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病天知

纪录人在他乡的经历,纪录自我超越的历程。。。。。
正文

今天,我们怎么纪念达尔文 (转+自己的评论)

(2009-02-11 14:05:01) 下一个

          从新年开始就一直注意BBC关于纪念达尔文的节目,先是听RADIO 4的两起节目,对达尔文的生平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如住在乡间别墅DOWNHOUSE, 以及家庭中的种种不幸和在英国参加绅士俱乐部等,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二月份看了BBC的两期节目:CHARLES DARWIN AND THE TREE OF LIFE和DARWEN'S STRUGGLE: THE EVOLUTION OF ORIGIN OF SPECIES.更是有了许多的感触,感到伟大来自于专注,达尔文倾毕生精力完成进化论,提出物种起源。期间的专注,挣扎,理性和感性的冲突,个人家庭的不幸等,让我看到了一个伟人的铸就历程。加上BBC美妙的自然画面的完美诠释,PERFECT!

      今天从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虽然写的有些浅显和片面,但是还是很有感触,特此摘来。“人竞义择 ”似乎不是一个完美的表达,但是我也想不出比作者提出的这个更好的表达。


             再过一天,2月12日,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200岁诞辰了,今年也恰逢其巨著《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为此,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开展纪念活动。现在看来,这个人物和这本书,确实特别具有纪念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由该书而成型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恩格斯语),还因为很少有哪种学说的影响能够如其一样,从自然科学的范畴出发,而延展至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经济和艺术等很多领域,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达尔文学说的意义,既在于其颠覆了某些坚固的传统观念,播撒下更多理性主义的种子,更在于其理论被后来者如斯宾塞、赫胥黎等人进行了很多乃至过度地发挥和阐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迄今仍或明或暗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可简略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自然界进化规律,正程度不同地固化为人类社会的竞争法则。从正面看,该法则极其有效地刺激了人们的进取之心,让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其负面影响也极大,和平时期强势群体为利益自辩时仍是借用或变相借用这一理论。

  事实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能完全移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如果人类社会效仿自然界完全奉行“人竞天择”的原则,“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等伦理规范可能就会成为不必要的了。从文明的基本理念出发,人类社会最为应该的原则应该是“人竞义择”——此处的“义”,应是更多注意并照顾到弱者和少数者的“义”。可以说,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准则及和谐的要旨。

  当然,“人竞义择”的原则已经在人类社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了很多体现,比如“把社会开支让那些最能承受的人去负担”的现代税收制度就是如此。但是,如果全面深入社会生活的内部,却又不难发现许多方面不仅还没能做到,较“人竞天择”尤有过之的“人竞势择、强者通吃”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不断变本加厉的趋向。

  这个“势”,可以是财势,可以是权势;此处的“强”,不仅是智慧、知识或体力之强,有许多只是户籍之强、位置之强或关系之强。比如现在的高考和就业,在某些方面就呈现出“人竞势择”的现象,某些大城市的青年仅仅因为一纸户籍,就能以较低的分数而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然后还能比别人少很多阻碍地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而他们出生和受教育于大城市,教育条件本来已经远优于穷乡僻壤,本来应该是相反的趋向,才更符合“人竞义择”之“义”。

  目前很多地方或单位,仍然执行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工作世袭制”,认为在本地、本单位安排子女就业天经地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势择”。还有,目前某些城市执行着“购房入户”的地方政策,在户籍附着了许多特权的背景下,这种政策使财势成为明显的选择筹码。

  类似的例子太多,实在是不胜枚举。不难看出,“人竞势择”这种现象,堪称比“社会达尔文主义”还“社会达尔文主义”,或许这种现象仍然可被认作是进化论的延展,却早已严重变异,谬以千里。当然,这不是达尔文的问题,也不是进化论本身的问题。问题出在有些人没有将进化论的观念,认真置诸人文、人道的框架。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当今纪念达尔文和进化论,对其原始学说要纪念,对其衍生的学说同样不可忽视。对达尔文提出的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进化论,有必要再次给予充分的礼敬;但对后来发展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让我们以人道的名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通过纪念的过程,进一步反思进化论,讨论进化论,让我们社会生活摆脱进化论衍生理论的种种不利影响,尽快实现更多的“人竞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