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话说老爸 (上)

(2004-06-14 17:32:57) 下一个
话说老爸 (1) - 老爸的出身 在万恶的旧社会,老爸三岁那年,县城闹了一场瘟疫。爷爷、奶奶都去世了。老爸本来兄弟姐妹五个,只活下来老大大伯、老二大姑和老五我爸。所以每每别人提起爷爷、奶奶的时候,我就没有话茬儿了。连我老爸都不记得他们二老的模样,也没有照片留下来,让人神伤。 三个孤儿在亲戚们的眷顾之下,互相的扶持之下长大。他们一致最感激的人是我姑奶奶,我爷爷的姐姐。据说姑奶奶当年料理他们兄妹的一日三餐、夏衣冬袄,外加上自己的三个孩子。在那样的艰苦岁月中真是忍辱负重。记得我小时候老爸总是寄钱回老家孝敬姑奶奶,一直到她老人家去世。 初中毕业,大伯放弃了升学的道路。十五岁就开始在新兴的人民政府工作,承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伯真是坚强早熟的少年。想想对於现在十五六岁的一个孩子你能指望他承担什么呀。大伯比我爸大十岁,在他身上最能体现长兄如父那句话。我看他关心、教训我老爸的劲头不象大哥而象长辈。他工作勤奋、为人谦和,又是县政府的元老,人缘极佳,后来一直作到县计委主任。县长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六七任,而他这个实权位子坐了二十多年,一直到退休。 大姑肯定是从小就尽起主妇的责任。我所知道大姑的绝活手艺有两样。一是烧菜绝佳,不是典型的东北人的大锅烩,而是讲究色香味俱全。姑父是湖南人,所以姑姑还烧了一手湘菜,我也在她家学会了吃辣子。小时候学校放暑假时就去姑姑家蹭住,赖着不肯回自己家。老爸骑车六站地去姑姑家接我,我就跟着表哥藏在楼外的大树下不露面,一直等到天黑老爸无奈自己空手回去。这样不知骗了老爸多少次白跑。 大姑另一样绝活是做棉袄。她做的棉袄最贴身,又舒服、又保暖、有好看。所以十一二岁开始,爱美的我就拒绝穿我妈制作的不合身产品,坚决要麻烦大姑给我量体裁袄。因为这个老妈伤心了好几回,害怕我这个闺女长大以后跟大姑更贴心。 在这么个如父之兄、如母之姊的“娇惯”之下,老爸倒是更象一个普通的幸福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没吃多少苦,也是三人之中唯一上过大学的。所以更“小资”一些。 不好,这口气有点没老没少了。 //////////////////////////////////////////////////////////////////// (2) - 老爸的魅力 老爸身高1米74,一直fit的身材,从没发福过。从旧照片上看,老爸年轻时长方脸型,五官英俊。尤其是两道浓密的剑眉,高高挑起一直插向鬓角,眉宇之间有一种豪气。但是这种气色后来我很少见到,大概是被生活磨掉了棱角。 怎么说呢,如果是现在这个年代,我遇上老爸年轻的时候,一定劝他进军演艺界。走偶像派的路子,不要浪费了天生的自然资源。事实上老爸也确实一直爱好文艺。在大学里是话剧团的成员。有一张老爸的舞台照片,那是他们学校重拍“放下你的鞭子”,老爸演汉奸。我纳闷,这么帅的汉奸! 年轻时老爸喜欢拉手风琴唱歌,六十年代大学生唱啥歌,我还真是想象不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还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噢对了,老爸提起过苏联歌曲“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下次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让老爸回顾几首他年轻时唱得最多的歌曲。文革后期大唱样板戏,老爸就学会了拉二胡给伴奏,他说乐器一通百通。 上小学时有一年的暑假,老爸曾经试图教我乐理乐谱乐器。无奈我这方面天赋、兴趣都不高,学得晕头转向就是不入门。老爸就放弃了,同时给我唱歌的愿望宣判了死刑。八十年代初流行歌曲刚开始那会儿,老爸唱台湾校园歌曲都是字正腔圆的美声唱法,笑得我们前仰后合。 八九年老爸来北京出差,我带他去卡拉OK歌厅,给他表演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老爸纳闷地评价说,“谱盲也能唱歌不跑调?”我说,“您的理论早过时了,好多大名鼎鼎的歌星都是谱盲呢,人家照样出唱片。”老爸摇头,一副今不如昔的不屑表情。现代人吗,能走捷径就走捷径,最好一步到位。不象他们那一辈凡事厚积薄发,为了唱歌儿还要从乐理基本功打起,多累呀。 //////////////////////////////////////////////////////////////////// (3) - 老爸老妈的恋爱 老爸老妈非常相爱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最好奇的是想知道他们年轻时的恋爱细节、经过。我总是一五一十地向他们交代自己的故事,可他们从不向我坦白他们的事情。你说多不公平呀?我有时忍耐不住地下套也好、求证也好,老两口或者满脸堆笑、不置可否,或者一个摇头、一个点头,或者逼急了就训我:“没老没少”。总之是铜墙铁壁、攻守同盟、滴水不漏。 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积累了很多细节,加上分析和想象,终於初步勾勒出一个线条来。老爸、老妈是大学同学,同系同级但不同专业。他们上大学那几年,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文革之前的一段稳定繁荣时期。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大学校园里应该是卿卿我我、温馨小资的。但是在他们走到一起之前,还是有一些枝枝叉叉的。通过他们之间多年来的零零碎碎的调侃,我知道了一些情况。有一个XXX叔叔是和老妈一起从家乡县城考到哈尔滨读大学的唯一两个毕业生。适应新环境,他帮了老妈很多,但是毕业后被发配到西北去了。有个XXX阿姨是一位漂亮的资本家小姐,曾经猛追老爸。不过这两位后来都玩儿去了,我也从来没见过。 老爸老妈成绩好,大学最后两年被送到北京进修,所以他们比同班同学们晚毕业一年。据我的推断,这就是老爸老妈热恋定终身的时间、地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回忆起北京来百谈不厌,春天紫竹院灿烂的鲜花、夏天颐和园美丽的长廊、秋天香山遍野的红叶、冬天周围校园别致的雪景。。。说的时候四目相望、极其温柔。他们对北京的热爱以致于感染到我,认为在北京那一片学府区的某一所学校读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经历。在他们美好校园生活的二十几年以后,我还真的去了那里读书,走过老爸老妈当年脚印踩过的所有地方。 他们那时候爱情的基础,应该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吧?崇拜的偶像应该是<红岩>中宁死不屈的英雄们。他们即羡慕那些革命伴侣之间的纯真坚强,同时也感伤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和冬妮娅的浪漫忧伤。我想,可不可以把这种情怀叫做“革命小资”呢? 毕业后老爸老妈双双回到哈尔滨,分别分配到两个五十年代末期由苏联专家帮助建起的国营大厂。当时是设备、技术最先进,拥有四五千职工的重工业企业,大学生们理想的去向。想象得出当时的老爸老妈春风得意、摩拳擦掌,就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奉献青春啦。那种志得意满,大概相当于崇尚欧美的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在外资企业谋了个高薪职位的感觉差不多吧。 //////////////////////////////////////////////////////////////////// (4) - 老爸的爱好 老爸酷爱体育运动,身体一直极棒。经常夸自己三十多年没进过医院、没吃过药、没打过针,连感冒的次数都是有限的。一直到几年前那次中风,老爸差点儿。。。 夏天老爸爱游泳,不是在游泳池里,而是在松花江上。老爸年轻时曾经年年参加横渡松花江的活动,据说是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八十年代开始时髦冬泳,老爸跃跃欲试。如果再年轻一二十岁,他肯定就加入那些不可思议的冬泳行列了。 据老妈回忆,我二三岁时,老爸常常傍晚去江里游泳,还把我拴在游泳圈上系在腰间。我倒是不记得那是个什么感觉了。现在想象着老爸老妈,不对,当时是一对年轻夫妇,夏日里下班后的业余生活。在落日黄昏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江面,爸从容有力地挥臂划水,破浪前进。坐在泳圈上的我,随着波浪起起伏伏,小手不停地撩着水花。妈沿着江堤或走或停,关切的目光不离水中的父女俩。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全家乐画面。 冬天老爸爱滑冰,他在大学里还是花样滑冰队的成员。我们工厂大院的篮球场冬天就被浇成了冰场,是大人们下班后、小孩们放学后,最喜欢的玩闹场地。我六岁那年,缠着老爸教我滑冰。印象深刻的第一课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刚刚浇过的冰面如镜子一般光亮平滑。老爸在上面滑着优美的弧线,旋转、跳跃,我和周围几个小孩都看傻眼了。 记得当时我问老爸,“怎么你滑的跟别人不一样?”我是指平时看到的那些横冲直撞,玩抓人或者打冰球的大哥哥们。老爸说,“这叫花样滑冰。”我又问,“什么叫花样滑冰?”老爸指指冰面上他刚才留下的划痕,“看见没?就是你划出来的都是象花一样漂亮的图案。”“噢,记住了。” 很多年,我对花样滑冰的定义一直是老爸灌输的这个第一印象。这是老爸骗我骗得好苦的几件事情之一。以致我学会滑冰以后,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那些歪歪斜斜的印迹,纳闷什么时候它们能连成一朵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