求者’。两个动物在阶级次序中愈接近,紧张度就愈高,相反,阶级远远分开,紧张度就消 失。劳伦兹提到观察穴鸟、猩猩、狒狒时,除了阶级,还有一个老年者的经验和权威受到模仿与尊敬的现实。动物没有文化。思想的交换和仪式无法由传统传递。动物有一个简单的传统,它和人类最高级的文化传统相同──就是习性。习惯一旦固定了之后,其力量 就大于我们所能想象的。人类知道自己的习惯和形成纯属偶然,也知道打破习惯不见得就有危险,但仍有不可抗拒的焦虑迫使他遵守习惯。当人类不再由己身获得习惯,而是经由文化的传递,一种新的、有意义的特征就出现了。第一,他不再知道特殊行为的起因。第二,令人尊敬的法律制定者,因为年代久远,好像存在于神话中,他们也被神话了,于是他们的法律似乎是神的昭示,触犯者便有罪。模仿夸张’(Mimic Exaggeration)可以导致仪式。事实上仪式十分类似象征事物,仪式也产生夸张的影响。人类的艺术主要也是在仪式中发展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