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tillH2ORunDee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双活'-中国外汇储备与美国的低利息,Chimerica,Being attached at the hip (图)

(2009-01-08 12:56:17) 下一个

American trade and budget deficits have grown worse and Treasury Secretary Henry Paulson Jr., with President Hu Jintao of China, has not been able to allay the problem.
Pool photo by Goh Chai Hinhttp://www.nytimes.com/2008/12/26/world/asia/26addiction.html

围棋中的一个常见棋型称“双 活”,博弈双方都给对方留一口气,则形成双方的活棋局面。现在,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成为美国多年来享有低利息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的经济在经济改革开放30年后,越来越与美国、西方的经济息息相关。中国在当前面临的经济下滑形势下,如何运用外汇储备是一个敏感的“政治决定”,事关中美双方的经济发展与稳定,有点象围棋中的“双活”,“气”不可“紧”,而宜应用技巧使双方双活。

纽约时报曾在2008年12月25日刊登一篇长文,Chinese Savings Helped Inflate American Bubble, 阐述中国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多年来的低利息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由来与发展,充满了几乎可以说是戏剧性的情节。人民币多年来的固定汇率-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入超-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国人的储蓄习惯-购买美国国债的增长-美国利息的下降-美国人购买力的增加-中国出口订单的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入超-增长的外汇储备...

一种新型的关系把中美两国连在一起:
In the United States, more people worried about cheap Chinese goods than cheap Chinese loans.

This financial and trade embra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grew so tight that Niall Ferguson, a financial historian, has dubbed the two countries Chimerica.

Being attached at the hip was not entirely comfortable for either side, though for widely differing reasons. 怎么象是中文里的“一根绳子拴俩蚂蚱”的说法唷。
(http://www.nytimes.com/2008/12/26/world/asia/26addiction.html?pagewanted=all)


纽约时报,China Losing Taste for Debt From U.S.,January 8, 2009

香港-中国已经购买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但随著全球经济下滑的 加紧进行,北京已开始将更多的钱留在家里,此举可能给美国的借款人带来痛苦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债务的胃口在变弱, 象在过去两周里决策者们在一系列的提示中表明的,官方统计数据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发生在一个不适宜的时间。

周二,当选总统奥巴马预测美国在“数年中”出现万亿美元赤字的可能性,即使有8000亿美元刺激方案。 通常情况下,中国将是最热心的用于支付这些赤字的债务的接受者,主要是短期国债,这是政府的i.o.u. 'S. ("I owe you") 。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已经花费多达整个经济产出七分之一的钱购买外国 债务,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债务。去年9月,中国超过日本作为海外最大的持有美国国债的债权人。

但是,现在北京正在寻求支付自己的6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正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税收急剧下降的时刻。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给中小企业,其中有许多在出口下降的境况中挣扎,并提供资金给建立新的公路和其他项目的地方政府。

“所有的主要驱动中国购买国债的动力在消失-对美元的胃口在减弱,对国债的胃口在减弱,这使得利率的前景复杂化,一位在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办事处的经济学家Ben Simpfendorfer 说。

Fitch Ratings,一家信用评级机构预测, 中国的外汇储备今年将增加1,777亿美元-虽是一个大数目,但与去年的估计为4,150亿美元比较,则是大幅的下降。

中国对债券的狼吞虎咽的需求,帮助从美国联邦政府到买房子的借款人享有低利率。中国对购买美国国债的热情的减退将减少这种效应。

现在,当然,似乎不缺乏国债及其他债务的买主,躲避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的投资者们钟情于美国政府债券的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国债收益率已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越多的投资者希望持有票据及债券,收益率越低,并导致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中国利用其资金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美国越来越不依赖于单一的债权人的长期影响甚至可以是积极的。但这种重新平衡的调整必须逐步发生,而不伤害美国债券的价值或中国拥有的巨大债务的价值。

另一个危险是,投资者将要求财政证券的更高回报,这将会对美国政府产生提高这些证券的利息的压力。当这些利率提高时,它们会对其他借款人支付的利率施加压力。

这种情况会在何时和如何发生是难以预料的。但现在明确的一点是,全球经济下滑对中国财政的影响引人注目,它对中国政府如何使用其钱力有影响。

中央政府的税收收入在2007年增长32%,当时全国各地的工厂开足马力。 但到11月,政府收入已比一年前同期下降3%。这促使金融部长解绪仁-Xie Xuren 星期一警告说, 2009年将是“一个困难的财政年度。 ”

央行的一位高级官员蔡秋生-Cai Qiusheng 圣诞节前提到,中国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开始收缩。外汇储备-主要是由财政部, Fannie Mae 和Freddie Mac 发行的债券构成-在自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快速上涨。

美元去年第四季度对欧元的坚挺影响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放缓。中国中央银行的学术顾问樊刚-Fan Gang 在北京星期二的一次会议上说。中央银行以美元计算它的外汇储备总值,因此,欧元贬值意味着以欧元计价的资产相当于较少的美元,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总价值。

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在第三季度随著中国经济的放缓而开始放缓,这似乎反映了更广泛的变化。

中国对其外汇储备的管理相当保密。 但经济学家认为百分之七十左右是以美元计价的,其他部分大多是欧元。

中国通过有效地要求国家控制的整个银行部门把五分之一的存款交给中央银行来资助其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反过来又用钱购买外国债券。

现在中央银行正在迅速减少这种要求,推动银行提供更多的国内贷款。

与此同时,三个新的趋势意味著更少的美元将涌入中国-这使得政府有更少的美元购买美国债券。

首先,很少受到注意的趋势是,自夏季以来,外国在中国每月的直接投资已经下降超过30%。跨国公司在囤积现金,削减建设新工厂。

第二个趋势是住房泡沫破裂与和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一年中下跌三分之二的结合,这导致许多海外投资者-和甚至一些中国的投资者-开始悄悄将钱转移出中国,尽管有严格的外汇管制。

如此多的中国资金涌入拥有自己的国际可兑换货币的香港,香港当局星期三宣布,他们上个月已发行创记录的价值$16.6 billion 的额外货币以满足需求。

第三个可能进一步减缓美元流入中国的趋势是其巨额贸易顺差的降低。

中国贸易顺差在11月再创401亿美元的纪录 。但是,由于中国进口价格,如石油,已开始恢复,而对出口需求,如消费类电子产品,依然减弱,大部分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今年的平均贸易盈余不到每月200亿美元。

这将使中国在2008年上半年用于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美国债券市场-的资金大大低于500亿美元一个月。

“外汇流入中国的速度在放缓,”因此,中国以外国货币在海外债券再投资的步伐也会放缓,香港证券公司SJS市场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Dariusz Kowalczyk 说。

两位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的官员在分别的单独采访中表示,政府仍然有足够的钱可以买美元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出口减少竞争力。

出于财政和政治方面的综合原因, 中国对购买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减少,可能不会比购买外国资产的整体下降更急剧。

许多中国公司都将更多的美元收入留在海外,而不是带回家转换成人民币存在中国银行。 /美国财政部数据也显示,中国政府可能在最近的数周中保持较高比例的美元外汇储备,较少为欧元。美国财政部数据提示中国在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家债券,减少Fannie Mae以及Freddie Mac 债券,购买的美国国债在10月份大幅增加。

但国际资金流动专家警告不宜过于依赖这些统计数据。这个统计主要是指中国政府直接购买的债券,不包括通过在伦敦和香港银行购买的债券。由于金融危机削弱了许多银行,与过去相比,中国政府会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更多的债券。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整体步伐似乎已减缓很多,即使其余的外汇储备都用于购买国债,中国政府对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整体购买将会下降,经济学家说。

出于看来是有破坏美国在一个脆弱的时间经济复苏机会的担心,中国的领导可能会避免任何完全停止购买国债的措施,这里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邓国威表示.“这是一个政治决定,”他说。“这不是纯粹的投资决定。”

http://www.nytimes.com/2009/01/08/business/worldbusiness/08yuan.html?_r=1&hp=&pagewanted=prin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