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爸 (下)
(2004-06-14 17:35:52)
下一个
话说老爸
(5) - 老爸的仕途
老爸仕途坎坷,大学毕业后的前二十年都不得志。想来想去,老爸骨子里应该是有一股傲气,不喜欢作违心的事情。
上大学的时候老爸和老妈一样要求进步,申请入党。那年代入党是一个非常神圣、崇高的愿望,要历经磨难和考验才能实现。老妈顺利地实现了愿望,以后一直积极进步,所以后来也作了个不大不小的科级干部。老爸据说当年和他们的那个转业军人出身的书记和不来,又不肯卑躬屈膝,入党一压再压,一直到老爸兴趣索然。没有党籍、就没有官衔,相应而来的工资、住房等等实际利益都是低老妈一头。想想老爸那些年过得是够窝囊的。
老爸老妈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据说当时单位里分成“造反派”、“保皇派”,两派互相斗得天昏地暗。老妈好像是保皇派的,反正她肯定是搅在风口浪尖上,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老爸属於“逍遥派”,置身事外的那拨儿人,并自动要求去教工厂的技工学校。闹得最凶的一二年,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教室的桌椅被砸烂。老爸却远离是非,一直订阅专业杂志,好像叫作“无线电”。在包括老妈在内的同龄人风风火火闹文革的同时,老爸一直没停钻研业务。大概是当时被叫作“白专道路”的典型。
老爸在运动的那几年里为家里作了两件好事。一是学会了木匠活,家里的折叠式的饭桌和大衣柜,别人家还都没有呢,老爸自己打了一套。后来屡次搬家,家具更新换代,而这两件老爸的作品却修来修去、漆来漆去,三十来年一直不舍得丢掉。
另一件事是1975年,老爸自己组装了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9寸黑白。通过老同学买的出厂价显像管,和五金商店里论斤出售的电阻、电容等零件。有几个月,老爸天天晚上在那里研究图纸,往线路板上焊零件,家里满屋子的焊锡融化的怪味。记得周总理逝世、毛主席逝世那会儿,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全都挤在我们家看电视转播。
老妈总是嘀嘀咕咕地数落老爸不务正业。老爸也不太在意,有时急了也吵上两句。但是有一次打架我记忆深刻。老妈请来了他们的一个大学同学,XX叔叔来作客。他大概在哪个不小的工厂里作到了副厂长,每次见到我都瞎说八道什么,“长大了作我儿媳妇吧。”俗不可耐之至。大概老妈找来老同学劝劝老爸,让他开开窍。就记得XX走后,有点喝醉的老爸大发雷霆,摔盘砸碗。最后老爸老妈互相喊,“不过了”,“不过就不过”。我那时还小,吓晕了,以为俺家真的要散伙,大哭。这也是我记忆中老爸老妈唯一的一次打架。
想想那次应该是老妈的不对,她再怎么唠叨不要紧,千万不能找另一个男人来跟老爸比较。也许她的初衷是刺激老爸的进取精神,但是男人的自尊是绝对不能伤害的。切记切记呀,教训。
////////////////////////////////////////////////////////////////////
(6) - 老爸的朋友
老爸老妈那一代人含蓄,夫妻俩之间不是现在年轻人的那些肉麻称呼。在家里,老爸叫老妈“领导”。“领导”不大不小是个干部,每天要关心国家大事,操劳单位小事。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视察开会是经常的事情。老妈叫老爸“家长”。现在想想这称呼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老爸是户口本上的“户主”,而且在俺家里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另一层却是对老爸的讽刺,一心扑在这个小家上。老爸每天按时下班,在我记忆中小时候从来都是老爸去幼儿园接我,大一点从来都是老爸给我开家长会。检查作业、开小灶、补功课,教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唱歌,都是老爸。
老妈的社交圈都是工程师、科长、厂长什么的,所谓高尚人士。老爸的朋友却三教九流,年龄不等,常被老妈骂为狐朋狗友的一些人们。举几个例子。
老爸在工厂的技工学校教了几年书。那些工人们上到五六十岁的老“八级工”,下到接班刚进厂的二十岁不到的小“学徒”,都尊称老爸“刘老师”。老爸负责他们提级的技术考试,掌握点生杀大权。因此也就结交了一大帮工人朋友,常来家里作客。工人阶级们说好听了叫作豪爽,说不好听了叫作粗俗。老妈很不喜欢他们来家里胡闹,有一次就挤兑老爸说,“你还挺会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哈?”老爸不生气,“我本来就是一白丁,想跟领导们打成一片你们还不带我呢。”这段话当时让我笑了好几天,怎么大人们也象小孩子之间玩游戏一样,分帮分伙的呢?
食堂的大师傅是老爸哥们儿,经常给我家送点肉啊菜啊,当时限量供应的好东西。看工厂大门的老头儿也是老爸哥们儿,他俩有时在大门口路灯底下下像棋。老爸带我去工厂参观,按规定小孩是不许入内的,而他总是笑呵呵地破例放我进去。
老爸有一个忘年交,我叫他“林大哥”,一个比老爸小十几岁的青工。林崇拜老爸有知识有技术为人随和,是不多的几个把老爸当作偶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人之一。
后来老爸红火了,林也非常自豪。林在95年工厂不行了,他自己面临下岗的时候,有人指引他一条生路,偷渡阿根廷。老爸虽不鼓励他这种作法,可还是在关键时刻,把我来美国以后孝敬他的六千美元全都借给林,打点黑护照、签证,帮他成了行。说是借,其实也没指望着他能还上。一直到去年,老爸电话里告诉我,“你林哥终於有信儿了。在阿根廷拿到了合法身份,开了一家汽车修理行,算是扎下根了。”真为林哥高兴。
////////////////////////////////////////////////////////////////////
(7) - 老爸当劳模
文革末期老邓出来主持工作后,老爸老妈所在的国营大厂已经停止乱斗、恢复生产了。老爸从停课的技工学校调到动力设计科,算是走回电子老本行。但是那些年他们还是沿袭苏联专家五、六十年代的那一套技术,产品种类由国家计划,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突破。老爸在工作岗位上和大家一样,都是混社会主义的大锅饭,专业并没有什么长进。倒是靠业余时间订阅专业书刊,一直跟踪新科技。
老爸时来运转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初,各大工厂都恢复了技术职称评定。刚开始提升工程师时,基本是一刀切,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一批是那些一建厂就进来的元老,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生们。老爸老妈是第二批,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们。
这时的老爸是科里的技术骨干,与总工程师,我叫他李伯伯,负责工厂最重要的一条生产线。1983年,工厂决定从西德引进新技术,派了一行十几人去考察。那时候的考察团就是公费旅游团,真正工作的只有李伯伯、老爸和翻译,其他领导们都是游山玩水去了。几个星期下来,老爸累惨了。他还省吃俭用,挪用补贴的马克,给我们买回来好多衣服、首饰、装饰品。那是我第一次拥有洋货,一件淡粉色的羊皮大衣。我当时欣喜若狂,穿在身上照着镜子左看右看,岂不知道那是跳蚤市场的二手货。这件大衣我穿了几年,传给妹妹又穿了几年,真是物尽其用。
生产线安装调试那几个月,老爸天天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老妈这时反而成了“家长”。好像是有什么技术故障,老爸每天愁眉苦脸,常去工大查阅资料、咨询教授。后来他们请了德国方面的专家来,老爸跟他合作一个月,终於搞定。那个德国公司对中方的技术实力、工作态度十分满意,后来又合作了多个项目。一直到九十年代,德方有意注资,变成合资企业。只是因为中方的一些官僚主义,没能达成协议。这其实耽误了一次拯救这个国营大厂的最好机会,也是后来老爸终於离开工厂的原因,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由于老爸对工厂那条命脉生产线的突出贡献,他那几年可是够风光的。八十年代已经开始提倡物质鼓励。老爸总是拿最高奖金。俺们家也搬进了工厂新盖的有电梯的宿舍楼。精神方面呢,老爸破格成为第一批里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高工”。那几年得了无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等奖励,大照片贴在布告栏的显眼位置。那些伟大的称号我总是跟老妈联系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爸开始有了光辉形象呢?
老爸唯一没有趁热打铁捞一把的是党籍。他风光那几年,单位领导曾经暗示,只要他写个申请书就得。老爸还是不肯,说,“我年轻时都看透了,现在更没什么可图的了。咱吃技术饭,不走当官路。”可见入党这事伤老爸不轻,一辈子念念不忘。
这时的老爸还带了一帮刚进厂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尊称老爸“刘工”。老爸还是有一些望年交,“刘工”长、“刘工”短的,常来家里作客。我因为功课开始忙了,也不记得这些大哥哥们了。有趣的是前几年在Flushing一个朋友家聚会时,遇到了一位老乡。我们聊啊聊、聊啊聊,越聊越近乎,你猜怎么着?这个老王,当年是小王,跟老爸同事过,还去过我们家。他这个兴奋,“刘工,这么多年也记得,技术高、没架子。你就是他那个考上北大的宝贝丫头啊!”我们互换号码,老爸01年来美国时,还跟小王聚了一次。痛饮一场,狂侃当年国营大厂的风光,厂里的风云人物,说到眼圈发红。现在他们一个在美国公司、一个在中国公司。世道变了,他们在感慨。。。
08/2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