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22)
2010 (195)
2011 (196)
2012 (154)
2013 (140)
2018 (1)
2021 (1)
2024 (2)
由胡玫导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和任泉等领衔主演的电影《孔子》将于1月22日开始在全国上映。该片近日在北京举行了看片会。《北京娱乐信报》的记者观影后感觉,就像陈凯歌拍摄的《梅兰芳》被批中规中矩、束手束脚一样,胡玫“不敢戏说、遵循正史”的《孔子》,似乎也陷入了“过于沉闷,缺乏冲突”的窠臼。
故事有点闷
周游列国像流水账
《孔子》讲述了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直到73岁病逝的经历,全片分为两部分:一开场就是意气风发的孔子,在夹谷之盟时屡屡建功。因此,影片前半段战争场面多,情节也很激烈,凸显了孔圣人在官场上的才能,让人看得很过瘾。不过,在影片后半段,随着孔子被削权,开始周游列国,电影节奏变得缓慢。
此前引发争议的“孔子会武功”和“孔子谈情说爱”的情节,记者在看片后发现并不存在。片中,孔子并没有厉害的武功,只是射箭水平很高,堪称百步穿杨。此外,他的驾车技术也不错,还弹得一手好琴,属于全能型人才。至于“孔子跟南子谈情说爱”纯属瞎传,片中的南子很像孔子的红颜知己,而且她的戏份并不多,更像客串角色。
很多记者表示,《孔子》很有诚意,难得在国产历史题材电影里看到如此严谨的作品。可惜由于题材局限,故事的戏剧冲突全部集中在前半部,后半部以记流水账的方式讲述周游列国,显得非常沉闷。不过,片中还是有一些情节很感人,特别是孔子决定离开鲁国一段,临行前夜大雨滂沱,孔子跪在雨中,令人唏嘘;另一段是孔子抱着弟子颜回,眼见他死去而落泪,观众大多很动情。
演员很出彩
不见发哥只见孔子
自从宣布由周润发饰演孔子起,反对的声音就没停过。一向“活宝”的周润发每次提及《孔子》,也笑说“我不懂孔子,不读《论语》。”不过,从影片来看,戏外“癫狂”的老戏骨周润发,戏内堪称有功力——全片不见发哥,只见孔子。
其实,周润发为演活孔圣人下了很多工夫,除学习礼仪、琴技等“表面功夫”外,还花心血拿捏孔子不为世人理解的内心世界。已近天命之年的周润发,这次的表现不负众望。
至于周迅饰演的南子,则延续了她一贯娇美、精灵的风格,遗憾的是戏份太少。而陈建斌、任泉的表演也都受到了认可。
场面不算亮
战争戏份细节偏少
片方在宣传中曾说《孔子》的战争戏是一大亮点,但这点并没有得到观影记者的认可。片中的战争场面很宏大,主要是以人海战术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壮观,但战争细节很少。
尽管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孔子》还是使用了不少特效手段。比如在夹谷之盟中,黎大夫谈判失利后恼羞成怒,在高台上手一指,镜头就随之进入山谷,出现特效制作的齐国军队;在之后的堕三都之战中,公孙狙率军兵临曲阜,孔子让人将他们引到高台下,推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油点燃油桶沿高台泼下,导演通过特效渲染了这场火攻的场面。其实,这些特效场面算得上制作精良,但对于刚看了《阿凡达》的观众而言,《孔子》的特效又显得比较小儿科。
台词玩混搭
文白夹杂植入自然
上一次编剧《赤壁》,陈汗许多大胆的台词受到质疑。但这一次,每一句台词、每个桥段他都很谨慎,“《赤壁》是商业大片,可以天马行空,但《孔子》是文艺大片,必须写实。”
影片拍摄前,陈汗就表示,《孔子》的台词会文白夹杂,也会出现《论语》的段落,如今看来的确如此。比如孔子与人辩论或阐释观点时,大都有《论语》词句夹杂其中。比如“君子正其衣冠”、“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等。这种说话方式虽然古典,甚至有些拗口,但植入得很自然。(唐雪薇)
《孔子》北大试映 学者多数认可
据新华社电 国产史诗大片《孔子》日前在北京大学试映,观看影片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十多位著名学者中,多数对该片基本认可,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看完后认为,影片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影片中各色青铜礼器与庄重礼节紧密结合,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礼乐文明的庄严肃穆。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说,拍摄这类的影片,能够对古代文化传统与人物抱着“温情与敬意”是最根本的原则,在这点上,《孔子》做到了。
长期从事影视美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北大教授彭吉象站在影视艺术的角度对影片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影片中数字艺术营造出的大场面,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语境。他不同意部分学者提出的“此类影片最好不拍”的观点,他认为:“拍些精品是有好处的,许多年轻人和海外的中华文化爱好者都需要直观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严谨的学术。”
影片中“子见南子”的这段情节,孔子与南子之间被演绎成知音的关系,影片也因其加入这段无史实根据的细节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对此,多位学者对电影艺术创作的需要表示理解和宽容。孔子后人、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表示,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应允许艺术在历史记载的模糊处做文章,这也是艺术与学术的不同。“无一字无出处”的电影只能称之为课件,而不是电影。电影要防“戏说”,也要防说教。
学者们还对影片的细节处理、史料运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孔子》人物表
据新华社电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位人物的故事,其中一些内容为艺术加工,与历史记载有出入。
孔子(周润发饰):孔子51岁在鲁定公支持下担任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用计使定公免遭劫持,并索回齐国侵占的鲁国三城。为削弱卿大夫实力,提出“堕三都”主张,但受到孟孙氏家臣抵制半途而废。后被季孙斯排挤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会见卫灵公夫人南子,虽为其知心而动容,却以礼拒之。到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历经14年,多遭冷遇白眼,并困于饥寒。后受季孙斯之请返鲁,专心教育及整理文献事业,73岁在失意中逝世。
季孙斯(陈建斌饰):春秋诸侯国鲁国三大权臣之首,不得已让孔子出任大司寇,代理国相,接受孔子“堕三都”主张,但“夹谷会盟”中按兵不动,后迫使孔子出走。晚年意识到孔子的用途,临终前嘱其子季孙肥召回孔子相鲁。
鲁定公(姚橹饰):春秋鲁国君主,虽接受孔子政治主张,但懦弱无权,对季孙斯逼走孔子无能为力。
南子(周迅饰):春秋卫灵公夫人,卫国真正掌权者,几分天真烂漫,几分风骚妖娆,主动要求召见孔子,可谓孔子的“红颜知己”,向孔子暧昧表白,却被以礼拒之,后死于卫国内乱。
颜回(任泉饰):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阳光乐观,随孔子参加“夹谷会盟”,支持其“堕三都”计策,后从孔子周游列国,却为捞救孔子书简葬身冰河。
冉求(马强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孙肥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漆雕弓(刘峰超饰):虚构人物,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本为季孙斯家奴,不愿殉葬其父而逃,为冉求、孔子所救,却独臂而残。随孔子周游列国时随冉求回鲁国迎战齐军。
子路(李文波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武艺过人,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到卫国做官,在卫国内乱中冒死拼杀,临终前曰:“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却被斩为肉泥。
季孙肥(陆毅饰):季孙斯之子,孔子在鲁时随其父排挤孔子;孔子周游时,为迎战齐军,召回孔子弟子冉求。后奉其父嘱托,将孔子迎回鲁国。
齐景公(马精武饰):春秋齐国君主,“夹谷会盟”中欲劫持鲁定公,却被孔子化解,又丢失了曾占领的鲁国三城。
卫灵公(毕彦君饰):春秋卫国君主,年老淫逸,宠幸夫人南子,一直未能独掌政权。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